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

英文影晌

2011-12-24 01:55

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序)

江泽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为了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直接的语言交流,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领导干部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这些年来,中央为提高领导干部外语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2001年至2002年,李岚清同志曾组织举办两次省部级领导干部外语学习班,我是很支持的。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

学习外语,贵在坚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只要把握规律,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不断有所收获。

这次,我请曾培炎同志主持编写了一份介绍我国基本情况的材料。外交部的同志将其分门别类地编写成适用于领导干部的外语教本,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看了他们编写的教本,写下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2011年9月28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17/11392981_0.shtml

-

2011-12-24 01:58

江老總,較早前有傳聞閣下已經歸西,現在又復活,不是人是鬼。鼓吹學習外語,即是學「鬼」佬話,可能也是「歸西」方。請問閣下所說的學外語是否包括東西方外語?

自己學了外語就叫所有人都學外語,那麼自己做油漆就叫人人都學油漆,因為人人的居所都有不少油漆?

「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领导干部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身為國家前領導人,其實閣下對國家瞭解多少?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幾乎人人都學外語,非要脫離翻譯而去進行全面的語言交流,誓不罷休。很快所有領導幹部都懂外語,只等待年老的領導幹部退下來,不用你呼籲。已經是強迫學外語了,不明白你呼籲什麼。

閣下所謂學的外語是指什麼?如果沒有說清楚,只是廢話。現在中國人的所謂外語單是指英語而言,其他外語都視若無睹,不像你閣下,又學俄語又學點德語。閣下說過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就很多中國人記得,至於閣下在俄語德語說過了什麼,中國人就沒有什麼興趣。現在是強迫學英語。不是很多人有能力可以像閣下一樣學第三第四種語言,強迫學英語亦即是強迫不學其他外語。既然有強迫不學其他外語的制度,不明白你呼籲的是針對誰人。

「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

「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

多學外語,以便向世界介紹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精神,本來是對的,但閣下的良好願望只有翻譯人員才會做得到。因為現在中國的國情是盲目追捧英語這一種語言,是身份、財富、地位、學識等的象徵,不會拿來介紹什麼,只用來追捧洋文化,只會荒廢自己的文化。所以不會有興趣學什麼外語,連學漢語也會減少,中國人將會逐漸盛行裝扮漢語水平低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中國人盲目崇尚使用英語的社會,設法走去使用英語的社會,中國人的血汗錢也被大量帶走,那麼就寄望逃去英語社會的中國人會向別人介紹中華文明了。

-

2011-12-24 01:59

江澤民所講就是典型的中國人大話。學外語是為什麼:

(1)講自己的意見
(2)互相溝通
(3)聽別人的意見

中國開設一個阿拉伯語電台,當然是向阿拉伯語地區宣傳自己國家。但在個人而言,學外語不會是有這目的。例如學韓語,老師會說這是可以了解韓國文化,不會說學韓語是幫韓國人了解中國文化。

這是為了爭學英語所用的狡辯方式。他們又退而求其次,說成是互相溝通。但你想和別人溝通,但人家喜歡和你溝通嗎?這純粹是自己一廂情願,英美人不學漢語就不是想和中國人溝通。

也可以說這是半洋奴所用的狡辯,全洋奴就會講真話,中國沒有什麼東西值得告訴別人,學外語當然就是聽別人的意見。

只有一個好的翻譯制度才會達成江澤民的目的。江澤民自己熱衷學外語,就加入大話行列,有意無意造成盲目追逐英語風氣。而且他一定知道中國人的所謂學外語只是學英語而言,這番話故意含糊其詞。

-

2011-12-24 16:33

洋奴謬論一塌糊塗,難怪:

Q:中國人有什麼文化可以值得炫耀?
A:沒有,只能學習人家的語言然後再學習別人的文化,做別人的奴才。

Q:那麼中國人有什麼成就是因為學習別人的文化而來的?
A:中國人當然沒有,等到學到別人的語言再講。

Q:其實中國人的資質可以學到別人語言嗎?
A:其實學不到。

Q:你的謬論一塌糊塗,因為你自己就是中國人一名?
A:我受了洋人統治過,做了洋奴,已不算是中國人了。

=

2012-03-10 10:30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81546

粵年輕女性學歷首超男性 收入僅男性六成

《信報》兩岸國際:廣東省婦聯與省統計局聯合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目前30歲以下女性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32.9%,較十年前高出9.3個百分點,且比例首次超過男性。

