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批鬥漢字

2009-09-08 00:28

對漢語文的評擊,是中國近代史改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關漢語文的各種批評:

真實的:
沒有拼音
沒有詞界

虛假的:
漢字繁難
詞匯貧乏
語義模糊

過時的:
不易編碼
不利鍵盤
不易檢索
不能排序

-

2009-09-08 00:32

反駁對漢語文的批評。

先說宏觀的理論:

--拼音文字是文字把語言拼出,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漢字和漢語是相對獨立的,文字並非語言的附屬品。不能把拼音文字的理由硬套在漢字上。

--漢字是相對穩定的文字,一千二百多年的「床前明月光」,現在也讀得明。漢字不但在中國所有方言通用,還跨越國界到東亞其他國家。日本人把此現象稱為漢字文化圈。跨時代、跨方言和跨文化,正是因為漢字不表音,拼音便會失去此特性。

++自然語言不是由人設計,是社會自然演變的結果。所有自然語言裡的難和易,是自然調節,自然演變的。如果有某語言是特別難,則不是語言學問題,而是社會學問題,或人類學問題。是不是該人種的語言能力特別高?或他們的社會富裕休閒?

++漢語文裡有較多的成語,並常常引經據典。漢人的腦袋容納了這麼多的死記硬背的東西,證明了在其他方面十分容易。


--參考別人的意見
++來自本人的意見

-

2009-09-08 20:37

反駁因電腦科技而引起的廢除漢字問題

--美國人發明電腦,因而英文好像沒有什麼問題。

--電腦一時處理不到就要廢除漢字,根本把問題本末倒置。是機器為人類服務,不人類去遷就機器。

++這是電腦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不同現象。有關文字處理,大約如下:
1. 7 bit 內碼 (ASCII),只配合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2. 1 byte 內碼,可兼容歐洲其他字母
3. 2 byte 內碼,可處理漢字
4. 輸入及輸出漢字
5. 處理右至左橫寫的文字
6. 字母文字的拼寫檢查(spelling check)
7. 整合所有文字的內碼(unicode)
8. 顯示和列印連寫的字母文字(阿拉伯文)
9. 還有垂直寫的拼音文字(蒙古文),相信現在還未解決

++漢字處理只不過是某段時期出現的困難,竟引起軒然大波要廢棄自己的文字(注意這不是發明電腦的美國人的主張),不見阿拉伯人叫囂要廢除他們的文字。

++漢字其實更比英文字更早就解決了,因為之前解決的是英文字母。英文字母並不是英文字,要拼寫正確才是英文字。英文字不斷增加,語法問題(如 dog->dogs,foot->feet,write->wrote),英文字實比漢字更難解決。拼寫檢查技術仍未完成。

++下一階段未解決的,應該是漢字的詞語檢查。漢字詞語並非固定不變的,整本詞海記下也未必能成功。


--參考別人的意見
++來自本人的意見

-

2009-09-10 21:18

++所謂詞界問題,即詞與詞之間的分界,又叫分詞連寫問題。

++漢語由字組成詞,詞與詞之間沒有分界。有什麼問題?就是會出現混淆,如“台灣國中”,好像是台灣搞獨立。日語在漢字加上假名,其中之一作用是詞界。

++語言出現混淆很常見,一詞多義、一音多義等也就是這類的混淆。但從上文下理可以糾正,否則人們就會改變說法來調整,減少混淆,所有日常生活的語言都如此。正如“女性朋友”是用來區別有特別意義的“女朋友”。

++問題的關鍵是所有語言在說話時也是沒有詞界,如果有詞界混淆,在說話首先出現,亦會首先被調整改變,所以文字出現詞界混淆是很少的。

++分詞連寫其實很易解決,可以呼籲國人習慣在詞之間加上空格,但這樣會像其他文字一樣不整齊和浪費紙章空間。也可在詞語下加橫線,或詞語內加入小符號,如一點。但其實詞界根本很少很少有問題,加空格或橫線倒變得很麻煩。

++這只不過是看見自己的文字和西方的不同而發出不實的質疑。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813097-1-1.html

-

2009-09-11 00:46

http://resources.edb.gov.hk/~chinjour/no71/71_13.htm
孔憲中:「漢語語音貧乏, 導至漢語音譯名之冗長累贅又表音不健全, 實太明顯不過。其他例子如:斯堪的納維亞 (Scandinavia)、額非爾士峰 (Mt. Everest)、福爾摩斯 (Holmes; 並未譯出全名 Sherlock Holmes)。」

回應孔憲中:漢語語音貧乏

從日語可看到一些原因。日語是音節種類很少的語言,五十音圖裡只有四十多音,要增加音節數量來彌補不足。所以他們說話速度很快,作歌詞就變得很容易。

“尖沙咀”譯音“TSIM SHA TSUI”同樣是冗長累贅。放棄了聲調,和原音相差也很遠。

“Scandinavia” 譯“斯堪的納維亞”:
“表音不建全”,其中一原因是聲調語言譯非聲調語言,漢語的聲調沒有用處。
普通話基本音節有400多個,加上聲調就有1200多個音節。
廣東話基本音節有500多個,加上聲調就有1500多個音節。

不知有沒有人統計過英語的音節種類,應該是比漢語多。但多不代表語音分別清晰。之前討論過,英語的有輕重音,大約是每一重音有兩、三個輕音的比例。英語的輕音的音節一般都模糊化,主要靠重音來分別,所以便發展成音節種類多。但這還不夠,還要增加音節數量,所以英語說話速度也比漢語快,作歌詞則比較容易。所以,語音種類多並不是什麼特出的優點。英語說話快正顯示語音分辨能力不足。

漢語說話慢,音節少,因此文字短,正解釋了孔憲中的問題:為什麼漢字簡潔和節省空間?

-

2009-09-12 01:59

孔某質疑「中文簡潔」的謬論,很輕易就駁斥完。總結:

中文是音節少的語言,所以文字就簡短。這是一些差別較大的例子:
aspiration 願望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繁榮和穩定
sovereignty 主權
elaborated 闡明
Declaration 聲明
In accordance with 根據
Constitution 憲法
Administrative 行政
implementation 實施

而所謂「漢語語音貧乏」,即漢語音節種類少,但實際上漢語並不需要英語那麼多音節數量,因為英語語音分別能力不高。

-

2009-09-12 17:39

孔某人這篇文章狂批漢語詞匯的貧乏:
http://resources.edb.gov.hk/~chinjour/no70/70_20.htm

這文章的批評可分為三類詞匯:

(1)prior,margin,maximize,optimize

(2)significance,expect

(3)soak,mop

-

2009-09-12 17:40

挑戰孔憲中

soak,mop:
吸乾、拖淨,有什麼不可呢?

如果漢語詞匯貧乏,有什麼證據英語就不貧乏呢?沒有人真正統計過漢語和英語的詞匯誰多誰少,隨便信口開河就有人信。中國人文化自卑上演的左中右反華大合奏。

日常生活中看到,英語詞匯貧乏多的是:

沒有“國”、“棋”等字
“可以”和“能夠”也用“can”
“你”和“你們”也用 “you”
“雄心”和“野心”也用“ambition”
“原來”、“竟然”,實質靠表情來表示
...

而漢語是組合式,隨機應變,吸乾、吹乾、抹乾、拖乾、吸淨、吹淨、抹淨、拖淨、抹濕、拖濕、抹洗、拖洗...,詞匯極豐富。英語要找尋新字代表新意思,soak,mop,非常笨拙。

-

2009-09-13 07:24

反擊孔憲中


significance,expect:

為什麼會有一詞多義?其中之一理由是,原本一個意義變成幾個相近的意義,然後越變越大,變成很多個看似不相關的意義。

孔某提出的significance和 expect,其實就是一詞多義的起初階段,有幾個相近的意義。他把expect譯成“當、指望、本分、想、當然”等並沒有什麼錯。但他認為漢語必須有和英語相同的詞,相同的一詞多義才合格,一詞有多個相鄰近的意義才是詞義豐富。

認為漢語要跟隨英語一起模糊,才會詞義豐富。當英語不模糊的時候,當然又認為英語精確無誤,比漢語優勝了。根本進退失據。


expect衍生了幾個相鄰近的意思:

(A)主動的、可以控制的、關於自己的,希望。

(B)被動的、不能控制的、關於別人的,期望。

(1) I expected you (yesterday).
(1a) 我當你昨天會來的。
期望+過去了/落空了

(2) Don’t expect me.
(2a) 別指望我 (來) 吧。
期望+對方的角度

(3) I will do what is expected of me.
(3a) 我當盡我的本分。
希望+責任

(4) I expect (that) he will come.
(4a) 我想他會來的。
期望

(5) That must be expected.
(5a) 那是當然的。
must+expect

結論,其實是expect的意義含糊,而漢語不是。


significance 衍生了幾個相鄰近的意思:

A.
significance=重要意義
This ev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有重要意義。
孔某是把“重要意義”拆成“重要”和“意義”,然後說翻譯不到。

B.
significant=顯著(即沒有褒義的重要)
No significant damage...
沒有顯著破懷...

C.
significant figure=有效位數(“有效”即“重要”)
重要、不重要、不要
有效、並非有效、無效
例如:張三不重要,但不是叫張三去死。
孔某說“有效”的相反就是“無效”,混淆視聽。

D.
significant=重要
警察不悅, 說“這些都不是 significant”的
警察不悅, 說“這些都不是 重要 ”的
孔某再用“有效”的相反是“無效”,來混淆視聽。

E.
significant=顯著(即沒有褒義的重要)
Lake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low.
湖水顯著下降。

結論,significance共有三個相鄰近的意思,重要意義、重要、顯著。英語有歧義,漢語沒有。

-

2009-09-13 20:52

踢爆孔憲中

prior, prioritize, prioritization
margin, marginal, marginalized.
maximize
optimize

這是詞尾變化的語法手段,是綜合性語法。漢語是採用分析性語法的語言。而英語從歐洲大陸的德語蛻變出來,大量放棄了綜合性語法,走向分析性語法。英語的詞尾變化遠遠不及其他綜合性語法的語言。很多人以詞尾變化來吹捧英語,實屬無知。但孔憲中作為研究多年的學者,十分荒謬。

以前舉過這例,某些高度綜合性的語言是這樣的,大明說:「小明正在打藍球」,「說」這動詞要有詞形變化表示大明怎知道,是視覺的親眼看到,還是非視覺的:聽到、估計到、別人告訴他等。改變「說」的詞形就表示了這麼多意思,英語是否要改革(即返回古英語)?

綜合性語法也有一定好處,例如加一個s,就可代表多於一的數目。但壞處是強迫性,例如不能不加s。還有是多餘的,例如死物也分性別。甚至是錯誤的,例如法文的女廁是男性名詞。這類綜合性語言,一般都弄到語法非常複雜,無用的詞型變化不斷增生,所以又有吹捧英語的人說英語脫離複雜語法的魔掌。

孔某說成好像是他發明了“優先化”這個漢語詞,實際這詞早已出現。其實分析性語言,人人可以發明這類詞。但綜合性語言,一般不是可以隨意減的(例如過去不能不加ed),也不是隨意加的(例如不是任何詞都可加ize),一切要按本子辦事。

priority:優先
prioritize:優先化
prioritization:優先化(漢語無須表示這是名詞)
marginalize:邊緣化
optimize:優化
minimize:盡減
“我們的目的是盡量賺錢”。英語要用名詞的profit,兜個圈兒來說,Our aim is to maximize our profit=我們的目的是使我們的利潤增加到最大限度,十分累贅。

maximize profit、minimize xxx,這些別扭的說法,是英語事事名詞化(漢語喜歡用動詞),再搬微積分數學詞語來不懂裝懂的流行說法。漢語無必要跟英語一同起舞。

-

2009-09-14 01:12

綜合性語法不一定是不好,世界上很多語言是綜合性的,但像英語那麼多不規則的變化就很少。不規則的詞形變化,不規則的構詞,不規則的讀音,世上只有英語有那麼多的不規則,英語應立即改革。

漢字有形聲,有會意,並不是全無根據。不過我一向實話實說,漢字是較難學,但認為整體漢語文難學,依然那一句,是民族自卑的幻覺。

-

2009-09-14 17:48

正因為漢字難學,漢字不能記太多,所以只有幾千個常用字,然後以字組成詞。所以詞義有分析性。所以漢字不難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用拼音文字的國家,有多少文盲率是低於用漢字的日本?

英語擺脫複雜語法的枷鎖,就走上不規則化的道路。難和易最終走向平衡,沒有語言有特別優勢,也沒有語言有特別劣勢。

-

2009-09-14 17:48

注意:漢字難的論點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一路批評漢字,一隻眼睄去英文。看見漢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狠批漢語文有那缺點,孔某就是人版。這是民族自卑的藉口。

-

2009-09-15 00:51

清末民初時文盲率有八、九成,但當時世上這個文盲率比比皆是,歸咎漢字難根本無理據。中國現時的文盲率是7%-8%左右(包含強迫學英語政策),低於很多比中國富有的國家。但中國有極多較育政策被人批評,教育經費比例低。漢字難全無理據。

-

2009-09-15 01:12

這是2001年時的文盲率:
http://www.stats.gov.cn/tjsj/qts ... 41123_402210085.htm
其中,印度尼西亚、伊朗、马来西亚、南非、巴西是比中國人富有,但文盲率卻比中國高。印尼、马来西亚、南非、巴西更是採用被反漢字者吹噓的拉丁字母。

-

2009-09-15 01:55

文盲率:
中國大陸 6.7%
意大利 1.1%
阿根庭 2.4%
泰國 5.9%
伊朗 15.3%
馬來西亞 8.1%
南非 12%
巴西 9.5%
http://qesdb.usaid.gov/cgi-bin/broker.exe?_program=gedprogs.ged_country_une.sas&_service=default

人均收入:
中國大陸 US$6000
意大利 US$31300
阿根庭 US$14200
泰國 US$8400
伊朗 US$12800
馬來西亞 US$15200
南非 US$10100
巴西 US$10200
(數字來自: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 /2004.html?countryName=World&countryCode=xx&regionCode=oc#xx)

重有,中國教育政策弊病多籮籮,經費比例低,又強迫學英語...


