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馬英九一上台就不斷表演英文了得 繼續去中國化

馬英九一上台就不斷表演英文了得,裝有才能,還是爭取民意?(於是民進黨又立即改由名字是“英文”的人當主席,與之抗衡?!)

究竟馬英九認為台灣才是正宗的中國(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還是認為自己是不大重要的中國某地方領導人的小角色?雖則國民黨好像在民族上回歸母體,但似乎以文化上繼續去中國化作交換條件。

一個以一種外國語言作為自己身份、地位、才能、品德象徵的民族,不能自拔,原來台灣人比香港人更荒唐。

http://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3508&extra=page%3D1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95691&extra=page%3D1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6310518&extra=page%3D2
http://forum.cpwebradio.hk/viewthread.php?tid=3822&extra=page%3D1



難得有相似的見解:

http://www.am730.com.hk/old_issue/issue/2008/200805/20080522/default1.html?startpage=21
http://charblogger.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22.html

英文萬能論

自從四川地震發生後,馬沙每天都會在辦公室一路工作,一路收看TVBS新聞台,以了解災區最新發展。由於該台是台灣新聞台,而馬英九總統又新上任,所以這兩天,該台理所當然不停播放馬總統就職及追訪其上任後的大小事務。昨天從所謂最前線新聞中,馬沙發覺台灣人其實都幾崇洋,點解咁講?

昨天馬沙從上午10時上班至晚上9時收工的短短11個小時,就見到該新聞台在報道馬總統上任後第二天緊密的行程中,在不同場合以英文跟與會外籍人士交談,畫面都冠以「馬英九英文好」或「馬總統不需用翻譯員」的大標題。類似大標題至少出現在5個大小不同的場合。除此之外,又有一則專題報道 馬總統夫人,以「馬嫂英文溜,外賓自己來」去報道總統夫人出席俾面派對時,不用翻譯員代夫出征撐全場。仲有特別報道哪幾位新上任官員能操英語。彷彿只要馬總統及其內閣成員英文好,台灣就會變得強大。

最搞鬼就係,馬總統跟某國官員會面,先以英語跟對方交談一會,但一踏入正題,隨即特別聲明,要用回普通話,並透過翻譯跟對方會談,聲明仲特別話,會後私人吹水時再用英語。

馬沙相信若此報道出自香港新聞台,肯定被人笑無聊。不過話時話,其實香港普遍家長們又係對英文萬能論深信不疑。君不見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子女入讀英中,對中中敬而遠之。如果話「牌品好,即人品好」,馬沙可以好負責任咁講「英文好,學識未必一定好」!

(2008年5月22日刊於《am730》)

作者:馬沙 位於 12:28 下午



很多香港人,面對英國人的霸佔,委曲求全,面對西方的文化,自輕自賤,實制是否定中國為祖國,卻不敢承認,於是誇大英文的地位、把民主一詞鑿在額頭上來掩飾。什麼事情都扯到民主去,情形有如四川地震,自己孤寒不願意捐助就藉口中共的官員可能貪污。以民主為擋箭牌,把反對者都打成親共派。移居海外的華人能逃過親共的標籤,反而成為中華文化的保護者。

認同自己的生理、種族和文化,天經地義。認同民族文化、贊成母語教學,和支持中共無關,中共只佔中國歷史的一小部分。事實上中共是去中國化的首席執行官,再加上香港人的虛偽,台灣人的怯懦,中國文化已轉移到日韓等地保存。

民主是一概念,可以說不是某民族專有,英文是一民族語言,卻堂而皇之成為中國人實質的主要語言。雖然英文是有很多因素使之世界通行,很多場合都不得不採用,世上只有中國民族那麼看到英文得勢而興高彩烈,主動削弱自己的文化,助長英文的聲勢。

中國受到天災會得到同情,中國人自己表現懦弱則不會,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拍馬屁作風,更觸怒其他民族來反撲,在奧運火炬的傳送的事件上可見一斑。



中國和日本的西化比較:

日本是公開和高調的西化。中國人在晚清也曾公開的西化,但都失敗告終,之後仍然不斷的西化,卻是鬼鬼祟祟的西化。

結果(1),日本未摧殘傳統優秀文化,還保留很多以前中國傳入的文化。中國人則以放棄自己的文化為榮。

結果(2),日本學習完西方科技,以侵略別人來證明可以反敗為勝。中國人則對西方效忠,委曲求全。

結果(3),日本學習了西方語文,每天把西文高速翻譯為日文,希望日文不落後於人。中國人則以自己懂英文為榮,不願意把英文翻譯為中文,不想中文擁有先進知識。



中國和日本的廢除漢字比較:

看見中國積弱,看見中國人批評漢字,日本人也趁機擺脫中國文字。特別是在二次大戰,日本把戰敗歸咎漢字,於是積極準備廢除漢字。但調查發現,各種環境都比美國差的日本,文盲率卻比美國低,漢字不但不是難學的文字,還可能是最易學的文字。於是廢除漢字不了了之。