調查又顯示,廣東女性平均年收入僅為男性的60.2%,但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男性。此外,女性自主能力和自信心提升,但傳統的性別觀念(比如「男主外女主內」)有所回潮。

參與決策管理面臨障礙

該近十年來的第三期廣東婦女社會地位調研結果顯示,廣東女性平均年收入為17517元(工資/勞動和財產性收入),比10年前增長了3.09倍,增長速度高於男性。然而,男性平均年收入達到29108元,收入的性別差異縮小了6個百分點,但依然較大。

調查還顯示,30歲以下女性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32.9%,比男性高出2.3個百分點。10.9%的女性擁有國家承認的專業技術職稱,是2000年的2.4倍。女性終身學習意識增強,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女性中,46.8%的人通過繼續教育獲得最高學歷。

廣東省婦聯常務副主席周麗瓊說,廣東女性整體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但城鄉差異明顯,18至64歲農村女性接受高中和中等教育的比例不足一成,比城市女性低21.1%,比農村男性低12.7%。

-

2012-03-10 10:31

男女平等觀念還有待改善,女性學歷就首先超越男性?

其實這中國強迫學英語制度造成。因為女性一般語文能力較好,男性數理科能力較好就被拒之於大學門外,終生屈屈不得志。想做強國卻拖慢自己的科技發展,反而幫別人推廣語文,美國當然掩住咀笑。

其他省市的情形怎樣,大概他們不敢公開了。

=

2012-03-16 22:33

2012年 3月 15日
美國人希望知道亞洲學生成績好的原因

記者 宋德成 | 紐約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antonese/news/201203159-P-TS-NYThe-Connection-Between-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142762985.html

-

2012-03-16 22:48

中國人的數理科能力比西洋人好得多,但捉到鹿唔識脫角,一味要求學生學英文,十分愚蠢,結果科技不能追不上西方。

日本人也想跟著愚蠢,不過「山中伸一也強調,日本還是要維護自己的文化」,而很多中國人則成功把維護自己的文化變成恥笑的對象。

-

2012-03-16 23:01

「根據由34個市場經濟國家所組成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不久之前所公佈的學生評估計劃,上海15歲學生的數學平均程度比歐美超前2-3年」

比對一下中國和美國的中學教科書,這個分別非常明顯,根本不需大機構來研究才知道。不過長期有人因各種不同原因故意視若無睹。

=

2012-02-25 00:10

[葉倩文和吳彥祖靠死記爛背漢字的英語拼音}

這些藝人根本是刻意透露自己的中文水平低,但從不會進修中文,保持不懂中文這個生招牌。裝扮不懂中文來迎合社會風氣,是不是真的不懂中文字就不得而知。若相反,如果他們在英語娛樂圈謀生,會不會由年青到老都向人表示自己不懂英文字,永不補救,一直麻煩別人提供另類文字版本?肯定不會。

既然不懂中文那麼麻煩,為什麼又要來香港市場搵食?當然看準香港人的心態,不懂中文受人羡慕。電視台早就知道有這效果,不斷培養這類人做藝人,所以這類藝人越來越多。

盲目崇拜英語,又極難學到英語,只能欣賞粵語的歌曲及電影,於是被有心人利用來搵錢。羡慕不懂中文的人,又怕被人批評為民族虛無主義,假裝沒有其事,這是香港人的醜態。

自己的中文水平低就刻意透露給別人,自鳴得意。被人知道英文水平低則認為是出了洋相,立即地獄式惡補。這是香港名人的醜態。

自認英語人就高人一等,但英語在娛樂圈沒有市場,不能不用粵語,因此裝扮不懂中文字就最好。這是香港藝人的醜態。

-

2012-02-25 00:20

網上找找有沒有人講這事。

http://www.how.hk/york/music29.html

-

2012-02-27 01:59

這篇文章,很多內容我都曾經說過:

英語在整個教育體制內均屬於必修科,中文則非必修

即使是以華人學生為主的本地主流學校,部分(通常是傳統名校)亦容許學生選擇修讀法文、德文等而不修讀中文。

對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例如一直就讀國際學校或外地學校)的申請人,通常會豁免中文能力的要求

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的申請人,即使完全不懂書寫和閱讀中文,甚至完全不懂廣東話,也未必不符合入職或入學條件的雙重標準現象。

不少洋人,即使完全不懂中文,仍可在機構內身居高職。但不懂英語的話,就連很多初級職位和簡單工作也難以勝任,即使如文件傳遞這類簡單工作,亦須看懂以英語書寫的傳遞指示。