-

2009-09-16 11:45

還可以用語音、詞匯、語義缺乏來狂狂踩中文的說話能力。

睇吓老祖宗點講:

中共領導人瞿秋白:「中國語言的言語(文字)是那麼窮乏,甚至日常用品都是無名氏的。中國的言語簡直沒有完全脫離姿勢語的程度——普通的日常談話幾乎還離不開『手勢語』,自然一切表現細膩的個別和複雜的關系的形容詞、動詞、前置詞幾乎沒有。」

-

2009-09-16 21:49

六十年代,日本興建名神高速公路(名古屋-神戶),花錢研究何種文字寫路牌駕車者辨認最快,答案是漢字。

漢字難,最先是日本人發起的,目的是想擺脫落後的中國。漢字不難,最先亦由日本人證實。戰後百廢待興的日本,統計顯示其文盲率是低於先進及採用拼音文字的歐美國家,所以羅馬化計劃停止。

上述消息不在中國地方流傳,原因是中共。中共是靠漢字難論乘勢崛起的,現在想不了了之,亦無人提出要中共平反。

-

2009-09-16 22:28

「不論羅馬字派還是假名派均提出過廢除漢字」

無錯是有兩派,但戰敗於美國後,因美國係英文,羅馬化派取得優勢,得到美國學者附和,羅馬化勢在必行。但結果文盲率公佈後就忽然停下來。

-

2009-09-17 00:44

如果單比較中國文字和日本文字,我就認為日本文字較難。

日本限制了用漢字也有中國人的常用漢字的一半左右,但中國漢字一字一音,日本漢字一字兩三音,音讀和訓讀,音讀又有吳音、漢音、唐音之分。另外還有平假名和片假名。而且漢語是簡單語法,日語是綜合語法。

所以日本文盲率低,證明中國文盲率應更低。

-

2009-09-17 23:57

所謂象形已成歷史,現在大都看不出象什麼。漢字是以視覺認字。無獨有偶,英文也是放棄拼音,走上視覺認字的高智慧方向。

-

2009-09-18 09:52

五四運動時很常有是說法是,英法語的學生小學三年級就能讀完一份報紙,中國生小學畢業還未可以。這當然是信口開河。更離譜是瞿秋白:「中國語言的言語(文字)是那麼窮乏,甚至日常用品都是無名氏的。中國的言語簡直沒有完全脫離姿勢語的程度——普通的日常談話幾乎還離不開『手勢語』,自然一切表現細膩的個別和複雜的關系的形容詞、動詞、前置詞幾乎沒有。」差不多說中國人還未有語言。

很容易見到的事實是,中國學生中學畢業後很少還要再查中文字典,因為來來去去那幾千字,早已學完。英語學生就不可以,日常看報紙也不斷見到英文生字。

-

2009-09-19 00:34

再答覆狂批漢語詞匯貧乏的孔狂人:

「我和你都是人」

英文哪個字可翻譯“人”字?human being, person, man(除非雙方都是男人),均不能代替上句中文的“人”字。

-

2009-09-20 00:57

中文有一個「想」字,同「思」字唔同。想者,即心裡有一件事嘅相貌;思者,即心中在推敲。英文?都普遍用think一字,如果要區分就不能用一個字直譯,而要花更多唇舌。
paramita888 發表於 2009-09-19 06:42

中文的「想」和「思」﹐英文分別為”think" 和 “ponder"。 英文還有 “meditate"﹐是ponder再加料。 三個層次。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09-19 23:49

(1)「思想」合理來就即是不分「思」和「想」,正如「米飯」、「兄弟」等。

(2)「思」和「想」現代人都不知道有不同,可說是一詞兩字意義重複。正如「鬍鬚」,原本上是鬍下是鬚。但這是語言走向分析和歸納的進化,這點漢語是較先進的。分別叫「上鬍鬚」和「下鬍鬚」較清楚易學。

(3)把「思」和「想」視為同義,然後再組合出各種意義,「冥想」、「深思」、「默想」、「細想」、「沉思」、「幻想」、「推想」,比起"think", "ponder", "meditate", "moustache", "beard", "man", "woman", "boy", "girl"這種方式的語言先進,詞匯更豐富。

-

2009-09-22 20:29

中共其實是反漢文化黨,共產只是其中之一項目。之所以叫共產黨,是跟隨蘇共模式(如果蘇共名為反俄文黨,中共可能就會叫自己反漢字黨)。中共現在沒有繼續反漢文化,但因為沒有叫“反漢文化黨”,於是側側膊。但改變“共產”制度就要巧立名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共”或“土共”之所以淪為貶義,主要是經濟原因。現在的中共已不窮(原因正是沒有再反漢文化),“中共”的貶義開始改變,“土共”則仍未。

-

2009-09-22 20:41

英文字母根本太少,不適合拼音,但在中國就舖天蓋地要拉丁化拼音。若全世界都採用那廿多個符號,世界文化失去姿彩,人類文明的倒退。

-

2009-09-22 23:51

「拿﹐到漢字漸漸進化成拼音文字﹐聽/講漢語同讀/寫漢字中間呢個斷層又會漸漸成為過去喇」

你講來講去三幅被。每種語文所需的記憶量很多,字、讀音、詞、詞義、詞法、句法、慣用語等等,漢字這個所謂斷層佔多少?(我又講來講去三幅被)是你民族自卑地把問題誇大。

我的信念是,所有語文的「字、讀音、詞、詞義、詞法、句法、慣用語等」總難度大致相若。你要把其中一層簡易化,此語言必定會自動演變,在其他層複雜化來抵消。

-

2009-09-23 21:03

漢語節省空間是不可爭論的,無論招牌廣告以至報紙標題都看到,英文需要較小的字體或較多的縮寫。

但一個有意思的比較是漢字拉丁化: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 22 byte
tong2 yi1 ge shi4jie4, tong2 yi1 ge meng4xiang3 = 47 byte

增加了114%。其中之一原因是拉丁字母不足,很多雙字母。但即使把雙字母縮減為單字母:

to_2 yi1 ge _i4jie4, to_2 yil ge me_4xia_3 = 42 byte

仍增加了91%。

-

2009-09-23 22:12

為什麼民族自卑感只在字和讀音之間發難呢?因為這是中西文字在外表上的顯著差異。其實陳獨秀、瞿秋白、魯迅等人還在語法上狂踩漢語的。所以漢字改革實質沒有意義,因為改完後,漢語仍然是廢柴漢語,不如改用俄語或英語,相信是瞿秋白等人的真正目的。廣大百姓無知一味附和他們的文字改革,根本被他們愚弄。正因為無知的人多,只看到表面,不會瞭解較深層的語法或語義問題,中共就只利用漢字拼音,連同孔家店等問題,大舉搧動民意,奪取政權。

而漢語的語法因為沒有被批鬥,沒有要求改用西式語法,研究學者無被打為臭老九,能陸續地被研究出來。

錢玄同:「中國文字字義極為含混,文法極不精密,本來只可代表古代幼稚之思想,決不能代表 Lamark,Darwin 以來之新世界文明」。

-

2009-09-24 01:06

這些人的想法很易理解:
中國落後不是中國人的智力體力有問題,是祖先留下的語言等各種文化有問題。

但如果中國人根本連語言也未正式出現,中國人的智慧就好有問題。批評漢字漢語的人,以為只不過唱衰自己之前的祖先,和自己無關,實在愚蠢至極。

-

2009-09-24 11:34

是黨爭。最好的證據是中醫。因為孫中山是學西醫的,國民黨較反對中醫,因此共產黨就反過來支持中醫。

把中國落後歸咎漢文化,兩黨初期是相同的。國民黨亦無說反對共產主義,亦有注音、拼音、羅馬化、拉丁化、簡體字等等事情。黨爭越來越大,共產黨集中了激烈反漢文化思想,國民黨就不反了。你行左,我行右,你說東,我說西。

最後由毛澤東一鎚定音,堅決採用西式拉丁字母。

-

2009-09-24 22:09

泰國人均收入高過中國,亦沒有拼命宣傳自己的語言難學的政治問題干擾教育。菲律賓幾乎想放棄自己的語言,中國人為面子不能放棄自己的語言,但花在英語的教育資源極高。而菲律賓的人均收入和文盲率均比中國低是少有的例子。

-

2009-09-25 00:23

如果根據魯迅等人的見解,中國人連語言文字也未成形,所有文化也應該均未出現,市集沒有人用語言討價還價。中國人發展了幾千年文化仍然只是土著。那麼用什麼可以打救中國人呢?改用英文就可以嗎?土著根本學不到先進高深的英文。

奇怪,土著又為什麼分析得到這事情來?魯迅他自己能用漢字寫得一手好文章,就更加莫名其妙。

-

2009-09-25 00:55

強詞奪理無用,日本用漢字怎會是少量?南韓和越南是政府想運用手段阻止漢字,實際上,在街上看看店舖名稱就知。南韓的廁所寫著“解憂所”,你究竟有無去過?還有南北韓和越南人的姓名,和中國人無異,日本人倒有些不同。改名、寫揮春,這些漢字他們多數都會。只有是極權的北韓成功禁止漢字。

-

2009-09-26 02:00

補充:

簡單比較菲律賓和中國的文盲率是不確實的。

- 菲律賓幾乎想放棄自己的語言,語文教育簡單。中國自詡有五千年文明,不能放棄自己的語言。

- 中國不斷有廢除漢字的政治言論,干擾語文教育。

- 中國教育制度問題多,經費比例不足。

- 中國過往不斷的政治運動,很多人失學。他們一直在生就一直扯高文盲率。也影晌現在語文教師的人數及質素。

- 中國經濟是急速增長的,現在人均收入高是一時的現象。如果拿過往三、四十年的數據作平均,中國的人均收入應該是比菲律賓低的。

所以日本文盲率低並非偶然,而是漢字是容易學的文字。

-

2009-09-26 23:47

有五千年文明嗰個中國已經喺六十年前亡咗,我只喺一個亡國奴,唔知你係唔係!

你講得啱,重溫一下:
[
英文裡似乎沒有中文的“國家”一詞。“國家”意指獨立主權。

nation:是指民族的。United Nations 的說法不當。
country:是指地理的,相當於中文的“河山”,例如“中國河山”。
state:是指政治的,和“國”差不多,但地位低於國,應譯為中文的“邦”。

美國的 “州”、英國的“王國”、其他國家的“加盟共和國”,應統一譯為“邦”,與“國”和“省”作分別。

國破山河在:政治上的祖國已破,地理上的祖國還在。
]
似乎遺漏了“文化上的國”。

六十年前:
地理上的中國:多部分不見了,相信永不能恢復。
文化上的中國:很大部分亡了,但又不一定不能恢復。
民族上的中國:當然無變。
政治上的中國:當然變了。

-

2009-09-27 00:01

漢字易學是可以斷言的,文盲率低是真實的科學證據。一千個漢字,應比一千個英文字難學,但漢字只學幾千個,英文字要學幾萬個。學漢字只學筆劃和讀音,俄文字有極多的詞兒轉換。

-

2009-09-27 10:57

說到首爾,也看出韓國人去中國化的滑稽。

“漢城”這個名是韓國人自己改的,現在不滿有個“漢”字。李明博以昭告天下方式,把“漢城”改名“首爾”,證明他們非常重視漢字,漢字是他們文化一部分(例如“巴黎”這個名是中國人改的,法國人不會理會中國人怎樣叫“巴黎”)。

“漢城”之名,來自“漢山”南面,“漢江”下遊。“漢山”和“漢江”兩名,又不知幾時改。

“首爾”其實是首都之意,即把首都叫“首都”。韓國要搬遷首都已說多年了。“首都”搬遷後,“首都”叫“首都”,還是新首都叫“首都”?“首爾”是否又要改名?

-

2009-09-27 21:09

漢城改名後,是南北韓的所有城市中,唯一一個沒有正式漢字名稱,漢字名稱是韓文的譯音。

-

2009-09-27 23:14

文盲率統計,是最科學的證據證明漢字不難。至於英文難不難就不能從文盲率看到,因為他們是發達國家,教育完善。然而,讀寫障礙的發病率,仍然看到一些事實,可排除人均收入的因素。

英語國家是讀寫障礙高發病率地區。歐美學者已指出,這是和英文的拼音不規則有關。拼音規則語言的國家,讀寫障礙就不高,也包括中國。但香港則比大陸和台灣高得多,相信是因為香港要兩文三語。

-

2009-09-27 23:29

http://baike.baidu.com/view/1542311.htm

第一段文字是對的,第二段文字是錯的。美國的發病率高達17%-20%,中國約5%,香港約10%。數據來自我的記憶。

-

2009-09-27 23:40

http://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4101123AAYVIc2

this article states that in mainland China and Japan dyslexia rates are estimated at less than 5% compared to 10%-20% in the U.S. http://readinglab.psych.duke.edu/psy145/…

some cases, as in Germany, the dyslexia rate is about half the U.S.
http://www.post-gazette.com/pg/07042/760…

-

2009-09-27 23:52

Dyslexia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reading problems. It occurs in 15 to 2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nd has a genetic and neurobiological basis.

http://www.nemours.org/clinic/fl/jax/service/brightstart/additional-resource/dyslexia.html

-

2009-09-28 17:52

http://www.learning-inside-out.com/dyslexia-statistics.html

Dyslexia Statistics

The following dyslexia statistics give us good clues about the number of dyslexic people in the US. These numbers, from our national data on read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the best we currently have.

Dyslexia Statistics

* One in five students, or 15-20% of the population, has a language based learning disability. Dyslexia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mon of the language based learning disabilities.


Fewer Dyslexics from Spanish-Speaking Counties

Some languages are "transparent," which means they have a more predict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letters and their sounds. Want an example? When you see an 'a' in a word, you know what sound it will make. It is predictable. That is language transparency.

In English, an a makes at least five different sounds. Here are some examples. A in apple, a in safe, a in acorn, a in alive, a in wash.

In transparent languages, it is easier for everyone to learn to read, even those with dyslexia. Therefore, in a transparent language like Spanish, there are fewer children with reading and spelling problems, even though the same percentage of the Spanish-speaking population has the neurobiological differences that cause dyslexia.

This is also why some Spanish-speaking children are not found to be dyslexic until they attempt to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English, which is not a transparent language.