然而49年成立的新中國,假裝沒有其事,繼續強加各種罪名於漢字上。千辛萬苦,推出了簡化字,漢字難學仍然無法證明,推出了漢語拼音字,漢字還是無法廢除,於是廢除漢字也是不了了之。

這些強加於漢字的莫須有罪名,至今還未獲得平反,真相一路掩飾下去,各種詆毀漢語的論調仍然陸續出現。堅稱外國人學不到中文,必要中國人學英文,不是說中文難學,就是說中文沒有國際地位。

除了國力和經濟因素外,一種語言的使有人數和歷史長短,也極影晌該語言的流行。後兩項因素,中文認了第二,沒有其他語言可以認第一,中文的弱勢是中國人自己刻意造成。要極力詆毀自己的母語來裝英雄,中國人認了第二,沒有其他民族可以認第一。



漢字文化圈都經歷廢除漢字運動,但只有北韓真正成功廢除,因為北韓(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民主國家,和中共(即人民民主專政)兩個民主政權唱雙簧,一舉打殘漢字。

無獨有偶,香港回歸,人人害怕不再是英文都市,人人恐怕讀不到英文中學,於是大搞民主運動,高舉民主旗幟,誓要趕絕中文。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憤青是被動的嗎?

另一問題:中國的當權者是維護中國的利益嗎?歷史事實證明,無論在維護文化和國土,當權者都低於人民的要求。

這次中國又興高彩烈參加奧運這個西方的活動,所有設計的奧運標誌,都不寫上一個中文字。正如百年來一樣,面對西方世界,中國一次又一次向西方靠攏,然而西方並沒有投桃報李,只認為中國人向他們示弱,把中國列為欺負的對象。舉辦奧運的結果是換來一個西方精深佈局的火炬傳送破壞活動。越接近奧運,各種各樣的騷擾還會陸續出台。

向西方擦鞋、拍馬屁的舉動,百多年來都如此,向單一種西方文化諂媚,卻越來越烈。要求北京市民學好英文,此舉可能會分化西方,但又引起某些西方人莫名的憤怒。

隨著中國國力的改善,起來抗拒西方霸權,是每個有血氣的青年的必然結果。年青人是時候起來恢復中華文明,批判上一代的盲目崇洋的作風、不敢反攻西方只顧打擊自己人的荒唐行逕。

西方的無癩和荒謬,是每個有獨立思考的人都感受得到。最可恨的是那些跟隨英國人長大、食古不化的香港上一代人,借反共來否定中國人的文化和主權,指責中國不依從西方的道德價值觀,和西方同一鼻子出氣。一個軍費年開支超過五千億美元的美國,他們是相信和平的嗎?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6234048
http://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3467&extra=page%3D1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62931&extra=page%3D13

-

http://guofengnet.org/bbs/show.php?AD=D&f=7&p=81053

劉迺強:大陸與港 開啟中國文化定位系統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5-06 22:16:37

  奧運聖火終於有驚無險地登陸中國,在過程中,被國際傳媒和政客意外地激發了一場跨國性全民愛國運動。海內外每一個中國人不論自覺還是被動,多少都被卷進這場歷史性的重大事件中,不能完全袖手旁觀。將來回顧,這是一場對推進中國發展沒有很大意義的“新義和團”,還是創造歷史的“新五四運動”,正在考驗著每一個國人。

  如果我們在以血肉長城成功打退了“新八國聯軍”之後,就此鳴金收兵,或者民族情緒過分高漲,於奧運期間釀成某種暴力衝突,授人以柄,引來西方大反撲,那就是“新義和團”無疑。要是我們沉著把中國復興的內外各種問題作深入討論,明確地為我國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探索前進中首先定下自己的座標,並且憑自己的座標分辨東南西北、正確或者錯誤,以及厘定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二○○八年的京奧事件將會記載在史冊中,其地位肯定不在“五四”之下。

西方內部矛盾浮現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的偉大,在於它能在歷史時刻,促成中國下定決心拋棄傳統的包袱,走向現代化,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開拓出國家以後發展的路徑。這條路徑,簡而言之,就是徹底去中國化,或者全盤西化。我們從西方的西方(美國) 到西方的東方(前蘇聯)都學習過了。四九年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本來打算連“落後”的方塊字都不要,搞羅馬化,以拼音代替。後來因為同音詞太多,十分混亂,搞不下去,才退而求其次,很勉強的把漢字保留下來,而加以簡化。至於傳統的節日,則一開始就取消。而去中國化的高峰,就是十年“文革”,企圖把少許中國傳統文化的殘餘,都以 “四舊”的名義,把它鏟除。