所以主流社會觀念中,一個人如果英語水準不高,會被看不起並飽受抨擊,亦被視為低學歷、低技能、欠缺競爭力,但中文水準弱的話,受到的批評就少得多。即使是華人,如果自稱自幼接受沒有中文課程的全英語教育(例如一直就讀國際學校或在海外長大),因而中文程度欠佳,或完全不懂書寫和閱讀中文的話,甚至可引以為榮,尤以娛樂圈藝人最為常見,但通常這些人日常還是以說廣東話為主。

說兩句中文要加兩句英語,加插了英語在言談中,就顯得自己很了不起

這些人是怕被人看不起,才粵英夾雜

國家本來是精神的產物,就如一名法國人,如果不諳法文,會被視為恥辱。

-

2012-03-03 09:32

香港特式是地獄式學英文,還有的是藝人地獄式不學中文。

越來越多藝人想標榜自己是英文人,但英文沒有市場,必須懂說粵語,於是以不懂中文來做生招牌。但是怎樣可以不懂中文?

在香港生活到處都有中文,所以他們日常生活雙眼要靈活轉向,轉到沒有中文的地方,及轉到有英文地方。

他們身邊的伴侶可能是個中文人,因此協議嚴禁傳授中文,家中物品要戒用中文。

在英語國家添置居所,沒事做的時候對別人聲稱不在香港,否則長期在香港而不懂中文無人信。

但娛樂圈的消息均是以中文報導的,若身邊沒有中文人,難道找專人作翻譯處理?其實所謂不懂中文是弄虛作假。

這就是藝人的地獄式不學中文。

=

2012-02-19 23:27

陳克勤惡補英語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GKTQXx99_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gpJD8L0QZs

惡補完後,又有準備充足,當然可以表演一下。

-

2012-02-19 23:36

沒有在某語言環境來學該語言,只有少數較有語言能力的人可以學到。

其實港人大多數人就像陳克勤及黃成智一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IhW4b5zS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LFC26BMg9o

只不過港人拼命掩飾事實、歪曲事實,以免爭學英語失去的理據。

-

2012-02-19 23:43

在真實語言環境來學語言就不同,摩門教徒就是現實好例子,例如洪博培這位人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5%8D%9A%E5%9F%B9
洪博培曾經被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派往台灣傳教,而且會說現代標準漢語和閩南話,他也是近年美國唯一能講漢語普通話的州長。

洪博培約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台灣國語和閩南語。也沒有美式漢語等現象,只有少許口音。

-

2012-02-19 23:46

另一種常見的歪曲事實謬論是:英語很容易學,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學到英語。
這當然也是為爭學英語而炮製理據。

或:自誇有雙語言能力,比英語人優勝。
這其實是以自大來掩飾自卑。

但摩門教徒傳教士活生生地證明,英語人學其他語言根本很容易。謬論立即就被他們識破。

-

2012-02-24 22:28

摩門教傳教士只用說話來傳教,所以省去學文字,原因不難明,並不是他們覺得漢字很難學。依我推測,他們到其他非拉丁字母的地方傳教也是不學文字,只用拉丁字母拼音。

好了,摩門教徒只用半年左右時間就學好說漢語,那麼兼學漢字的話,又要多少時間?任你喜歡講,誇大十倍也只是五年。

但是,港人由幼稚園學到大學,近廿年。在社會工作其實也不斷覺得英文水平不足,不斷在學英文。學英文學幾十年,如果全部在香港學的話,結果說英語也是黃成智水平。

-

2012-02-24 23:51

摩門教派傳教士出外,年年月月如是,並非什麼一兩個特殊例子。他門學外語普遍沒有問題。
中國人忽然自大,忽然自卑。事實是:
美國人並非什麼沒有雙語能力
中國人也並非什麼有雙語能力

-

2012-02-24 23:53

摩門是一人對一人生活式學語言,這是否叫地獄式學習,見人見智,我就覺得是輕鬆式。但中國人學英語形容為地獄式就很適合。

世界各地學自己的語言差不多,中國人學漢語沒有什麼地獄式,還可以騰空很多時間來學英語。學英語就不是這回事。

中國人社會製造強大壓力給學生要學英語,歧視英語水平低的人(無論升學或就業),羞辱英語不好的人(正如陳克勤及黃成智的遭遇),人人都可以說是地獄式學習英語。結果呢?就是黃成智水準。