-

2009-09-28 21:07

在美國,如果根據智商 /閱讀能力的差距標準來看,一般約有 4至 9%的學生有讀寫困難,但若不管智力測驗成績,單指閱讀能力遲緩來看,則約有 17至 20%的學生有讀寫困難。

http://forum.baby-kingdom.com/thread-977072-1-3.html

這是比較詳細有關美國的數據。但注意,這數字沒有分離西班牙語人口。所以,英語人口的數字應更高。

-

2009-09-29 18:28

讀寫障礙可說是英語社會的特別現象。

http://sci.ce.cn/history/02/200707/09/t20070709_12106978.shtml
http://www.dyslexia-parent.com/z118.html
從這兩網頁看到,起初人們甚至以為中日是幾乎無讀寫障礙的,現在他們都更正為5%左右。

http://forum.baby-kingdom.com/thread-977072-1-3.html
" 在美國,如果根據智商 /閱讀能力的差距標準來看,一般約有 4至 9%的學生有讀寫困難,但若不管智力測驗成績,單指閱讀能力遲緩來看,則約有 17至 20%的學生有讀寫困難。"
從這裡看到,為什麼美國的讀寫障礙常常有兩類不同的結果,原因是他們把原來的數字,17-20%,作“智商/ 閱讀能力的差距標準”的調整,變成4-9%。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其他國家的數字均無作調整,顯然是有掩飾的意味。而且美國的數字並沒有分離西班牙語人口,否則數字會更高。英語人口的發病率可能接近1/4,相當驚人。

歐美學者早已認定這是英語拼音不規則造成。
http://www.learning-inside-out.com/dyslexia-statistics.html
"some Spanish-speaking children are not found to be dyslexic until they attempt to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English."
所以非英語國家的讀寫障礙一般都是5%左右。但香港卻無故達到10%以上,極可能是兩文三語政策的後果。既然歐美學者提出了和英語的關係,香港的學者就好應該研究一下。但香港人是不願意揭露英語的弱點,英語和讀寫障礙的關係就永遠隱藏。

-

2009-09-30 19:25

漢字:
字形->意義,字形->讀音,兩事同時進行
意義->字形,意義->讀音,兩事同時進行
漢字採用平行處理方式,並在腦裡有特別區處理字形。

拼音文字:
文字->讀音->意義
意義->讀音->文字

英文:
介乎上述兩者之間,但在腦裡無特別處理區,容易誘發讀寫障礙。

漢字為什麼是最難呢?科學的證據是文盲率和讀寫障礙,就算漢字不是最易,也從無顯示漢字是最難。完全是民族自卑,以訛傳訛幻想出來。世上只有中國人為不確實的謬論折騰自己。

-

2009-10-01 18:31

堂堂法國人,居然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歐洲文藝復興是抱殘守缺嗎?是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於是就有民族自卑的幻覺。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09-30 23:31

文藝復興是整個歐洲的事,你故意分開法國和希臘羅馬來看。

文藝復興時期,阿拉伯文化較歐洲文化先進。而文藝復興是歐洲人重新從阿拉伯輸入希臘文化。打過譬喻,嚴重一點,是中國需要重新由日本和韓國拾回自己的文化。歐洲人重拾自信,一舉打敗阿拉伯文化。

即使把法國和希臘羅馬分開來看,也看不出法國是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法語是首先崛起搶奪拉丁語的地位,信心十足。今天你能否在法國人的地方批評法語?答案是不可以,無論你是否法國人。

任何語文都不可能是沒有缺點的,但批不批評是該民族的民族性。只有中國人是鋪天蓋地批評自己的語文,所用的理由極之膚淺無稽,就連我這個不是研究語言的人也可輕易破解。

-

2009-10-02 22:12

西方宗教剩下基督教,印度古代各種思想剩下佛教和印度教,中國春秋百家爭鳴剩下儒釋道。這是人類文明的退步。

-

2009-10-02 23:47

以為漢字難,日本和中國均有,二次大戰後更瘋狂地認為是漢字難學導致戰敗,非廢除漢字不可。當時有位匈牙利語言學者揶揄日本人,不如舉國剖腹自殺吧。外國人都覺得可笑。還是應該相信科學,所有的科學統計數據,暫時未有不利漢字的結果。

-

2009-10-03 00:51

為什麼歐洲會採用阿拉伯數字,因為歐洲語言裡的數字非常麻煩,並用了很不方便的二十進。法語:quatre-vingts- dix-neuf(漢語:九十九)。

漢語:90=9x10
法語:90=4x20+10
俄語:90=100-10

歐洲的數字非常別扭。所以他們不能不採用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沒有單位、可以對齊、方便運算的數字。

中國的數學不及西方的先進,但數字卻不是。五萬四千三百二十一,把單位移去就和阿拉伯數字無分別。而且中國社會一直有算籌的數字,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tw/蘇州碼子)實比阿拉伯數字更好。

所以看到,中國採用阿拉伯數字,不是考慮熟優熟劣,而是設法模仿西方。一方面批評漢字不表音,另一方面引入不表音的阿拉伯數字。漢字拉丁化最終因為困難重重而不能實行,十個數字很易改就改了。全世界都採用相同的符號,是人類文明的倒退。

-

2009-10-03 00:52

中國人的數學也有別扭的地方:

7÷4 正式讀法是 4除7
2/3 讀 三分二

中國人遇到除數就先讀分母,後讀分子的習慣,造成很多不便。其實2/3不一定是除數,不一定是[把二分開三份],多數是指[兩個1/3]。

-

2009-10-04 10:42

五萬四千三百二十一變成五四三二一弊就弊在漢字可以從右至左讀﹐可以拗餐死。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3 02:11

中文可以左向右向,是突出的優點,只要增加一些標點符號就不會混亂。但中國人故意顛倒是非,有意掩飾洋文的缺點。

但在數字上,中國的籌算和珠算,一律是左大右小,或上大下小,從不混亂。而算籌且還可表示單位(阿拉伯數字則不可以),可說是人類文化上最優秀的數字。

-

2009-10-04 11:22

說到數字左大右小,西洋文化實在相當混亂,一時左大右小,一時又不是。可在日期的寫法上看到這問題:
(1) 2009 09 30
(2) 09 30 2009
(3) 30 09 2009

加上時間就更看西洋文化的不合理:
(2) 09 30 2009 13 40 15
(3) 30 09 2009 13 40 15

在電腦上也因而分成兩大不相容系統,分別名為 big endian 和 little endian。西洋文化庸人自擾。

阿拉伯數字祖家的阿拉伯文化,採用 little endian ,配合左向文字,反而沒有什麼問題。

漢字文化圈採用 big endian(即第(1)種)。唯有港澳人,死跟英葡人方式(即第(3)種),以為中國的東西代表落後,作繭自縛。

-

2009-10-04 22:08

新文化運動時期狠批沒有的白話文和標點符號,其實早已出現,並不是他們的功勞,他們只不過找藉口引入西式符號。一方面批評漢字不表音,另一方面加入不表音的標點符號,自相矛盾。

標點符號在說話是只是停頓,不應太多,否則不符合“我手寫我口”,甚至只用空格隔開就可以了。

採用阿拉伯數字、引入西洋標點符號、批評漢字、批評漢語語法,其實一脈相承。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容易成功,改變漢語語法幾乎不可能,剩下批評漢字不斷糾纏。所以批評漢字,像是一個人擇原理,剛巧有一個適當環境就生存下去,並非有深刻意義。

-

2009-10-05 00:12

洋人的差不多文化:
“expired on 01 02 03”,究竟是什麼日期?
(不一定找到 DDMMYY)

-

2009-10-05 18:15

六四沒有死過一個人﹖ (有標點符號)
六四沒有死過一個人 (冇標點符號)

洋文需要標點符號,是因為他們有很多意思是以重音、句調等方式表示,在文字上看不到。所以中文無需太多標點符號。所謂新文化運動,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洋化。

上述兩句要不要問號,視乎“人”是否讀“隱”。有“嗎”、“呢”等字,其實並不需要問號,日文正是這樣用標點符號。

拆穿西洋鏡很容易。為何一方面批評漢字不表音,另一方面引入不表音的標點符號?為何一方面批評漢字難排序,另一方面跟洋人用難排序的日期寫法?

-

2009-10-05 21:56

另一個 endian 問題是地址的寫法。網址也因而繼承這弊病,如 www.abc.com.hk。

如果改用 big endian 網址, hk.com.abc.www ,找尋網址就簡單得多。這就是作繭自縛。

-

2009-10-05 22:12

endian 這個字不知怎譯中文,孔生又有話題了,但這其實是洋文化有的弊病。

除了 endian 問題,還一個類似的弊病。說漢語的人,一律遵守時間或邏輯的次序,但西洋文化則搖擺不定。例如:

a: 來源
b: 目標

(dos) copy a b
(unix) cp a b
(cp/m) pip b a
(assembly) mov b a

-

2009-10-06 00:52

無論是“開端”﹐還是“末端"﹐都是”端" ...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5 22:45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大小次序」和「小大次序」,叫什麼「端」根本不合適。

-

2009-10-06 00:53

電腦因endian而兼容到從右至左書寫方向嘅文字例如阿拉伯文﹐印度文等的儲存﹐是好科技﹐實質與西洋文化無關 ﹐endian 不過是一個後來採用的方便叫法﹐不是先有endian才有左或右的byte order問題。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5 20:00

不懂裝懂。是西洋文化不統一,有人用「大小次序」,有人用「小大次序」,出現混亂,因而有 endian 問題。例如洋人的地址寫法,一直都是「小大次序」,這方面就沒有 endian 問題。中國文化都是「大小次序」,所以連 endian 這個詞也沒有。

其實除了 byte order,還有 bit order。例如,30-09-2009 並不是真正的 little endian,03-90-9002 才是。可見洋文化之混亂。

-

2009-10-06 02:19

英文語法文法亦有﹕I go from here to there. 和 I go there from here. 嘅不同說法。 不見得有問題。漢語沒有英語嘅靈活性﹐顯而易見。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6 01:52

你當然可說是英語靈活性,但也可是表達不清。漢語遵守邏輯次序,可以簡潔一些。

copy a b
只有有邏輯次序的語言才可以不混淆。

否則就要增加一些標記,例如:
dd if=a of=b
即[copy input=a output=b]

dd of=b if=a
即[copy output=b input=a]
這樣,a 和 b 的位置就可以靈活。

-

2009-10-06 20:41

漢語說話,前後句是有時間或邏輯的先後關係,否則對方便覺得很古怪。

(1) 因為A,所以B。
(2) 之所以B,是因為A。
似乎是可以倒轉,但這是反映說話者想表達的邏輯關係。

西方語言不是這樣。可以說是較靈活,也可以說是較累贅。
就像 dd if=A of=B。
copy A B,就不會知道是A到B還是B到A。

-

2009-10-06 21:05

網址最終會翻譯成ip address,www.abc.com.hk或hk.com.abc.www都會變成123.456.789.123,
bwch 發表於 2009-10-6 11:00

www.abc.com.hk 變成 123.456.789.123,是因為美國地址是 little endian 而採用的方式。

-

2009-10-06 21:14

Endian問題,每當傳送2 bytes以上,便會出現。西方文字以1 byte代表1個character,無大問題,反之東方文字(包括你推祟備至嘅漢字),以2 bytes代表1個character,問題十分明顯,因此西方文化優於東方文化。西風壓倒 ...
bwch 發表於 2009-10-6 10:57

無知的想法。endian 問題,又名 nuxi problem。nuxi 這個字有 4 byte 。

-

2009-10-07 17:13

美國地址同網址有乜關係?
bwch 發表於 2009-10-7 09:57

點會無關。如果不是美國人主導,網址應寫成hk.com.abc.www,因為是先找hk,然後com,不會是先找www,然後abc。於是他們要改為 big endian ,但不如索性改為數字。

-

2009-10-07 17:30

有個相類似的是會計科目表。中文有打字及排序等問題,於是把每個會計科目的名稱設一個數字的代號,以便找尋和分類。英文排序容易,就可不需這些數字,但沒有這些數字,分類就不清。

有些語言是採用“名詞+形容詞”的次序,例如法文,像“花的美麗”、“花紅色”、“花牡丹”、“花玫瑰”。因此英文常常要這樣,“花, 牡丹”、“花, 玫瑰”、“花, 蘭”,以便排序後所有花都放在一起。所以英文的排序就不及法文方便,而且上述花的名稱英文都沒有“花”字,還要另找辦法。

所有語文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有中國人不斷找自己語文的缺點來批評,英文缺點就設法遮掩,擺出一副英文頂瓜瓜不屑學其他語文的態度。

-

2009-10-08 01:10

語言文字從來就沒有什麼優或劣,只是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不到就會有另類方法解決。表達到亦不一定是好事,會大量濫用(例如為何死物也有性別?)。

只有中國人為這些幻想出來、不能確實的事情折騰自己、自貶自賤、改變政治、搞文化大革命。

-

2009-10-08 21:58

簡單總結:

英語排序不及法文方便、英語沒有「國家」一詞、英語比漢語難學、學拼音字比漢字較易有讀寫障礙、漢字比英文節省空間、西洋語言邏輯次序混亂。

-

2009-10-09 00:49

至今文化大革命沒有正式解釋為「文化」的大革命,只解釋是政治事件,只認為是有人搞政治鬥爭。即是說,文革失敗是因為政治化,否則就應該繼續搞。

-

2009-10-10 22:22

英文沒有「國」字:
中文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國」

英文沒有「人」字:
沒有「man+woman+boy+girl+baby」這個字

英文沒有「有」字:
無機化學 = inorganic chemistry
有機化學 = organic chemistry

中文沒有alibi,要以一詞組表示:不在場證據

-

2009-10-11 17:49

由五四運動開始,中國人就向洋人諂媚,狠批漢語和漢字。中共執這話題乘勢崛起,但發現有矛盾。如果漢語無用,改革了漢字又有何用。於是偷偷轉呔,矛頭指向漢字,還把改革漢字說成是保護漢語。

-

2009-10-11 18:27

請你翻譯﹕
To have and have not。
The Haves and the Have-nots。
With or without, it's still a happy life。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11 05:47

(小學程度英文課)
have:擁有的有
with:附有的有
但英文冇「有」

英語(相信其他印歐語言也相同):
冇「有」
有「冇」(如:no, in-, non-)

-

2009-10-11 21:49

copy A to B 就清楚。copy A B 就唔清楚,因為可以係 copy A to B 或 copy A from B 。正如 endian ,有兩種唔同嘅習慣。呢啲現象喺漢語社會應該唔會出現。

可以省去 to/from ,亦係漢字節省空間其中之一理由。

-

2009-10-12 01:10

have 和 with 差不多,分別只是動詞和介詞,都是擁有之意。

「擁有」可以簡稱「有」(你可以批評漢語有歧義),但和「有冇的有」並不相同。

有A,除了宇宙不涉及其他事物,即宇宙裡有A。相反是沒有A,整個宇宙都沒有A。

擁有A,涉及其他事物B,B擁有A。相反是B不擁有A,但並非說A不存在,而是可能C擁有A,或D擁有A。這麼簡單的道理中小學生都識。

英語有「冇」字,冇「有」字。英語可說「沒有A」,或「A不存在」。不能說「有A」,只可說「A存在」,即A不能放在受詞位置。漢語四種說法都可以。

-
2009-10-12 11:38

英語
不能說「有A」
可說「A存在」
可說「沒有A」
可說「A不存在」

三缺一,開唔到檯。

-

2009-10-12 21:39
[
英語不能說「有A」﹖
There is God
God exists
There is no God
God does not exist
]
There is God 這句話的主詞是God,沒有受詞。是一個倒裝句法,原本的語序是 God is there,意思是“神存在”。