  對中國來說,“現代化”就是西化,沒有其他的內涵。這即是說,自一八六○年的“洋務運動”,其間經歷“五四運動”、成立共產黨、建立人民共和國、“文革”、“改革開放”等一脈相承,至今近一百五十年,就是一條不斷西化的道路。三十年“改革開放”,要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補資本主義的課”,要 “與國際接軌”,說白了,就是除了政治之外,其他方面不妨西化,甚至資本主義化。後來官方反對“全盤西化”,只是主要從政治上的考慮,服從於“四個堅持”,堅決不走西方的民主政治道路。

  近幾年來,我國流行“話語權”,“軟力量”等,不知的還以為中國真的硬起來了,其實還不是拾人牙慧。這一百五十年,中國完全失去了它的座標,全盤採納了西方的座標,來分辨東南西北,是非對錯。“遠東”這叫法今天不流行了,但是我們仍是“東亞”。人家說“人權”,並且以他們給我們訂的標準來對中國的內政說三道四,中國在給弄得頭昏腦脹之後,才弄清楚人權是什麼一回事,但到今天我們都還有很多人天真地以為西方真有一套內外通用的崇高價值。只有在過去八年美國赤裸裸的倒行逆施,而歐盟又已建立了自己的利益定位和價值座標,敢於頂住美國,西方內部矛盾表面化;再加上中國開放,對外交往頻繁,而網上資訊發達,國人才慢慢開始明白到西方文明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好在那裡,壞在那裡,和它們是怎樣達到今天的位置的。

徹底失去本身座標

  話雖如此,今天的中國,已經徹底的失去了她自己的座標。面對西方的各種指責,從來都是賠不是:我們做得不夠,請給我們機會和時間,我們早晚一定會做到你們滿意,達到你們的要求。這樣一開始便投了降,只有挨打,根本就再沒有任何反抗或反駁的餘地。以西藏問題為例,正如《天葬》那個帶點異見分子味道的作者王力雄指出,若百分之百按西方那種殖民地佔領的方式才算是主權的話,大概不無爭議,但是中國傳統上的主權不是那樣行使的【注】;本報練乙錚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得到同樣結論。而以前西方對中國的主權也從無異議,即使到此刻,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承認西藏流亡政府。那麼西方國家長期與藏獨和疆獨分子眉來眼去,背後支援,正面撐腰,又算是什麼意思?要不是“九一一”,那些受訓於“基地”組織的疆獨組織,還不會被界定為恐怖主義組織,疆獨分子還是人權活動者,要受到保護。

  但是這次仍在發展中的京奧事件,讓國人都清楚明白,西方給中國的座標是胡來的,目標就是要我們臣服在其霸權統治。沒有全球性的霸權,根本就不可能有話語權;沒有指鹿為馬的話語權,又那來什麼軟力量。況且,軟力量本身就是一種霸權主義的手段,中國既然不是追求霸權主義,又何須搞軟力量?所以中國官方從不使用“軟力量”這名詞,而我國學者之間,也只有少數食洋不化、人云亦云的自由主義者才會用。

  更重要的是,很明顯,像西方幾千年來那樣通過對外野蠻掠奪來建立和維持內部的高質量生活和文明。這種發展模式,中國即使想模仿也不能重複。不說別的,中國發展了不到十年的汽車經濟,就已經走不下去了。說到底,全盤西化,即使可欲,也已經不可能。如果十三億中國人都以西方的消費模式生活,佔用西方同樣的人均資源的話,需要好幾個地球才夠用。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力提高,我們在許多地方,都靠自己摸索出世界一流的結果。以環保為例,大概十年之前,西方還不時以環保之名,打壓中國。去年的峇裡會議中,美國成為不簽“京都議定書”,加劇地球暖化的過街老鼠,中國則亮出綠化成績,並願意輸出技術。

  在全球化的狂潮中,各國家更加明白需要建立堅強的本體性,才不輕易被卷走,淹沒。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人慢慢重拾失去了近二百年的民族自信,中國決策層和知識分子都慢慢明白,現代性並非等同西方,因而現代化並不等於西化。自胡錦濤掌政開始,中國在堅持繼續改革開放的同時,也慢慢逐步重建自己的座標。溫家寶在美國就公開說:“人權並非你們壟斷的。”

重新尊重傳統文化

  一九九七年,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展熊兄提案建議把大的傳統節日定為假期,近幾年多名港區政協舊同事連續作了兩次同樣的提案;今年開始,清明節、端午和中秋是國家法定假期,各放假三天。這一轉變意義重大,標誌著舉國上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尊重。在二十一世界全球化茫茫大海之中,中華號拋下它的錨,開始否決繼續隨波逐流。

  一個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文明定位系統已經初步建立,只有待我們努力完備和更新。我們當前急務,是有意識地全面開啟這個定位系統。我們需要以中國為X和Y軸的中心,以批判的態度,重新檢視周邊的一切,重訂方向和是非。

  注  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明鏡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九-五十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