-

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港式英語

2012-01-02 13:45

body check

這是香港人很普遍的英文用語,但英文並不會這樣說。港人有中文不講,偏要講英文,這是不合習慣的港式英語。

港式英語:
body check

正確英語:
medical check-up
medical examin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漢語:
身體檢查、身體檢驗、檢驗身體、驗身
體格檢查、體格檢驗
健康檢查、健康檢驗

-

2012-01-02 13:46

英語的特式是限用名詞:
medical check-up(名詞)
medical examination(名詞)
physical examination(名詞)

漢語則可以:
驗身
做 body check、去 body check、body check 咗
身體檢查(名詞)、檢查身體(動詞)

英語的特點是音節太多,要作含糊大省略,配合上下文才能理解:
to have a check-up
to have a medical
to have a physical

-

2012-01-02 13:47

多義詞冠軍的英語,body check 可以怎樣解?

開張人體支票
警察搜身
數一數地上有幾多條死屍
...

其實某些球類運動,body check 是指身體碰撞。

-

2012-01-02 14:00

中式英語
promote my English
open the TV
open the table
I win your team

正式英語
improve my English
turn on the TV
set the table
I beat your team

-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英語非常易學」

2011-12-25 14:11


不畢業的大學生


星島日報 – 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上午6:30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加州州立大學上周宣布,該校已忍無可忍,儘管經費短絀,明年夏天將開補習班,為新生補課十五天。原因是去年該校二十三所分校合共招生四萬二千七百人中,就有二萬七千三百名(佔六成四)是不夠數學或英文或兩者的基礎知識去上課的,而這已是困擾該校十三年的老大難問題,但已到了不補課就無法教書地步。

令人更為不可置信的是加州大學說,它收的新生已是高中畢業班中最頂尖的三分之一學生。倘如此,則美國的其他三分之二高中畢業生恐怕連加減乘除也不會了。是不是如此糟糕呢?原來情況果真難以想像:美國人早於十年前已發現忍無可忍,於全國範圍立下一法名叫《冇一個孩子留低法No Child Left Behind》,要求至二○一四年為止,所有的中學畢業生須數學和閱讀及格。十年來,為此法例已投下大量人力物力,成績如何呢?根據教育政策中心十二月十五日公布的數字,全國仍有四萬三千家公立中學肥佬,佔全國學校總數的四成八!

高中畢業生的英數未「畢業」,甚至畢業班三分之一頂尖尖子,超過六成沒有足夠數學或英語水平在大學聽課,有何後果呢?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數據,該國大學生讀六年後的畢業率是五成七,等於承認多達四成三的大學生讀了六年仍畢不了業。究竟這批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最終能否畢業呢?發表報告的官員為當局容許那麼多人混到畢業的政策辯護:「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學學位是競爭的必要條件。」他未宣之於口之意很明顯:取不到學位,便陷溺於低收入的漩渦中。

(乘風遊  劉創楚)

-

2011-12-25 14:32

除了「忍無可忍」,也是「隱無可隱」。他們社會各界必定設法把事件隱藏,不斷降低收生標準,最後當然「隱無可隱」。

-

2011-12-26 16:26
[
英語易學論,比英語精確論和英語合理論,歷史較長,影晌較大,很多人仍信以為真。

漢語和英語,都是自然產生的語言,難易不會有大差別,精確性和合理性亦然。這不需要有深入的語言知識,有科學精神就可以瞭解到。若要研究一下,簡單的論證就可識破:

Q:世界各地幼兒工作者有沒有發現,英美地區的兒童學會講說話的年齡比其他國家早?
A:當然沒有。

Q:中國人的中文學到高中,英美人同等程度的英文則只需學到初中?
A:當然不是。中國人的學校還規定必定要學英文,學生學英文的時間實比學中文還要多,剝削了大量學中文的時間。

Q:那麼是不是因為英文容易,所以英美的學校普遍要求學生多學兩三種外文?
A:當然又不是。英美的學校反而較少要求學生學外文,也不是多了其他非語文的科目。英美社會也面對學生語文水準低落的問題。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1-11-26 19:23
]

實情是,英美社會面對學生語文水準低落的問題,非常嚴峻。

-

2011-12-31 01:39


京百億建英語城 嚴禁漢語


明報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北京市密雲縣擬用百億元打造「英語城」旅遊休閒項目,其中規定「進城後不允許說漢語」。

《新京報》報道,在本月14日召開的密雲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密雲縣縣長王海臣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今後5年密雲將建設『綠色國際休閒之都』……以旅遊休閒產業為引領」推進政府工作。而在推動休閒旅遊業大發展方面,一個重大項目就是「英語城」。