我擁有兩間屋->我有兩間屋
此飯盒附有刀叉->此飯盒有刀叉
中文的「有」字是有歧義,學生常常弄錯,因此老師有需要解釋「有」和「擁有」的分別。英文沒有「有」字,不易察覺「有」和「擁有」的分別;不能說「有神」,只能說「神存在」,很多哲學卻由此而產生。

-

2009-10-12 21:45

With water and air, this tree will grow.
的相反
Without water and air ...
不是說任何地方都無water and air。

「有」是指某範圍有什麼,如沒指明範圍就指全宇宙。「擁有/have/with」是指某事物擁有什麼,不擁有不是說不存在。

-

2009-10-12 23:23

神存在於那裡 = God is there
-> There is God
->There(改讀輕聲) is God = 神存在
改讀輕聲後失去“那裡”的意思

-

2009-10-13 09:49

有機化學、有神的信仰:「有」是形容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無機化學、無神的信仰:「無」是形容詞。英語有這個字,no, in-, non- 等。

這裡有人、那裡有神:「有」是動詞,沒有主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這裡無人、那裡無神:「無」是動詞,沒有主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神存在那裡:「存在」是動詞,沒有受詞,即不及物動詞。英語有這個字。
神不存在那裡:同上。
英語是 exist, be.
God exits here/there:神存在這裡/那裡。
God is here/there:is 是 exist 的虛化字。
Here/There is God:是上句的倒裝,意思相同。
There is God:把 there 讀輕聲,失去“那裡”的意思。
失去“那裡” 後,there is God 和「有(動詞)神」的意思相同,分別是”God”是主詞,“神”是受詞。

我擁有這本書:「擁有」是動詞。英語有這個詞,have/has。
附有座椅的桌子:「附有」是介詞。英語有這個詞,with。
和有無的「有」分別在於,「我」和「桌子」是描述的對象。
我不擁有這本書:並沒有說這本書是否不存在。
擁有和附有均可簡稱為「有」,容易誤以為和有無的「有」相同。

-

2009-10-13 21:12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創造」即由「無」變「有」。其實在創世紀時期,人類沒有「無」的觀念,所以「創造」這詞應該是在多次翻譯過程中改變而成,原文可能是「起初上帝整頓天地。」

據說,「無」是在印度首先出現,輾轉變成阿拉伯數目字0。中國雖然也有類似的籌算和珠算,但在無數值的地方只懂得留空格。

有了「無」,就應有相對的「有」。現在中國語言亦有「有」了,但印歐語言還未有「有」。可見漢語是先進的語言。

-

2009-10-14 01:43

1. 有 Y
2. X 有/have Y

1 是關於Y的存在與否
2 是關於X和Y的關係,不是X和Y的存在與否。

但把X擴大至全世界、全宇宙,則和說Y的存在沒分別了。

同樣把1限制在X的範圍內,則又和2沒分別。即
1. 在X裡有Y
2. X 有/have Y
無論如何,這兩個“有”性質不同,英語沒有第1個“有”。

-

2009-10-14 10:40

有機化學、有神的信仰:「有」是形容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無機化學、無神的信仰:「無」是形容詞。英語有這個字,no, in-, non- 等。

這裡有人、那裡有神:「有」是動詞,沒有主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這裡無人、那裡無神:「無」是動詞,沒有主詞。英語沒有這個字。

神存在那裡:「存在」是動詞,沒有受詞,即不及物動詞。英語有這個字。
神不存在那裡:同上。
英語是 exist, be.
God exits here/there:神存在這裡/那裡。
God is here/there:is 是 exist 的虛化字。
Here/There is God:是上句的倒裝,意思相同。
There is God:把 there 讀輕聲,失去“那裡”的意思。
失去“那裡” 後,there is God 和「有(動詞)神」的意思相同,分別是”God”是主詞,“神”是受詞。

我擁有這本書:「擁有」是動詞。英語有這個字,have/has。
附有座椅的桌子:「附有」是介詞。英語有這個字,with。
和有無的「有」分別在於,「我」和「桌子」是描述的對象。
我不擁有這本書:並沒有說這本書是否不存在。
擁有和附有均可簡稱為「有」,容易誤以為和有無的「有」相同。

比較:
A. 有 Y
B. X 有/have Y
A是關於Y的存在與否。
B是說X和Y在一起。
但把X擴大至全世界或全宇宙,則A和B沒有分別了。有 神 = 宇宙 有/have 神 。
同樣把A限制在X的範圍內,則A和B又沒有分別了。在X裡 有Y = X 有/have Y 。

-

2009-10-14 12:27

"X have Y" 即使係指「X 擁有Y 」,一樣可以表示Y 存在,因為擁有即存在,你唔可以擁有一件唔存在既嘢。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4 11:23

冇錯,「X 擁有/have Y 」,已暗示 Y 是存在的。但「X 不 擁有/have Y 」,可以是張三擁有Y、李四擁有Y或上帝擁有Y,「擁有/have」不能說明Y的存在與否。

"There is Y", "Y exist" 已經明確表述 「關於Y的存在與否」。而且照你咁講,「有Y」喺意義上同「Y存在」一樣,只係語法上唔同。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4 11:23

亦冇錯,「有Y」喺意義上同「Y存在」一樣,漢語比英語多一種說法,英語比漢語少一種說法。唔見得英語係優於漢語。有/無/is 係最常用字,漢語可說「有Y」就減少說「Y存在」,世界多元文化。

-

2009-10-14 12:34

英語嘅"人"係man,但man又單指男人。

香港都有,就係「生仔」。問題係「生仔」又單指「生男仔」,咁「生男仔」同埋「生女仔」點講呢?「生孩子」又唔係廣東話。於是就變戲法,講「生BB」嘞。

可惜英語嘅man重未變得通。

-

2009-10-14 17:04

種種批評漢語的能力均是荒謬的。

http://www.yywzw.com/nlhe/nlhe-009.htm
吕叔湘先生告诫:“总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办法表达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不一定非得各种语言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同样的问题不可。这就叫做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评价自己的母语和别种语言,不亢不卑最为得体;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自封天下第一。”

-

2009-10-14 21:18

吕叔湘這話相當中肯。其實他也是在中共裡一窩蜂反漢字的人,但他和魯迅等人是不同時代,已經沒有反漢語,他更在研究漢語上是專家。如果反漢語之風沒有消失,他就可能被冠上反文字改革之類的罪名,被批鬥而死。吕叔湘這番話亦反映有相當多人胡亂批評漢語,九成以上是因為英語,看見漢英語有不同之處就認為是漢語的缺點。

-

2009-10-14 22:11

"There is Y", "Y exist" 已經明確表述 「關於Y的存在與否」。而且照你咁講,「有Y」喺意義上同「Y存在」一樣,只係語法上唔同。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4 11:23

是否完全相同?相同意義思會逐漸分化,沒必要保留相同嘅意義:

公司要賺錢,要 [有]生意做至得。意指係之前冇乜生意做,要努力。冇->有

公司要賺錢,公司要[存在]至得。意指公司面臨倒閉,設法挽救。有->冇

God exists there. 暗示 冇->有

God is there. 暗示一直存在

-

2009-10-14 23:44

Here are people = 人們在這裡
There is God. = 神在那裡。
God, people 是主語

-

2009-10-15 00:30

Here are people 係 inversion,作用係將重點放在 people。
People are here 原句重點放在 here。

-

2009-10-15 11:25

People are here(重音)
= 人們存在於這裡
= 有人在這裡(漢語習慣說法)
= 有人在近距離

People are there(重音)
= 人們存在於那裡
= 有人在那裡(漢語習慣說法)
= 有人在遠距離

Here(重音) are people
= 在這裡人們存在
= 在這裡有人(漢語習慣說法)
= 在近距離有人

There(重音) are people
= 在那裡人們存在
= 在那裡有人(漢語習慣說法)
= 在遠距離有人

There(輕音) are people(失去遠近的意義)
= Here or there are people
= 在近或遠距離有人
= 有人

-

2009-10-15 20:53

從這點也看到漢語的優越。

漢語的名稱“非XX”,相反是“XX”,不用“是XX”。這情況,“XX”是主要角色,“非XX”是次要角色。而“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之類名稱,並無主次關係,就用對等的方式。

可以表示對等和不對等,漢語的能力超越英語。

-

2009-10-16 19:22

何南林:「先看原文:“One should prioritize one’s needs”。且不管这是孔先生的“自创”还是“引经”,我们都无需被它吓住,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高拔的固格”。同样的意思,难道英语就没有通俗浅显的说法,非得要请出“prioritize”这样的大字眼吗?例如:“One should put his needs in order.”、“One should first do what is most needed”、“Work should be done in order of importance and urgency”,甚而至于:“First thing, first done”。难道讲这样的句子,就有失身份,就会被人瞧不起吗?」

19世紀沒末,洋學者把漢語這類沒有詞形變化的分析性語言稱為孤立語,有貶義的味道。到20世紀中,洋學者大都認為孤立語是較簡單容易使用的語言。據說馬來語比漢語還要好。

英語也很聰明,拋棄了多數的詞形變化,可是遺留的詞形變化卻在他們的社會上成為高雅的象徵。當然這是他們社會的事,我們管不著。最可恨是那些華人拿別人“高拔的固格”來中國作威作福,正一民族敗類。

-

2009-10-16 22:45

「游泳」本身就從「游」變化出來,「游泳的」本身就從「游泳」變化出來。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6 14:50

說「游泳的」從「游泳」變化出來,並不適合孤立語。只不過是「游泳」+「的」。

-

2009-10-18 00:40

並沒有顯示「游泳」是可以這樣:
他游了一萬米(謂語)
他雀躍得游了一萬米(補語)
他是游泳的(判斷賓語) ...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6 14:50

「游泳」的粵語是「游水」。

「游水」是個動賓詞組。「游」是動詞,「水」是名詞,「游水」合起來是另一個動詞。但「游水」加上「咗」,原結構再拆開,說「游咗水」。但「泳」字來自什麼就要追查下。

-

2009-10-18 10:50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發展經濟
develop economy
漢語不表示詞性,以詞序表示。綜合性語言須表示詞性,詞序可以靈活一些。英語要表示詞性,但詞序又欠缺靈活性,可以話兩頭唔到岸。

-

2009-10-18 16:47

可以獨立出來解既「的」又作何解?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8 15:22

用詞綴表現語法功能是典型的綜合語特徵。現代漢語已經變成分析語,語法功能用虛詞表示。如時態以「了」表示過去時、以「着」表示進行時;被動語態以「被」加動詞表示;兩個名詞用「的」相接,表示第二個名詞屬於第一個名詞,而不是用第一個名詞加詞綴變成屬格表示。

-

2009-10-18 16:55

cat tail = cat's tail 的簡略 = 貓尾
school bag = school's bag 的簡略= 書包
my school bag = my school's bag = ?
Bowtie's school bag = Bowtie's school's bag = ?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18 16:09

's 邊有咁多自由,應不能用在死物上。

其實係格的變化,'s 是屬格。「xx's = xx的」是近似,或者只不過想當然。

-

2009-10-18 17:03

http://zh.wikipedia.org/zh-hk/格_(语法)

一般認為,原始的印歐語具有如下的格:
主格、屬格、與格、受格(也叫賓格)、奪格(也稱造格)、方位格、呼格等等

屬格表示領屬關係

現代印歐語的日耳曼語族也大部分放棄了格變化。例如英語,名詞只剩下屬格與通格的區別,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語序和介詞在英語中非常重要;由此,英語的語法規則變得非常簡單明了。

-

2009-10-19 01:13

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

如果英語轉弱勢,孔某之流就可以大力鞭撻英語:

英語失去了呼格(某些綜合性語言有的 vocative case,相當於漢語:煲呔啊)變化,卻保留動詞加s的無聊變化。所以煲呔曾未看到 your 之前並不知道是對他的呼叫。英語表達力相當疲弱。

-

2009-10-19 20:19

漢字50%浪費﹕

皇帝已經死亡。

皇帝﹕皇=帝
已經﹕已=經
死亡﹕死=亡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19 09:01

漢語是精簡的語言,精簡到要反過來增加字數。因為說話速度快,不必太精簡,增加一些音節較容易分辨。所以現代漢語少了很多單字詞。

粵語是保留較多古語,和普通話相比就知道:
知道/知、明白/明、檢驗/驗、提醒/提、回答/答、派發/派、運氣/運、認識/識、椅子/椅

但有趣的是漢語文章仍然比英文短得多。

-

2009-10-19 20:33

英文在表達上的確遠較中文準確.
光靠加 的 或 化 等字去改變詞類,
常做成一句多解或語帶雙關的情況.
亦因此中文在文學上較有趣味,
但在理學上或法學上,
用中文便顯得有點吃力. ...
mingery 發表於 2009-10-19 14:28

所有語言都有歧義,認為自己的語言特別多歧義,是中國人自貶自賤的性格。這和認為漢字難學一樣,只不過信口開河。

「呢間屋住人」,不必要用被動式,因為從語義可知道。亦即是倒裝。正如英語的倒裝,如果有歧義就不能倒。

因為英語的構詞問題,英語有大量一詞多義,也很容易產生歧義。

這是從句法產生的歧義,漢語是沒有的:
When do you arrange the meeting?

(1) 中文不是加「的」或「化」等字去改變詞類。

(2) 如果這導致中文不精確,則英文已經放棄精確,走向模糊。這理由是不能吹捧英文的。

(3) “prioritize”,改變詞類,除了可以扮高檔之外,沒有增加準確。
“One should prioritize one’s needs”
“One should put his needs in order.”

-

2009-10-20 19:59

英語 I operated on 同 I was operated on 就一清二楚絕無含胡。
Nigerian 發表於 2009-10-19 17:04

其實是無知的人重重複複表示自己無知。英語已是綜合性較低的語言,以綜合性來吹捧英語根本自暴其醜。不把意義分離,硬性規定有詞形變化,是落後的語言。世上很多語言均是向分析性方向走。

英語名詞的性、數、格,已經沒有性,格只剩下主格和屬格。to you / from you,是不是比有方向格的語言能力差?

英語的動詞,有主動/被動(voice)、時間 (tense)及 mood,硬性規定要表示。其他語言還有很多很多,可以想象下:
消息來源:雖然是親身做過手術,但還要表示你怎知道。
成敗:要說明該手術是成功還是失敗。
次數:是首次做手術還是翻發。
...
那麼一大堆意義要附加在動詞上,就是進步的語言嗎?

有些詞形變化是有自由用不用的。如 ize,是趨向之意。那麼模仿、感染、依附、晌往...等等又怎樣?仍然另找分析性的辦法。結果是造成人們濫用有詞形變化的,如 One should prioritize one’s needs,放棄沒有詞形變化的。過去時態 I did it,是否足夠表示,不足夠,於是 I did it yesterday。有 yesterday 後,do->did 就是重複多餘的語法。

「呢間屋住人」,可以選擇不表示被動,清楚俐落。

-

2009-10-20 20:38

你老公我以前做手術都係咁。
Nigerian 發表於 2009-10-19 17:04

老公同老婆講「我以前都係咁」就夠。
醫生同其他人講就要「我以前自己俾人做手述都係咁」,以分別「同人做手術」。

-

2009-10-21 17:06

因為漢語過於靈活,容易造成歧義。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21 04:27

這說法是對的。

1. 我以前都係咁
2. 我以前做手術都係咁
3. 我以前自己俾人做手述都係咁
4. 我以前自己俾人做過要聯針線嘅手述都係咁

1. 漢語和英語都可以這樣說,一樣有歧義。
2. 漢語是分析性,有靈活說不說「被/俾」,英語不能。
3. 越詳盡就越不會有歧義

說話不可能任意詳盡,適當的省略是語言的智慧。不配合場合的省略,產生歧義,是說話人的問題,不是該語言的問題。

-

2009-10-21 20:42

孔憲中:抑或因为没有此词(prioritize), 国人则避而不说?

抑或因為有趨向(ize)這詞形變化就大量濫用,沒有模仿、感染、依附、晌往、相近、偏離、擁護、慫恿、愛護、排斥、抗距、討厭、放棄、變換、改裝、修正、更新、隱藏、誤會...等等等詞形變化就避而不說?

-

2009-10-21 23:42

點解唔講更簡單嘅“我”,而講“你老公我”?其實有其他人在場,想其他人明白。既然有其他人在場,唔瞭解係會有誤會。如果泥伯身邊嘅人都知佢唔係醫生,講“做手術”就夠。

-

2009-10-22 01:45

很明顯英語並非比漢語優勝。

如果不模糊就是最好,為什麼英語又容許說「我以前都係咁」?

如果強迫加入其他資料就是優勝的語言,為什麼英語又放棄綜合語法?

-

2009-10-22 20:19

你講乜野呀請問?英語詞匯太多,又點會必須重複使用詞匯,自相矛盾...
詞匯多係因為需要精確表達不同意思.
再者中文都大把歧義啦
Gil傲 發表於 2009-10-20 00:47

英語在動詞硬性規定要加入幾種資訊:時態 tense、體貌 aspect、語態 voice、語氣 mood。

tense、 aspect、voice、mood,就是典型的多義詞。它們原本有其他意義,拿來在語言學上又作另一些意義。因為英語詞匯太多,必須重複使用詞匯,否則記不下。

-

2009-10-22 23:16

香講的樓層數目亂變幻莫測,從不監管,起源於港人自貶自賤,認為中國人的樓層數不及英國人先進,亂把數目修改。港英政府樂於見到港人盲從英國文化,建築商亦想裝扮洋化。之後就因為迷信,越來越離譜,建築商藉口把數目誇大,因為越高越貴。

樓宇層數不依章法,或許不影響救火,但極影響送外賣,及郵差派信,法律文件就很嚴重。

-

2009-10-23 17:55

我都想知,中文既然可以講「呢間屋住人」,點解唔可以講「呢碗飯食人」?中文係要詞性定要詞序呢?
終日乾乾 發表於 2009-10-23 12:49

「呢間屋住人」
1. 屋一定不會住在人裡面,不會誤會,無須表示被動。
2. 「住」在這情形可視為類似「容納」的解釋。
3. 「喺呢間屋住嘅係人」的簡略。

「呢碗飯食人」
老虎可以食人,獅子可以食人,人是可以被食的。雖然飯不會食人,但仍然避免這樣說。「住人」沒有這問題。

-

2009-10-23 23:25

漢語詞語有次序,句子也有次序。

「今年的節日很熱鬧,雖然經濟不太好。」
是歐化的句子,不符合漢語的偏句和正句的前後次序。

-

2009-10-27 12:08

insultility和laughability是何南林先生的創作,分別是“侮辱性”和“可笑性”。

漢語有“乜乜性”或“乜乜化”,其實無問題,因為漢語詞的自由創作“性”很高。英語無故創作insultility或laughability等字就不能,因為英語詞的創作不太自由“化”。漢語裡有很多“乜乜性”或“乜乜化”,沒有相對的英語詞,可見一斑。

“乜乜性”或“乜乜化”過度泛濫,是硬譯英語造成習慣。英語有這怪癖,原因有二。

英語是逐漸放棄詞形變化,改用分析性的語言。餘下的詞形變化,人們覺得有高雅品味。

英語有只用一限定動詞的句法限制,常把動詞改用名詞來表示。

-

2009-10-27 21:26

說話和文字脫節的現象到處都看到,:

1. 漢語的文言文和白話文。現在白話文和普通話的分別,比世上大多數語言都少。

2. 非普通話的地方,如廣東,說話用粵語,文字用普通話。

3. 到拉丁語後期,演變成各種方言,拉丁語本身很少人懂,拉丁文卻高高在上,說話和文字不同。文字一路走向死亡,地位越來越高。

4. 過去日韓人民實際上很少學說漢語,只拿漢字來用。漢字這樣有文字沒有說話,令到漢字在日韓變成高不可攀。

5. 像香港這類崇拜英文的地方,卻無法普及說話的英語,所以亦無法學好英語。越難追求得到,地位越高,懂英文成為有學識的象徵。說話用粵語,文字寫英文,故意扮高檔。

6. 英語和英文,可能是現今世上分別最大的同一種語文。
a. “原來”、“竟然”、“根本”等實際用身體語言來表示。
b. 重音表達說話的重點,如“HE is a boy”和“he is a BOY”。
c. there is a MAN 和 THERE is a MAN,there 讀不讀重音意思不同。
d. question tag 的升降調,文字看不到分別。
e. 文字大量使用從句,說話不能。因為結構太複雜,聽者無法掌握。

-

2009-10-28 18:37

http://www.books.com.tw/message001013-7.htm

高行健沒有鼓吹語言帝國主義,而且十分欣賞漢語。

「將西方語言的「硬譯」套入漢語卻不是我寫作中語言追求的方向。相反,我努力擴大漢語的表現力,還希望是純正的現代漢語。」

「用沒有語法型態變化的漢語單詞,玩起來比西方語言要方便得多」

「用漢語寫學術論文,向西方分析性語言靠攏,某種程度上的歐化也許是必要的,這也因為漢語過於靈活,容易造成歧義。誠然,用漢語本身擁有的功能來界定和解說,也並非不能做到,不過語言上的推敲得更加用心。」

「特別是漢語語序如此自由又不受時態的限定,幾乎可以像寫音樂那樣去寫作。」

「文學寫作從音樂的曲式可以得到極大啟發,現代漢語的音樂性遠遠不只限於音韻四聲和平仄。」

-

2009-10-30 21:44

c. there is a MAN 和 THERE is a MAN,there 讀不讀重音意思不同。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09-10-27 21:31

其實還有,INcrease(名詞),inCREASE(動詞)。不過問題不大,英語有一定程度倚賴句法,跟從漢語的步伐。

-

2009-10-31 22:18

E+係批鬥漢語文。

Your name is Tung, isn't it? 問問題,升調。
漢語文:你是姓童的﹐對嗎﹖問問題,升調(讀孖)。

Your name is Tung, isn't it? 要求對方同意,降調。
漢語文:你是姓童的﹐對嗎﹖要求對方同意,降調(讀嘛)。
...

但升降調在文字並無任何表示,漢語文有歧義。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09-10-31 09:45

看不到在這方面批到漢語文。實情是這樣:

漢語的句子沒有所謂升調或降調,而是漢語的疑問助詞均是高調,如“嗎”、“呢”等等。「對嗎(讀嘛)」不是疑問,只能說“嗎”是一字兩音或一字兩義。漢語人覺得這樣不妥,於是就出現“嘛” 字。(亦看到照搬西洋標點附號是多此一舉。)

而英語人一直容許 isn't it 看不出是升是降。見微知著,英語是否精確,不說自明。

-

2009-11-01 01:58

作為日常說話、笑話,以至哲學研究,任何語言均需要一語雙關。硬說英文精確無歧義,是中國人奴性醜態。如此擦鞋拍馬屁,人家不會領情。

-

2009-11-01 22:56

英語容易出現多義詞。因為英語少用複合詞,基本詞數量大,須重複使用詞匯。

漢語容易出現同音詞。因為漢語詞音節少,一字詞和兩字詞多,同音機會大。

-

2009-11-02 17:44

http://www.zein.se/patrick/3000en.html
1000 characters → 89% understanding
2000 characters → 97.0% understanding
3000 characters → 99.2% understanding

-

2009-11-02 17:47

http://wenwen.soso.com/z/q101641862.htm?rq=102822437&ri=1
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英语单词有100多万.

-

2009-11-03 12:23

英語的字和詞相同,漢語的字和詞不同。
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英语单字有100多万

漢語常用的只有3500 字,這方面的統計很多
http://arts.cuhk.edu.hk/Lexis/chifreq/
八、九十年代香港字頻統計
學會3500字就有99.71%
但不見英語常用字統計,相信統計工作是太過繁重。

-

2009-11-03 21:07

「比如三角形, 每个点的表示, 使用ABC. 说汉语的人就没有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用汉语世界里的符号表示. 不能表示,知识就不能传递.」

中國有注音符號,日本有假名,韓國有彥文,這三種東方符號共有百多個,可以代替西方的拉丁和希臘字母綽綽有餘。

還有西方的文字是向右單向,影晌數學式的方向。應該加入東方可橫可豎的文字觀念,數學式採用上下左右方向,大大豐富數學的未來發展。

-

2009-11-03 21:34

西方數學符號,正體現符號平面化的視覺效果,使數學有長足發展。現在是時候突破西方左向右單向限制,向上下左右方向發展,數學才可以更上一層樓。

-

2009-11-04 12:34

「他的事跡已寫在歷史上」

當然不是他本人自己寫,清楚明白。英語卻論論盡盡,要用“被寫”。

-

2009-11-07 21:11

在數學上任何數字都是用來計算,但用處并不是平等的,這是常識。

12很常用,因為計算方便,鄰近的11和13就很少用,這是常識。

6和8也常用,中間的7就很少用途。7不尋常地多,是迷信的西方活動造成。

正多面體就只有三角形、四方形和五邊形。5有很多幾何特點,7是西方迷信特徵。

-

2009-11-10 18:42

漢字更適合作國際通用文字。作為國際文字,無須理會讀音,早幾百年前萊布尼茨就有此主張。

英文不但只能單向排列,又有 nuxi problem,日期混亂,又常常xx“性”、yy“化”。

-

2009-11-15 22:26

沒有人搞清楚:
「30歲至40歲」,40歲是否包括40歲半?
「8歲以下免費」,8歲半是否免費?

-

2009-11-15 22:30

1967.11開業,2009.11是42周年。但把2009.11至2010.11說是第42周年是錯的,因為 1967.11至1968.11,人人都會說是開業第一年。

-

2009-11-16 23:02

- 「8歲以下免費」,8歲半是否免費?

-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法律用语中表示具体数字或年份时的“以前”、“以后”,均包括本数在内

有兩個問題。

問題1:
“3以上”、“5以下”,是否包括3和5本身?

問題2:
8歲是指8歲0日,還是8歲0日至8歲364日這一年之內?

-

2009-11-17 11:43

問題2:
8歲是指8歲0日,還是8歲0日至8歲364日這一年之內?

中國人出生就一歲,並無不對。正如第一次、開業第一年等等一樣。但第二歲則由新年開始計,是有誇大年齡的意義。相信是因為在儒家思想下,長者地位較高。

而洋人把8歲0日至8歲364日都說想是8歲,是故意扮年青的文化造成。都是差不多先生語言。

-

2009-11-17 17:40

- 問題1:
- “3以上”、“5以下”,是否包括3和5本身?

這方面,中國人的差不多先生特別多。

中文其實不難解決。
“3或以上”:包括3
“除了3以上”:不包括3

-

2009-11-17 17:55

- 問題2:
- 8歲是指8歲0日,還是8歲0日至8歲364日這一年之內?

這方面,洋人的差不多先生特別嚴重。最荒謬是把2000年視為21世紀或第 3千禧年。

-

2009-11-18 12:10

出世第一年就是第一歲。7個月零1日至8個月0日是第 8 個月。8歲是8歲0日,8歲1日至9歲0日是第9歲。

1967.11開業,1967.11至1968.11是開業第一年,2009.11 至2010.11是第43年。

80年至89年不是八十年代,應該是81年至90年是九十年代。2009年是在21世紀第一十年代。

第 21世紀是2001.1.1至2100.12.31。第三千禧年是2001.1.1至3000.12.31。

不要跟從洋人的弱智數字觀念。

-

2009-11-19 11:53

小朋友通病:
看見時鐘 3:55,以為是 4:55。

-

2009-11-19 11:56

大朋友通病:

1.5 比 1 多 半倍或50%
2 比 1 多 一倍
2.5 比 1 多 一倍半或150%
...
不知哪裡出錯
...
5 比 1 多 五倍

-

2009-11-19 11:58

洋人差不多先生:
以為 1900-1999 是 20世紀。

那麼“20”這數何來?