「密雲將在巨各莊鎮蔡家洼村建一座佔地千餘畝的歐洲建築風格的英語城,整個城分為16個城市街區,是個封閉式的城堡。開放後,進英語城就像出國一樣,弄一個『護照』然後蓋章,進城之後不允許說漢語,說漢語會扣分」。王海臣稱,這將成為今後北京最大的歐洲風情小鎮。

經查,「英語城」項目的消息最早來源於10月的「第十五屆京港洽談會」。據悉,該屆洽談會上有15個協議投資額達280億元的項目與密雲簽約,其中就有「英語城」。

相關報道透露,整個項目由北京一家地產集團計劃投資100億元,該數額也幾乎佔到全部協議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雖然早就傳出了消息,但直到前天從密雲縣縣長口中流出,「英語城」才真正在網上「火」起來。僅在《新京報》的官微,有關此項目報道的轉載昨天一天就已超過15000人次,評論數也超過5000。

(南方日報)

-

2011-12-31 01:41

中國人幫英語造勢已經不值得奇怪了,以下的英語現象會繼續瘋狂:

窮國資助富國擴張文化
幫強勢語言煽風點火
對美英人種頂禮膜拜
對英語文化的人和事態度搖尾乞憐
對其他文化的人和事態度高傲自大
法德俄等國人覺得中國人越來越乞人憎
火熱英語教育事業成為中國的最大產業
更長人龍排隊申請簽證往美英學校繳交學費
富有人家搬家財移居去他們仰慕的使用英語國家
貪污官員搬黑錢到美英國家逃難
美英富國在窮國乞兒兜上拿飯食更公然大賺黑錢

漢語又會怎樣:

逐漸盛行裝扮漢語水平低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

2001-12-31 02:06

漢字是否是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總根源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41249&language=big5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307349
當世界在掃“文盲”﹐中國還在掃”字盲“
國際上有個專業的教育水平評定的權威機構,叫做 IEA,它的中文全名是“國際教育水平評定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 ...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1-12-28 10:18

雖然已是陳腔濫調,也反駁一下此文章。這是過時文章,是對當時中國朝野逐漸放棄改革漢字不服氣,發表這類論調的人很多。


有關信息處理問題。

他們應及早到微軟等洋人公司總部抗議,抗議他們處理漢字,使到漢字失去改革動力。不過資訊科技的人都是實事求是,不會理會這些對無聊的論調。

所謂漢字不能訊息化的說法,非常陳舊。不知誰人把作者這篇文章訊息化放在網上,和作者對著幹。如果以世上所有網頁所用的語文作統計,漢字人口很快會超過英文人口。


有關文盲問題。

漢語是由字組成詞,詞組成句,句組成文章。

作者的意思是,懂字不一定懂詞,掃了字盲,仍然是詞盲,更會是文章盲。中國以掃了字盲來掩人耳目,詞盲可能高得驚人,有意掩飾漢字非常難學的事實。而且中國所用的掃字盲標準也很低。中國可能有90%人口是文盲,相當嚇人。

作者的所謂字盲,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於鄙視漢字的是狡辯。他即是說,老師只教「清」,只教「潔」,學生不懂「清潔」這詞。再說下去,懂了「清潔」這詞也可以不知道在句子裡怎運用,懂得寫句子也可以不懂得寫一篇文章。但作者沒有說清楚,其他語文也是詞組成句,想針對漢字就要針對字盲。

若學生不懂「清潔」一詞,不知道「清」和「潔」兩字用在哪裡,是紙上談兵,根本記不到。以懂多少漢字計算,是一個方便計算方法而已。也用漢字的日本,亦有類似以字數計算文盲的方式,相信作者避而不談。採用漢字的日本,文盲率比拼音文字地方低。

現在有一個較為終極的比較方法,看看學生入讀大學時的語文水平,美國已經低到社會所不能接受的程度。這就看到所謂英文很易學是否真有其事,所謂漢字很難學又是否真有其事。

-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英語歧義

2011-11-26 11:01

「英語非常精確」

看見某人得勢就阿諛奉承,中國人很普遍。對洋文化和洋語言亦如是。因此很多中國人發表意見,認為英語是很精確、非常精確、世上最精確的語言。所以現代科學文明就要學英語,漢語留來吟詩作對啦,這是鄙視漢語又否認的掩人耳目說法。

英語其實是一種歧義十分之多的語言。這類研究很多,怎樣利用一語雙關也是一門學問。又有人把英語的多義性說成是優點。

網上搜集英語的歧義,資料豐富,開帖安置一下這些網上文章。

-

2011-11-26 11:02

http://simple.wikipedia.org/wiki/Ambiguity:

The British comedian Ronnie Barker said that he loved the English language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jokes you can make using ambiguity.