洋人文化倒退:
於是把80年至89年叫80年代,因為它們都是8x。將來就可以順理成章,把 1900-1999 改稱 19世紀,把 2000-2099 改稱 20世紀。

(同理:把8歲0日至8歲364日都說是8歲。)

-

2009-11-19 21:50

數字有兩種用途,表示數量和數序。又有兩種情況,整數和實數。即一共四種形式。

中文在數量上通常有量詞,如三“個”人、五“件”事。在數序上,整數通常有“第”字,如“第”一、“第”二。

整數和實數關係(相信世上所有語言都沒分別):
0 < 第一 ≤ 1
1 < 第二 ≤ 2
實數是指一點,整數是一範圍。

第一 = 0.1, 0.2, ……, 0.9, 1.0 或
第一 = 0.01, 0.02, ……, 0.99, 1.00

餘此類推
第一個十 = 1, 2, ……, 9, 10
第一個一百 = 1, 2, ……, 99, 100

第1世紀:
第一個一百 = 1, 2, ……, 99, 100

第2世紀:
第二個一百 = 101, 102, ……, 199, 200

第20世紀:
第二十個一百 = 1901, 1902, ……, 1999, 2000

第21世紀:
第二十一個一百 = 2001, 2002, ……, 2099, 2100

第20歲(整數:一範圍)
= 19歲1日,……,19歲364日,20歲0日

20歲(實數:一點)
= 20歲0日

「21世紀」,正確的說法是「第21世紀」
「2009年」,正確的說法是「第2009年」。
「11月」,正確的說法是「第11月」。
「20日」,正確的說法是「第20日」。
然而,
「5時」,卻不是「第5時」。「5時30分」是在「第6時」內,但時分秒沒有用“第”的習慣。

年月日是整數,是指某一範圍時間。時分秒卻是實數,是指某一點時間。

-

2009-11-20 19:51

century這個名稱相信很多百年前已出現,是指1701-1800、1801-1900。
但到了現在把
1990-1999視為一decade,
1900-1999視為一century,
沒有什麼數學意義,純屬無知,可以說是西洋文明的倒退。

-

2009-11-24 18:22

20歲生日後說是第21歲,吸收中西文化優點,符合數學意義,不過份嚴謹脫離現實(如20歲零幾月幾日),糾正年齡故意報大數或報細數的社會陋習。

-

2009-11-25 21:17

語言兼政治問題:

以前我做手術都係咁
呢間屋住人
他的事跡已寫在歷史上

漢語有自由是否表示被動,英語沒有。有自由就有機會犯錯。模仿成龍的講法,英語人是需要管的。鄙視漢文化是共黨思想,推崇規範多的語言是反自由主義,推崇制肘多的語言是反民主主義。

-

2009-11-29 00:11

漢語其實應該:
「2007以後」包括2007,「2007之後」不包括2007。

-

2009-12-04 18:17

“After 2007”是After“剛踏入2007”還是After“2007.12.31”,意見不一致。
英文與其他語文一樣,沒有特別多的“正確性”。

-

2009-12-06 22:35

有人贊成釋法,有人反對釋法,無論正反雙方都無人提及 after 2007 同中文有無異同。你認真去理解 after 2007,但唔係人人都咁認真。使用英語的人並非特別嚴肅。

-

2009-12-06 22:42

但唔係人人都咁認真
好似
$8.5 讀 八個半
$9.5 讀 九個半
$10.5 讀 十個零五
$11.5 讀 十一個半

點解10元5角讀“十個零五“?莫名其妙。

-

2009-12-09 01:05

八文零五毫、十一文零五仙,當然啦可以。但既然“九文零五毫”可以簡單講“九個半“,點解$10.5唔講“十個半“?而且“十個零五“又唔清楚係”十文零五毫“或”十文零五仙“。

-

2009-12-09 01:09

十幾億人爭學英語,以英語為榮,吹噓英語屬於中國指日可待。爭取英語以中國式英語為準,然後自吹自擂。自大掩飾自卑,屢見不鮮,例如,矮化中國語言及文化,然後高叫中國人站起來,已成為中國人的新文化思想。

-

2009-12-11 11:43

相信中國人就快會宣佈,學會英語的中國人,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還要多,沾沾自喜。

-

2009-12-13 21:12

關於主題所說可能是真,但是問題本身牽涉甚廣和複雜,可參看關子尹的「從洪堡特語言哲學看漢語和漢字的問題」,有助大家的討論。
kei7557 發表於 2009-12-13 00:04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61
這篇文章,關子尹談到母語教學、德語、萊布尼茲、洪堡特等問題。

-

2009-12-13 21:24

萊布尼茲和洪堡特,早就對漢語文作出高度評價。洪堡特最先指出,高度分析性的漢語和高度屈折性的梵語,是兩個極端。現在漢語仍然健在,梵語則壽終正寢,其後的屈折語言都有不同程度的改用分析。除非解釋世界上的語言一同在退化,否則漢語就是世上先進的語言。英語其實也不落後,看見英語殘留時態或語態就盲目吹捧,是愚昧無知的國際笑話。

-

2009-12-15 12:40

批評漢字繁難者,常常指出別人一些漢字上的錯誤,證明他的學習能力不低。那麼他自己覺得漢字難不難?
激烈批評漢語漢字的魯迅,他自己為什麼寫得一手漢字好文章?

-

2009-12-15 12:56

總結1:

說到自卑和自大,最明顯莫過於中國人身高不及西洋人,但不見在這方面有很多話題。然而看見日本人又比中國人生得矮小,就對日本人出現歧視心態,其實這是以自大來掩飾自卑。(現在的中日人民已高了很多,年青一代的日本人似乎比中國人還要高一點。生活環境改善,身高亦增加,可見這不是先天的。)

維護自己黑頭髮黃皮膚,或努力證明身高不影晌辦事能力,因為生理特徵是與生俱來,不能改變。

語言文化是後天學習的,可以改變。於是,猛烈批評自己的文化、改變社會制度採用洋文化、拼命學習他人的語言、激烈批評漢語文作掩飾、要求學校以英語教學、安排子女移去不學中文的地方成長、說話半中半英以裝扮自己學英文比學中文好………

-

2009-12-16 12:19

現化語言學之父嘅話清楚指出,漢語無時態或語態都能把語言精神發揮至完美境界。而我話
看見英語殘留時態或語態就盲目吹捧,是愚昧無知的國際笑話。
則清楚指出,要批評漢語無時態或語態這類東西,請用梵、德、俄等語言作比較,英語無資格。

-

2009-12-16 12:32

在網上看見有一段文字可供閣下參考:
Flasch 说:“在世界主要语文里,紧跟中文的就是英文。就丢掉文法包袱的经验说,英文比别的西方语文要强得多,所以比人家简洁些、活泼些、也实用些。我们今天用的’named’在古英文里是’genemnode’,而’had’却在古哥德语里拼成’habaidedeima’,你瞧够不够麻烦。现在英文已经把字形变化和不规则词扔得差不多,大概接近公元前五百年的中文了,但能不能在往后几千年里赶上呢?”
(Flasch是一名西洋學者。)

原來中英文相差2500年,第一次見到有具體數字。不過,是中文比英文進化或退化了2500年,由你決定。

-

2009-12-16 12:56

總結2:

激烈批評漢字繁難者,應該是說漢語的漢人,否則便是對別人的事情說三道四了。那麼他們自己覺得漢語文難不難呢?答案是不難。因為既然其他漢人都能掌握漢語文,他們當然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不會表示自己學不到漢語文,還以指出別人文章的錯誤來證明漢語文難不到他們。

更激烈者認為,漢字繁難阻礙學習,漢語不精確,影晌思維發展。所以漢人是知識貧乏,思維笨拙。那麼漢人是智商低的民族嗎?他們不敢說了,因為他們也是漢人之一。看看批評漢字繁難的名人學者就知,他們以漢字寫文章表達他們的思想並無困難,根本自相矛盾。

歸咎以前的漢人,似乎很聰明了。批評漢文化大約是指民國前的漢人是低能的,遺下世上最劣等的語言文化。民國後的漢人,只要改用西洋語言文化,中國人就可以站起來了。即民國前後的漢人,基因出現了突變。這又有什麼科學理據來自圓其說?答案已很清楚,無故亂批評漢人文化的漢人最愚笨,因為實質是恥笑自己卻懵然不知。

-

2009-12-19 11:42

並非人人文理全才,理科學生通常語言能力較差。但中國理科生必要通過英文關,所以中國科技人才不足,科技落後,飛機師質素低,容易有空難。還是少搭中國飛機為妙。

-

2009-12-19 11:47

因為入大學要過英文關,所以雖然中國人口男多女少,大學生卻是女多男少(有說達到七三之比),嚴重妨礙國家發展。因此反共人士必須高舉學英文旗幟。

-

2010-01-13 19:38

如果不是荷李活的電影也有大量俗話粗口,相信很多中國人會「發現」英語是文雅語言,為英語的國際性、精確性、易學性、優越性等等之外,再加一性,文雅性。漢語當然又冠上粗鄙語言的莫須有罪名,為民族自卑炮制理據。

-

2010-01-13 20:08

港人不惜大混亂也要把樓層數改用英式(1/2/3...->G/1/2...),分明對文化自我否定,對外來統治者阿腴奉承。換上是其他民族就必定立例來阻止歪風,但港英政府當然樂於見到港人對英文化趨之若騖。之後港人變本加厲,亂改樓層數,跳去13/14樓等等,就只能視若無睹。到現在46樓變88樓,亦不奇怪了。

-

2010-01-30 09:58

G/1/2/3樓來自英國,13是西洋迷信,跳去13/14樓,是香港中西文化薈粹(是中西垃圾文化薈粹)。

當然英國人沒有中國人那麼缺乏自信,不會因為美國是強國,寫地址樓數就又英式又美式,建築商不會興建樓宇以美式樓數叫法。如果有,早就有人投訴,郵政局早就退回亂寫地址的郵件,不會等到 46樓變88樓才發現問題。

-

2010-01-30 10:03

雖然粵音拉丁拼寫的名字,容易出現大量同名同姓,但比漢字更有法律地位,為了彌補英文字母在這方面問題,就要在漢字制造混亂。英文地址寄信較準確,工商機構可以名正言順要求顧客提供英文姓名及地址作資料儲存。

-

2010-02-07 12:05

上海派倉頡造字! [現代快報]

上海律師倡改16辱女漢字

【明報專訊】上海一名律師葉滿天近日撰寫了一篇名為《16漢字之錯:既不尊重女性,又誤導兒童人生觀?》的文章,當中列出16個歧視女性的漢字,認為應全部改造這些字。

葉滿天提出的16個辱女漢字分別是:娛、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他認為這16個字都有貶意,讓人們在書寫或閱讀時,從視覺上覺得這些字與女性有根本聯繫,無形中降低了女性的評價。

指「嫖」應改為「彳不」

葉滿天表示,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嫖是玩弄娼妓的墮落行為。他認為,惡劣行為實施主體為男人,不應在造字時「把污水潑在女人身上」。他建議改為「彳不」,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兩個人做了社會不允許、不認可的事。他又建議「姦」字改為「犬行」,可以向所有人表明「犬行」是一種獸行,相信更改這個字可減少20%強姦案。葉滿天聲稱自己的「造字」主張被政府採納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時間」。

持反對意見網友認為,因歷史上重男輕女,導致許多漢字有歧視女性成分;但改變重男輕女及其他歧視女性的落後習俗,關鍵還是要靠教育和法制。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1-22 07:07

此事並非漢語獨有,在英語或聖經有更多輕視女性的語言文化。

最古怪是什麼「呈陽性反應」或「呈陰性反應」,是模仿累贅的英語而來的,其實是簡單的「有」和「無」罷了。

檢驗結果,閣下的愛滋病毒「呈陰性反應」。
檢驗結果,閣下「無」愛滋病毒。

而「陽」和「陰」又可代表「男」和「女」,但這是褒是貶就很難說了,例如愛滋病毒「呈陰性反應」並非壞事。

-

2010-02-07 12:28

可以看到40年以上的公屋,中英文的樓數均是中國式。可能是因為港英政府一早寫上中英文,因而不能被修改。亦看到英國人原本是無意去改變中國人的基本文化。但大量中國人學了英文就自作聰明,向英國統治者阿腴奉乘。

很多舊式樓宇的數目是後來被人修改的。有些是在地下一層加建閣樓,於是地下/一樓、閣樓、二樓、三樓,恰巧和英式樓數有相同之處,地下、一樓、二樓、三樓。

-

2010-02-07 12:55

網上一段文字:

你以為英語就沒有不合邏輯的地方?告訴你吧,英語比漢語荒謬得多。美國有一位教授,叫什麼來著?噢,對啦,叫Richard Lederer,他寫了好幾本書,什麼Crazy English啦,Anguished English啦,Fractured English啦,你去看看吧,英語可比漢語混亂多了。網上流傳的那些荒唐英語的例子,都是從他的書上抄來的。你怎麼不學學那位教授,去滅人家威風,長自己志氣?

-

2010-02-16 10:50

在歐洲其他語言,大多數的罪惡詞語都是陰性。而漢字則創一個不含性別意義的「祂」。

-

2010-02-16 10:54

原本漢字的「他」是不分男女,後來增加了一個女性的「她」。這樣在文字上女性就變成次要角色(說話則無變)。這個「她」是模仿洋語言而來的。

發明人: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劉半農

-

2010-02-21 23:55

世上的樓層數有三種,姑且命名為:

A.中式:一/1、二/2、三/3...
B.港式:一/G、二/1、三/2...
C.英式:地下/G、一/1、二/2...

A.本來相安無事。
B.香港獨有,最笨實。
C.折騰一番後當然無什麼問題了,但何苦呢?

中國人的自卑心態就是這樣自找麻煩,例子很多。例如阿拉伯數字無單位,加上逗號以方便閱讀。然而,數目字寫123,000,中文則讀和寫“十二萬三千”。盲從西方模式,根本無助於方便閱讀,相信有大量買賣交易因此而弄錯。當然,演變到新加坡華人中文“123千”,問題就會減少。但中港台華人就像港式樓層數一樣自找麻煩,可說是最可憐、最笨實的民族。

-

2010-02-22 00:01

人類歷史上﹐對待女性的罪惡﹐無論古今中外都有數之不盡的例子﹐但莫過於下面呢兩單﹐中國人如果唔識得自我反省羞恥慚愧﹐反而去說人家的不是﹐那是枉生為人。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2-16 22:45

這是閣下盲目崇洋的無知,包頭紗和紮腳兩事不能混為一談。紮腳是美,一種畸型化的美,而伊斯蘭教下的女子不能表現美,因而要全身包裹。

紮腳和高踭鞋,兩者心態實質相同,只不過高踭鞋的歷史不長,未夠時間演變成極端。這方面可參考減肥,也是由美變成畸型美,嚴重的甚至患上厭食症而死。西班牙已禁止模特兒過瘦。

腐朽文化到處都有,西方並無例外。

-

2010-02-28 10:23

「呈陽性反應/呈陰性反應」是模仿英文說法的怪胎。

漢語最自然的說法是
「有/無」什麼事情

「呈xx反應」是模仿的英語說成
什麼事情 「有/無/對/錯」

漢語有很多xx性、xx化是模仿英語的說法,但英語並不一定有這些詞。

-

2010-02-28 10:58

英國人唔敢改動中國人嘅樓層數等基本文化,係香港人阿諛奉承。

仲有,香港市民甘願俾地產商用建築面積搵笨實,但港英政府興建嘅公屋同居屋一直誠實以實用面積報價。

-

2010-02-28 11:11

樓數5字6樓、樓價用建築面積計算、飛走13/14樓、46樓變88樓,呢啲世上最戇狗嘅事,大陸人又想照跟,中港一家親。

-

2010-02-28 11:40

漢語有很多xx性、xx化是模仿英語的說法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02-28 10:23

例:format/格式
format 磁碟
但漢語的「格式」不是動詞,於是說
「格式化」磁碟

本來多一個「格式化」這動詞並非壞事,但很多時是不必要的。例如港府近來常用的詞語:
「活化」某地方
「優化」某項目
這是模仿英語而來的。

我們平時聽不到有人說「優化我的生活」,只會說「改善我的生活」。「活用某地方」、「搞活某地方」,比說「活化某地方」好得多。

-

2010-02-28 12:18

1. 白話文和標點符號並非新文化運動時期才出現,是他們故意找藉口在漢語文引入英美式標點符號。

2. 漢語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來代表說話的停頓,不需要太多符號。新文化運動時期之前的標點符號已經足夠,引入英美式標點符號多此一舉。

3. 漢語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來代表說話的停頓,不必要和英語等相同。世界需要多元文化。

4. 批評漢語的理由之一是漢字不表音,標點符號正是不表音,自相矛盾。

5. 文字有標點符號,說話只是停頓,造成文字和說話有分歧。批評文言文的人又自相矛盾。

6. 除非把標點符號讀出。但怎樣讀出?「英國國民括弧海外」,究竟是「英國國民(海)外」,還是「英國國民(海外)」?

-

2010-03-06 22:17

結論重溫

中國的教育狀況是:
教育政策混亂 教育經費不足
英語佔據了大量教學資源 學生學英語的負擔比漢語還要多
有高比例的人口是對自己的母語藐視及詆毀
廢除漢字更一度是政府的主張 政治干擾語文教育
文革的破壞

但結果卻是:
中國的文盲率比其他經濟水平相近的國家低

還有:
文革等各種政治混亂造成失學的人大多數仍健在
中國的經濟是快速增長 以現在的經濟水平和相近的國家相比 有很大偏差

結論:
把上述兩點作適當調整後 中國的文盲率其實很低
再加上用漢字的日本有世上最的低文盲率
漢字是難是易答案已很清楚

-

2010-03-13 22:59

漢語有“義憤填膺”,有“暴跳如雷”,也有“非常生氣”,不過“非常生氣”不屬四字成語。

有“聲稱”、有“辯稱”、有“狡辯”、有“澄清”、有“要求”、有“訴求”、有“表示”、有“表達”、有“申明”、有“表明”、有“說明”、有“說”、有 “話”、有“講”、有“噏”、有“口噏噏”...,“噏”可配上“狗隻”或“斑鳩”等動物作形容詞,還有新詞“鬥噏”,有中性,有正面,有負面,英語也難望其背。

科研工作者、科研人員、我做科研工作、我做藝術工作,普通得很。

-

2010-03-13 23:17

樓層數似乎是小問題,但是個典型的自作孽,和批鬥漢字、批鬥孔子、共產黨出現,一脈相承。

正因為是香港人的自作孽,一直隱藏,沒有公開討論,當時的人無出來提供資料,只能靠估。這個世上最光怪陸離的現象,直至下一兩代香港人才會逐漸揭露。

-

2010-03-13 23:20

補充

看較舊式的公屋,樓層數寫上中英文,均是中國式,升降機亦相同。而且單位編號也有看到樓數,如1234號室,就是12樓34室。相信是因為這樣,一直無從被人更改。亦看到英國人原本並無意去改動中國人這些基本文化。而原本有寫英文或阿拉伯數字樓層數的私人樓宇,相信是被居民修改,因為他們覺得不合潮流。

-

2010-03-13 23:23

相反的例子是大學四年制,和英國的三年制。因為辦學者不是無知小市民,沒有向英國統治者屈服。英國統治者和他們一直惡鬥,港英政府擁有撥款大權,誓要在撤出香港前把香港的大學全改三年制。

-

2010-03-13 23:26

從這種自找麻煩的自作孽,借題發揮,講下民主。

1.受到強權壓迫就高呼不民主,民間卻不斷有排擠異己、欺負小數族裔、打壓弱勢文化、歧視同性戀者等事情發生。

2.由統治者製造麻煩就同仇敵慨,市民卻為自己製造麻煩。

3.見高拜見低踩,對西方語言文化頂禮膜拜,對小數文化就不以為然。

1.假民主,世上也很普遍。2.假自主,批鬥漢字就是為幻想出來,未能確定的事自尋煩惱。3.見高拜見低踩,還是中國人最常見。

-

2010-03-27 18:33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 ... order/2004rank.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literacy_rate

除了富有的歐美國家外,其他拉丁字母文字國家,人均收入比中國富的,文盲率一般都比中國高,不少還是採用英法語的前英法殖民地。如果文盲率可作為文字難易的指標,配合各國經濟水平粗略作一估計,由易到難,分別是:

斯拉夫字母文字
漢字
其他文字
拉丁字母文字
印度及阿拉伯類文字

其實除了經濟因素,還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國家政策、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等各種因素影晌,不能作準。至少,並無看到拉丁字母文字有任何優越之處。

-

2010-03-28 22:42

中國花了大比例教育資源來教學英語,結果學會英語的人少得可憐。

教育經費已經不足,又再花很大部分在英語上,漢字難的說法從何談起?

-

2010-03-28 22:45

其實這不是中國的問題,即使在香港,在街上以英語問路也是很困難。又例如在日本,他們的教育很完善,但在街上以英語問路,幾乎無可能;所以他們亦不花太多在英語教學上,沒有那麼笨,揼錢落鹹水海。只有語言相近的民族,才能大量學習相互之間的語言,例如歐洲人學英語。

-

2010-03-28 22:51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翻譯比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1TxwhwW_E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0/03/20/105550.asp

「The truth and false will never stand together. The fake is the enemy of the truth. The truth can never be hidden in dark.」

「Truth is true forever, and vice versa.」

「True cannot be false, false cannot be true.」

「It's either true or false, with no center point.」

「Fact is fact, fable is fable - a unchanging truth.」

「Truths would never be turned into untruths; untruths could never pretend to be truths.」

「True can never be false. False can never be truth.」

「If this is true, this is true; but if this is false, this is false.」

-

2010-03-28 22:52

搞這個翻譯,是為英文抱不平,希望英文也有這句,所以亦不提翻譯成世上其他語文。但創作這類句子的中國人,必定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設法使到句子工整、美觀、易讀、易記。然而除了押韻外,這類中文才有的特點,不能創作成西文。

-

2010-03-28 22:54

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寫新詩,他們的西洋鏡很易拆穿,是故意掩飾西文不能工整的先天缺陷。

-

2010-04-04 09:38

咁請問“大比例教育資源”(來教學英語),係幾大比例﹖例如百分之幾﹖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03-29 07:19

你有無見過有人做過統計?我無。如果有關當局做過統計相信亦不敢公佈,因為花在英語教學上可能很驚人。而且除了用金錢來量度之外,學生花在學英語的時間和精力,金錢量度不到。一個無英語應用環境的地方強行學英語,勞民傷財。

-

2010-04-04 10:01

真無知。 英文當然有這句﹐盤古之初就有。漢語要到21世紀志雲大師衰咗之後才有﹐真落後。
The true can't be false. The false can't be true.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03-29 22:12

真無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的作者不是「志雲」,是也是姓陳的「水扁」。

「盤古之初」?還是這兩句早: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

2010-04-04 10:15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遊歷太虛幻境,見的一幅對聯。

-

2010-04-04 10:19

對聯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晏殊.〈浣溪沙〉

晏殊 (公元991-1055) 字同叔,詩中「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流傳至今,已是極為耳熟能詳的用語。

-

2010-04-04 10:22

對聯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常圓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 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 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 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裏 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 渭城已遠聲波小

唐代天才詩人,李賀(公元790-816年),一生只活了27年,現存的詩達200多首;其中,有人把:「天若有情天亦老」,成為一上聯。直至宋朝石延年,字曼卿(公元994-1041年),吟出:「月如無恨月常圓」。

-

2010-04-04 10:26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

2010-04-04 10:35

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春讀書 秋讀書 春秋讀書讀春秋

望天空 空望天 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難 難求人 人人逢難求人難

-

2010-04-04 10:39

上聯:金沙江,嘉陵江,黑龍江,江江可投!
下聯:飛躍樓,教學樓,宿舍樓,樓樓可跳!
橫批:空前絕後

上聯:上網,打牌,談戀愛,虛度四年光陰,
下聯:考研,出國,找工作,生活豬狗不如
橫批:吃飽了撐的

-

2010-04-04 10:47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

2010-04-04 23:53

蒲葉桃葉葡萄葉 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 春香秋香

-

2010-04-04 23:56

我出上聯 你出下聯 對對對錯沒關系
兄唱前句 弟唱後句 曲曲曲調有乾坤

-

2010-04-04 23:58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黃山落葉松葉落山黃

-

2010-04-05 00:03

天作棋盤星作子 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當絲 哪個能彈

-

2010-04-05 00:04

一拳打出眼火
對面睇見牙煙

何淡如

-

2010-04-24 22:52

漢字以字組詞,或其他語文以詞根和詞綴組成詞,即由簡單的成分組成複雜成分,不但是漢語主要的形式,更是各種人造語言刻意的設計方式。很多其他語言也此傾向。減少學習記憶,增加創新詞能力。而英、法語等詞匯卻用不斷創新方式增加。

-

2010-04-26 00:33

何南林
http://www.yywzw.com/nlhe/nlhe-015.htm

「这一回“mother”倒是摆脱了“my”的纠缠,但马上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书面语可以求助于大写,口语怎么办?」

多謝何生提供資料,又增加了一項。

英語和英文,可能是現今世上分別最大的同一種語文。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09-10-27 21:26

a. “原來”、“竟然”、“根本”等實際用身體語言來表示。
b. 重音表達說話的重點,如“HE is a boy”和“he is a BOY”。
c. there is a MAN 和 THERE is a MAN,there 讀不讀重音意思不同。
d. question tag 的升降調,文字看不到分別。
e. 文字大量使用從句,說話不能。因為結構太複雜,聽者無法掌握。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09-10-27 21:31

-

2010-04-26 00:40

a. “原來”、“竟然”、“根本”等實際用身體語言來表示。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09-10-27 21:31

陸續增加。沒有「難道」:

http://hk.education.nextmedia.com/index.php?fuseaction=Article.View&articleID=4728427&issueID=20050318

「 難 道 」 英 文 怎 樣 說 ? 例 如 「 難 道 是 我 嗎 ? 」

「難 道 」 英 文 不 可 能 有 一 個 固 定 譯 法 。 以 「 難 道 」 為 言 的 問 題 , 往 往 不 是 求 答 案 , 而是 用 問 題 表 達 自 己 的 意 思 , 徵 求 別 人 同 意 , 等 於 英 文 所 謂 rhetorical question (修 辭 問 句 ) 。 這 且 試 譯 些 「 難 道 」 問 題 供 讀 者 參 考 : ( 1 ) 難 道 是 我 嗎 ? ( Could it be me? ) ( 2 ) 他 們 做 得 到 , 難 道 我 們 就 做 不 到 嗎 ? ( If they can do it, can't we do it as well? ) ( 3 ) 難 道 我 為 奴 為 隸 , 今 生 便 了 ? ( Am I to be a slave till I breathe my last? ) ( 4 ) 難 道 我 們 整 天 工 作 不 吃 任 何 東 西 嗎 ? ( Surely, we can't work all day without eating anything? )

以 上 四 句 , 第 二 句 原 文 出 自 《 現 代 漢 語 詞 典 》 , 第 三 句 原 文 是 梁 啟 超 手 筆 , 第 四 句原 文 見 張 芳 杰 《 遠 東 英 漢 大 辭 典 》 , 翻 譯 本 作 Is it possible that we work all day without eating anything? 我 覺 得 這 一 句 「 難 道 」 意 思 不 強 , 所 以 稍 加 更 改。 Surely 用 於 否 定 句 之 前 , 常 有 「 難 道 」 、 「 總 不 成 」 的 意 思 , 這 不 妨 再 舉 一 例 : Surely you don't expect us to do everything? ( 難 道 你 想 一 切 都 由 我 們 做 ? )

-

2010-04-28 22:18

何南林

“马是有用的动物”一句,英语便有三种说法: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Horses are useful animal.
而绝不能说:
Horse is useful animal


幫何生補充解釋一下。

捉棋是有益身心的活動
棋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遊戲

這裡「棋」,無必要亦不應該指明:
(1) 特指(我面前的棋盤)還是泛指所有的棋、某些棋還是某一棋(說明數量)
(2) 圍棋還是象棋
(3) 時間、地點(放在哪裡)
(4) 我本人懂不懂、難不難學、要多少錢買...

(1) 英語在語法上沒有這自由
(2) 英語在詞匯上沒有歸納
(3) 英語可以不指明(如果是動詞必定要指明時間)
(4) 英語可以不加入這些無謂的資訊

漢語有很多抽象思維,英語均沒有。何南林先生的文章指出,由具體到抽象,是由原始語言到文明語言的演變。

-

2010-04-28 22:32

(1)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2)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3) Horses are useful animal.

再補充:

a) 英語的冠詞已分離出來,已有進步,但沒有自由用不用。而漢語是這、那、某、凡等等獨立使用的字。

b) a、the、 -s,兩個冠詞,一個詞綴。 但並不是世上是共有這三種情況,是英語裡一些演變出來不完整的觀念。

c) the 重複作特指和泛指兩個相反的用途,視乎前文後理來決定。

d) 如要分清楚,是共有「泛指/所有/凡、特指/這/那、任指/任選/某/有」三種情況。根據西方語言習慣,再加上數量、距離、假設或真實等附加轉變。

-

2010-05-01 23:58

除了「原來」、「竟然」、「根本」、「難道」,另外「究竟/到底」,英語亦沒有正式的說法,只有一些俗語可用。

“難道是我嗎?”
“唔通係我﹖”(粵語)

唔通係我咩﹖
唔通係我啩﹖
係我咩﹖
係我啩﹖
係我嘞﹖
係我囉﹖
係我嗱﹖

還有語氣助詞,粵語比普通話豐富及細緻,英語及其他語言只能找代替方法,很難及得上。

咩、啩、嘞、囉、嗱,請翻譯。

-

2010-05-02 00:07

何南林:「英语词汇号称上百万——光是“笑”就有十来个,但居然就找不到一个词来表示抽象的“笔”、“车”、“琴”,岂非咄咄怪事!难道真的是用不着吗?」

陸續增加:英語沒有國、人、棋、筆、車、琴...