-

2011-11-26 11:03

《英漢比較與翻譯》,編者陳定安,商務印書館,第171頁:

一詞多義的根源是詞義的演變。一個詞產生新的詞義後,舊義可能消亡,也可能保存。一詞多義是語言的普遍現象,只不過英語比其他語言多。在《牛津大詞典》中,“cut”作為動詞將近一百五十個義項。介詞“of”有六十三個義項;動詞“take”有一百二十三個義項。根據韋氏大學字典(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所列單詞意義,“lead”有33個意義,“make”有41個意義,“light”有47個意義,“run”有54個意義。詞的多義性給我們理解和翻譯英語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結上下文,正確地辨析詞義,對於理解原文,忠實地表達原作,保證譯文質量,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

「一詞多義是語言的普遍現象,只不過英語比其他語言多。」

「詞的多義性給我們理解和翻譯英語帶來了許多困難。」

-

2011-11-26 11:04

Lexical ambiguity:

the word "bank" has several distinct lexical definitions, includ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edge of a river".

"I bought herbs from the apothecary". This could mean you actually spoke to the apothecary (pharmacist) or went to the apothecary (pharmacy).

"Biweekly" can mean "fortnightly" (once every two weeks – 26 times a year), OR "twice a week" (104 times a year).

“Good,”can mean "useful" or "functional" (That’s a good hammer), "exemplary" (She’s a good student), "pleasing" (This is good soup), "moral (a good person versus the lesson to be learned from a story), "righteous", etc. " I have a good daughter" is not clear about which sense is intended.

"unlockable" can mean "capable of being unlocked" or "impossible to lock".

Syntactic ambiguity:

"He ate the cookies on the couch" could mean that he ate those cookies which were on the couch (as opposed to those that were on the table), or it could mean that he was sitting on the couch when he ate the cookies.

Phonetic ambiguity:

"ice cream" and "I scream".

Semantic ambiguity:

"You could do with a new automobile. How about a test driv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biguity

-

2011-11-26 11:05

1.1 語音歧義

1.1.1 連讀引起的語音歧義

He is eating an ice cake.
He is eating a nice cake.

My younger brother had a grade A.(我弟弟考了A。)
My younger brother had a grey day.(我弟弟那天不太順利。)

1.1.2 同音異義引起的語音歧義

Throw the flower away. (把花扔掉。)
Throw the flour away.(把麵粉扔掉)

He is sowing now. (他正在播種。)
He is sewing now. (他正在做縫紉活。)

1.1.3 重音位置不明確引起的語音歧義

a green ′house (綠色的房子)
a ′green house (溫室)

He ′voted for ′John.(他代表John投票。)
He ′voted ′for ′John.(他投票支持John。)

1.2 詞匯歧義

1.2.1 一詞多義引起的詞匯歧義

She didn't take his tip.
a. 她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忠告。
b. 她沒有接受他的小費。

She can't bear children so she never talks about them.
a. 她不能生孩子,所以也從不談論孩子。
b. 她不能忍受孩子,所以也從不談論這個話題。

He is a sweet salesman.
a. 他是一個糖果推銷員。
b. 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推銷員。

We saw the light.
a. 我們看見了燈。
b. 我們明白了。

1.2.2 詞語的粘合程度不同導致的歧義

They ordered cheese and cucumber sandwiches.
a. 他們點了奶酪和黃瓜三明治。
b. 他們點了奶酪三明治和黃瓜三明治。

He decided on the boat.
a. 他決定乘這隻船。
b. 他在這隻船上做出了決定。

1.2.3 詞義變化引起的歧義

Only some of the visitors gained admittance into the cleanroom.
「cleanroom」本來有「潔淨的房間」的意思,但現在可以專指「無塵室」。如不了解cleanroom一詞增添了新義,就很容易將該句理解為:只有一部分來賓獲准進入這一潔淨的房間。

If the fluid reacts with active metals, such as silver and copper alloys, pump and valve designs must change.
詞典上「design」的詞義是「計劃、設計」,所以「pump and valve designs」譯成「泵和閥的設計」似乎理所當然。但從專業性而言此譯法則不太符合邏輯,因為「流體和活潑金屬發生反應」只能改變泵和閥的「形狀」,而不是「設計」。

1.2.4 英美英語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義

The project will cost a billion dollars.
「billion」在英式英語中是「萬億,兆」,在美式英語中是「十億」。

We will table the motion.
我們要把這項議案列入日程(英國英語)
我們要把這項議案擱置起來(美國英語)。

1.3 句法結構引起的歧義

1.3.1 修辭關係不明而引起的歧義

1.3.1.1 定語引起的歧義

「more+形容詞+名詞」結構中,more 修飾層次不明確。
There are more beautiful buildings here.(更漂亮的樓房/更多的漂亮樓房)
more修飾beautiful還是修飾buildings呢?

「形容詞+名詞+名詞」結構中,形容詞修飾層次不明確。
Modern language teaching is important.(現代的語言教學/現代語言的教學)

定語從句作定語時,其修飾層次不明確
Mar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
從句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可以認為是修飾the vase也可看作是修飾the cupboard。

1.3.1.2 狀語引起的歧義

個別副詞出現在句子中時易產生歧義
Take the big one upstairs.
「upstairs」既可以看成是狀語,修飾動詞「take」,又可以看成是定語修飾「the big one」。全句可譯為「把這件大的拿到樓上去」「去拿樓上的那件大的」 。

介詞短語的可移動性產生歧義
The policeman hit the robber with a stick.
介詞短語with a stick可作為狀語修飾hit,故此句可譯為「警察用棍子打那個搶劫犯。」也可理解為定語修飾the robber,譯為「警察打手持棍子的那個搶劫犯。」

1.3.2 某些詞的特殊用法功能引起的歧義

1.3.2.1 帶雙賓語或複合賓語引起的歧義

He found John an experienced doctor.
句中及物動詞found既可以作雙賓語的及物動詞,又可作複合賓語及物動詞。
此句可理解為:
He discovered that John was an experienced doctor. (他發現約翰原來是一位有經驗的醫生。)
He succeeded in finding an experienced doctor for John.(他為約翰找了一位有經驗的醫生。)

1.3.2.2 由句子成分關系不明引起的歧義

Jack asked the teacher who won the first prize.
句中wh-clause既可以作ask的賓語,意思為:「Who won the first prize?」 Jack asked the teacher. 又可作為賓語從句,修飾the teacher,意思為:The teacher won the first prize, Jack asked the teacher.

1.3.3 因省略而引起的歧義

1.3.3.1 比較狀語引起的歧義

He loves the dog more than his wife.
可理解為:
He loves the dog more than his wife does. (他比妻子喜歡狗。)
He loves the dog more than he loves his wife. (他愛狗勝過愛妻子。)

1.3.3.2 並列結構的簡化引起的歧義

Tom thought Jack went to France and Roger did too.
此句可理解為:
Tom thought Jack went to France and Roger thought too. (Tom認為Jack去了法國,Jack也這樣想。)
Tom thought Jack went to France and Roger went too.(Tom 認為Jack去了法國,Roger也去了法國。)

1.3.4 被動語態的歧義

The mirror was broken.
此句作為被動句理解則可譯為:「鏡子被打破了。」
如果作為系表結構理解則可譯為:「鏡子是破的。」

-

2011-11-26 11:06

漢語一樣有歧義,但
1.2.1 一詞多義引起的詞匯歧義
就沒英語那麼多。

而且漢語沒有以下的歧義:
1.1.1 連讀引起的語音歧義
1.1.3 重音位置不明確引起的語音歧義
1.3.1.1 定語引起的歧義
1.3.1.2 狀語引起的歧義
1.3.2.2 由句子成分關系不明引起的歧義
1.3.4 被動語態的歧義

-

2011-11-26 11:07

According to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he 500 words used mos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each have an average of 23 different meanings.

The word "round," for instance, has 70 distinctly different meanings.

-

2011-11-26 11:08

http://www.mianfeilunwen.com/Yingyu/Jiaoxue/46060.html

1.語音歧義(Phonetic Ambiguity)

同音異形異義詞
break(破壞)、brake(刹車),fair(公平的)、fare(費用),right(正確的)、write(寫),die(死亡)、dye(染色),cell(細胞)、sell(賣)
I didn't make a [seil] last week
英語中的sail和sale的發音均為[seil]
可理解為:「上周我沒制作船帆」或「上周我沒賣出去貨物」。

同形同音異義詞
fan(扇子/愛好者),long(長的/渴望),kind(善良的/種類),mean(卑鄙的/意味)

連音造成相連的詞或詞組之間的音位切分的變化
My brother had a [greidei]
[greidei]既可以理解為「grade A」,也可以理解為「gray day」。

重讀和弱讀在語音層次上產生歧義
Why don't you have lunch with us?
可以理解為
Why don't you come along and have lunch with us?
Why don't you have lunch with us rather than supper?

2.詞彙歧義(Lexical Ambiguity)

一詞多義
The boy broke the glasses last week.
這個男孩上周打碎了玻璃/這個男孩上周打碎了眼鏡
He is running after her
「running after」既可以理解為「追趕」,也可以理解為「追求 」。

異音同形異義詞
bow (弓/鞠躬),lead(鉛 /引導),tear(眼淚/撕開)

同音同形異義詞(組)
Mary can't bear children
瑪麗不能忍受孩子們/瑪麗不能生孩子
She turned out an efficient secretary
她趕走了一個能幹的秘書/她原來是一個能幹的秘書

詞義的轉移
Many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are engaged in the recovery techniques.
「recovery」原意指「復得、痊愈」,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recovery」意指「人造衛星等的回收」,「(廢物利用的)提取」或「(擊劍、劃船等)預備姿勢的還原」等。

3.句法歧義(Syntactic Ambiguity)

美國語言學家Roberts曾經指出:「這種因句法規則使用不當而引起的語法歧義是由於人們忽視使用表明句子結構的句法代號而引起的」。句法代號是指限定多義詞用法的詞綴、單詞或結構等,如用情態動詞或一般過去時的後綴限定動詞的詞性,用定冠詞限定名詞的詞性等。句法歧義現象往往出現在一個可以理解為不同層次或可以變換的結構體中,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句法結構引起的歧義現象。

平行結構引起的歧義
The boy answered the question which his teacher asked without hesitation
這個男孩毫不遲疑地回答老師問他的問題/老師毫不猶豫地提問,這個男孩在作答

省略結構引起的歧義
He knows more about literature than Mary
他比瑪麗更懂文學/在文學和瑪麗之間,他更了解文學

狀語和形容詞界限不清引起的歧義
The policeman punished the robber with a stick
警察用警棍懲罰這個盜賊/警察懲罰這個拿著棍子的盜賊

介詞和副詞界限不清引起的歧義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y head
醫生檢查了我的頭/醫生從我的頭頂看過去

-

2011-11-26 11:09

# We must polish the Polish furniture.
# He could lead if he would get the lead out.
# The farm was used to produce produce.
# The dump was so full that it had to refuse more refuse.
# The soldier decided to desert in the desert.
# This was a good time to present the present.
# A bass was painted on the head of the bass drum.
# When shot at, the dove dove into the bushes.
# I did not object to the object.
# The insurance was invalid for the invalid.
# The bandage was wound around the wound.
# There was a row among the oarsmen about how to row.
# They were too close to the door to close it.
# The buck does funny things when the does are present.
# They sent a sewer down to stitch the tear in the sewer line.
# To help with planting, the farmer taught his sow to sow.
# The wind was too strong to wind the sail.
# After a number of injections my jaw got number.
# Upon seeing the tear in my clothes I shed a tear.
# I had to subject the subject to a series of tests.
# How can I intimate this to my most intimate friend?

-

2011-11-27 01:38

English is a Silly Language!

Lets face it, English is a stupid language.
There is no egg in the eggplant.
No ham in the hamburger.
And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the pineapple.
English muffins were not invented in England.
French fries were not invented in France.

We sometimes take English for granted.
But if we examine its paradoxes--
We find that Quicksand takes you down slowly.
Boxing rings are square.
And a guinea pig is neither from Guinea nor is it a pig.

If writers write, how come fingers don't fing.
If the plural of tooth is teeth,
shouldn't the plural of phone booth be phone beeth?
If the teacher taught,
Why didn't the preacher praught.

If a vegetarian eats vegetables
What does a humanitarian eat!?
Why do people recite at a play
Yet play at a recital?

You have to marvel at the unique lunacy
Of a language where a house can burn up as
It burns down
And you fill in a form
By filling it out
And a bell is only heard once it goes!

English was invented by people, not computers
And it reflects the creativity of the human race
(Which of course isn't a race at all)

That is why:
When the stars are out they are visible
But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they are invisible
And why it is that when I wind up my watch
it starts but when I wind up this poem
it e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