-

2010-05-02 00:31

英語可以說﹕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

漢語只能說﹕“马是有用的动物” 而绝不能有其它等量的說法﹐可見它的局限性。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04-30 10:30

不定冠詞 a/an,為什麼只能是單數?漢語則可用“某些”或“有些”。“某人”、“有人”,“某”和“有”的意思也不盡相同,可見英語不及漢語仔細。

定冠詞 the,也作泛指用途,一詞多義。

-s,又不分泛指、特指還是任指。

可見 a、 the、 -s,是不完整的概念。

-

2010-05-02 22:28

咁不如你同我翻譯咗下面呢d先啦﹗

gosh, yap yap, ugh, oops, uh-helluh, la-de-da, oh yeah, boo, yay, blah, wtf, woot, jeez, noob, sheesh, golly, holy cow,..... ...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05-02 02:59

數量多但不一定有確切意義,請一一翻譯出來。

係我咩﹖-不應該是我的(和難道意思相若)
係我啩﹖-相信是我,有疑惑
係我嘞﹖-應該輪到我
係我囉﹖-這才是真相
係我嗱﹖-終於等到

-

2010-05-02 22:59

「冠詞」一名應來自起眾多語言學者發現很多歐洲語言有這類東西,不分青紅皂白必須加在名詞上之意。英語和其他語言有很多不同,有很多矛盾。

the 又作泛指用途,“definite article/定冠詞”之名並不正確。

a/an 只表示單數,但任指不一定是單數。some/several 又不認為是冠詞。

-s/-es 只表示眾數,不確定是什麼,又不屬冠詞,

-

2010-05-09 15:48

所以,香港通用的法律文件最後都是跟英文原意解釋,那有如中文這樣可以變動一下所有意義便完全不同。
太陽之牙 發表於 2010-05-05 04:49

所以,現在的中文不斷模仿英文,變得一樣愚蠢。

小學生的母親問:「今天有沒有功課?」
聰明小學生回答:「做完。」

「做完」是包含「有功課」這個答案,這是中文聰明的說話方式。

聰明的漢語是這樣說話,但盲從英語的中國人認為漢語不準確,偷工減料,必須學英語那麼詳詳細細才是正確語言。實實愚愚蠢蠢。

-

2010-05-09 16:22

儒家思想和基督宗教

西方社會也有很多人反基督教,而且不信耶穌的人的比例,隨時間越來越多。但即使不信耶穌,到他們的婚禮或葬禮,仍然是行基督教儀式,因為反對是一回事,傳統習俗又是另一回事。除了習俗儀式外,傳統宗教思想還是社會的道德基礎。該宗教思想的原來宗旨是不是這樣並不重要,可以是扭曲該宗教思想來建立社會道德。

任何事都有好有壞的兩面,中國人一味找自己壞的一面來反為什麼?真正的原因,並不是什麼崇高的理想,而是不道德的$$$$$$‧‧‧‧‧‧。當中國人處於貧窮,中國人就自怨自艾,反孔子和反漢字洶湧澎湃,共產黨根本是為這兩目的而來。引入共產主義只是反孔子後作填補之用,共產是次要目的。引入西洋未經時間考驗的不成熟思想,中國人社會失去支柱,道德淪喪。

當中國人逐漸擺脫貧窮,自然就有反反孔子和反反漢字,民族主義重現。但一個人年紀越大,心態越難改變,必定要等新一代人的出現,所以有所謂憤青,即憤怒青年。憤青這類人其實世界各地都有,在中國特別多,是因為有更大量的頹廢老年,互相抗衡。中國的憤青作為貶義解,是因為心態僵化頹廢老年把持重要位置,一切要等待頹廢老年過世才會讓路。

-

2010-05-09 21:12

英語不能把圍棋叫 chess,頂多說類似 chess。同樣不能把鉛筆、粉筆、水彩筆叫pen,不能把自行車、摩托車、火車叫 car,勉強可叫 vehicle。以前講過“人”、“國”也是這樣。或許假以時日,chess, pen, car 會變成這類東西的統稱,現在可能是演變中。

何南林先生說,由具體到抽象,是語言的演變過程。從中可看到英語的詞匯比漢語落後。

-

2010-05-09 21:20

英語常有這樣的名稱,例如,耐熱玻璃,英語是 pyrex。pyrex 之名,來自一個品牌。一個人不需特別知識,看到「耐熱玻璃」四個字就知道大約是什麼,pyrex 不能。英語到處都是這樣生硬的統稱、愚笨的抽像。

如 Archimedes' principle,美其名紀念發明人,其實只不過是英語的愚蠢命名手法。這方面,漢語又愚蠢地照跟。

-

2010-05-28 23:26

何南林的說法是不對的,應該是英語沒有笑字,因為這是具體每一種笑都有一個字,而沒有笑的統稱。翻譯成漢語便是大笑、嘲笑、微笑、傻笑、竊笑、偷笑、捧腹大笑等等。大、嘲、微、傻、竊、偷等字各自有自己的意思,在別的地方拿來這裡重複再用,不須學習。

-

2010-05-28 23:37

雖然漢語的歸納能力很好,但也有問題值得反思。

男性、女性、合理性、多樣性、危險性、安全性...。「性」只是個廣泛性的統稱,卻又拿來作男性和女性的特殊性用途。

去「機場」搭飛機。那麼,放洗衣機、起重機、遊戲機的地方又叫什麼?(日語漢字叫「空港」,合理得多。)

不知誰人把「電影檢查處」簡稱「電檢處」。檢查電飯煲,電風扇的處就不能叫電檢處?

-

2010-05-29 17:45

語言數量論

「有」和「無」

宇宙最重要的事情、哲學最基本的觀念是什麼?就是「有」和「無」。化為整數數字便是,最重要的分別是在0和1之間,其次才是在1和2之間,之後在2和3之間,餘此類推。0和1之間不作分別是不可能的,但1、2、3...∞之間不作分別,就是「有」,是個重要的選擇,但很多語言沒有這個選擇的自由。很多語言是1和2→∞之間必須分開,有些是1、 2和3→∞之間三分。

「有」和「某」

漢語「有人做什麼事」,「有人」的意思是「不是沒有人」,是0和1之間的分別,與「某人」不同。英語 a man 是「某人」,there is a man 才是「有人」。there is a man 說法較不便,因為他們少用。他們不大關心0和1之間,特別關心1和2之間,2和3之間又沒有興趣,顯然和我們的宇宙不相符。

「1」和「非1」

英語這類表示複數語言,除了特別關心1和2之間外,更重要的是0也是複數。0.5、1.5、-1和其他負數也應該是用複數形式,只是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所以「複數」或「眾數」這譯名是不正確的)。即實際是把數目分為「1」和「非1」兩大類。「1」和「非1」這樣的劃分,有什麼重要意義?他們的語言發展,很多觀念還有待釐清。

「0」和「非0」

0的觀念據說是在印度最先出現,但0的相反「有」,漢語已經掌握,跟隨中國的日本語也學會,印歐語言卻還在摸索中。可以說,漢語是「有和無」語言,或叫「零和非零」語言,英語類的語言叫「一和非一」語言。

-

2010-05-31 01:02

知識論,是求真、求知精神,正正就是西方世界後來居上的原因。我們要學習的並不是,人家打領呔,我們又打領呔,人家用耶穌曆法,我們又用耶穌曆法,人家怎說話,我們極力模仿。

一間公司的老闆,如果喜歡下屬擦鞋,提拔拍馬屁的員工,人人都知道結果,就是等執笠。西方人無你咁笨。

-

2010-06-06 09:58

罵中國人

批評中國人的眾生相

--罵中國人,可分為(1)和(2)。

(1)善意批評
如父母批評子女,通常最終都還是善意的。

(2)惡意批評
或許是暗示自己已不是中國人,已取得外國國籍或居留權。他們當然設法把自己西化,更安排下一代脫離中華文化。自己不能假裝不懂中文,讓子女不再懂中文就容易。其實這是有作賊心虛的原因,真正的非中國人哪有那麼興趣批評中國人?而且多數華僑還是想自己保留中華文化。

--而惡意批評者又有兩種,(2.1)和(2.2)。

(2.1)無自知之明
罵中國人有缺點ABCDEF,其實他不知道自己也有缺點DEF。

(2.2)有自知之明
罵中國人有缺點ABC,其實是掩飾他自己有缺點DEF,於是極力誇大缺點ABC。

--這兩點相同之處是,被人識破之後就狗急跳場,老羞成怒。

--難道中國人的意思就一定以國籍劃分?他們罵得起勁,罵的其實是他們自己。對洋人怯懦,表現出來的便是不斷批鬥自己人,這種最劣質民族性,最容易在中國人身上找到。一隻手指指向別人,同時就有三隻手指指向自己。拼命指罵別人的人,自己才是標準的劣質中國人。

(3)罵祖宗
評擊中華文化習俗,認為現代中國人改用西式文化就萬事大吉,一於扮洋化。即是認為這只不過是中國人的祖宗有問題,產生了低等文化,低等語言,所以他們是低等人種,和自己無關。

--生物不會在短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中國人的基因不會就由壞變好。如果罵者是認為他自己的基因特別醒,與眾不同,那麼他自己逃往西方世界就好了,呼籲中國人什麼都無用。自以為好醒,以為這樣罵可以置身事外,其實只不過偷雞唔到蝕渣米,玩火自焚,作法自斃。

-

2010-06-07 00:06

http://en.wikipedia.org/wiki/Plural
從這裡可看到,由古老語言或土著語言,到現代語言,過程大約是

1. 單數、雙數、三數、四數、複數
2. 單數、雙數、三數、複數
3. 單數、雙數、複數
4. 單數、複數

到了第四階段,1變了主角,像英語這類語言把所有非1都視為複數,即少於1的0,0.1,0.5,0.9等也是複數。但法語等語言卻不同意。而且,使用英語的人並不是人人都用得對,因為這是不符合人的思維。

-

2010-06-13 09:33

黨和國

“黨”是什麼定義?

主張民主政治者認為,一個國家要有不同的黨,才有民主政治。言下之意,即是,國內要容納不同的黨的聲音,因為黨內可以專制獨裁(他們當然又會否認)。

日本以前只有一個自民黨獨大,但黨內有不同派系。其實這是權力有無制衡的問題,可以有不同方式。


編輯自主

認為傳媒機構的老闆或投資者不應干涉編輯的話事權。但為什麼其他各行各業的老闆就可以話事?編輯是什麼人?如果他/她屬下的一個小文員,寫文章硬要和編輯唱反調又如何?編輯只是個中層職位,為什麼享有無上權力?

說到底,這只不過是想阻止有錢人控制言論罷了。但這種主張本身又是不是一種控制言論?

-

2010-06-13 10:43

魯迅說﹕”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說他也同我們一樣的。“ 事實上﹐中國文化本身就排除了將其它的”人“當作同等人類看待。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6-6 19:53

駁斥
『中國人被洋人打完之後竟然還埋怨自己「犯賤」』是滿清皇帝要求外國人三跪九叩


(1)滿清皇帝不知道國力已不及別人還要求外國人三跪九叩,是犯賤的相反,高估自己國力。

(2)如果今天,某朝國領導人金生要求接見他的外國人三跪九叩,那麼由他們與世隔絕好了,絕無理由或需要入侵朝國。但如果朝國資源豐富,朝國就遭殃了。大家心知肚明,這是賊匪國家所用的藉口。所以這不能為西方的侵略中國開脫。

(3)中國的百性也不應同意向專制的皇朝三跪九叩。滿清皇帝的所為,怎解釋是中國人犯賤?

(4)滿清政權本身就是外來侵略者,漢人早應把他們趕走。滿清人做的事情為何要入漢人數?

(5)如果西方諸國是幫漢人推翻滿清政權,或許漢人也會同意。但事實是西方的入侵,是赤裸裸搶奪利益的獸性行為。

(6)西方人當然不應向中國人三跪九叩,難道中國人就要向西方人三跪九叩嗎?這不是認為自己犯賤是什麼?事實是推翻滿清後,中國人無論對西方人或西方文化的態度,都無異於三跪九叩,向惡勢力三跪九叩。

-

2010-06-13 17:06

非英國人哪有那麼興趣批評英語?
Nigerian 發表於 2010-6-7 01:42

講得非常之對。

為什麼和英語大纜扯唔埋的中國人,有那麼大量反批評(即阿諛奉承、吹捧、盲目跟風...等等)英語?君不見幾十年前法語也在吹捧之列,到法語失勢,吹捧法語之風就消失。

一種最普通不過的語言無原無故比所有其他的語言都優勝?任何一個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如此。雖然世上還有其他自卑的民族,但肯定的是,不知廉恥的人,人口比例在中國特別高。即是說,中國人最無恥。

如此明顯的謬論,本人當然要盡點力識破此「反批評」的醜態。

-

2010-06-13 17:30發表於 2010-6-7 05:14

開始由:超過4以上是複數
演變到:超過1以上是複數
再演變:少過1也是複數 **

**是一種語言邏輯混亂,所以很多人都搞不清。

「少過1也是複數」,不是人人認同,所以用法不統一。而且,1至2之間(即 1.1, 1.5, 1.9 等)是不是複數亦然。

-

2010-06-13 21:02

1和2之間(或1和1.1之間,或1和1.01之間)沒有特殊重要性必須作分別,而2和3之間又不是全不重要不作分別。

「有人在此,必須注重安全」,只要有一人出現就要注意安全。「有」(即0和1之間的分別)的重要性遠遠大於1和2之間的分別。和漢語相比,他們的語言仍然相當原始。

-

2010-06-19 23:15

多元文化獲得世界認同,洋人很少會說自己的文化比別人的優勝,更少認為自己的語言比別人的優勝(比較多的是認為自己的信仰是宗教,人家的信仰是迷信,現在已不多見),中國人卻患上被歧視妄想症。

例如,英國在其殖民地香港,刻意制造懂英文多少來決定地位或薪酬,但並不試圖解釋英文比中文優勝。以行政手段改變香港的制度和英國一樣,例如三年大學,蠱蠱惑惑,但相信自知理虧,並不解釋這學制有什麼優點。

-

2010-06-19 23:44

他們的語言演變到邏輯混亂:

(1) 少過1不是複數
0,1,2,3,4...,把1和2之間的分別誇到最大。

(2) 少過1也是複數
0,1,2,3,4...,把1的地位抬到最高。

兩者均是不合理的。

漢語有可能是經過這樣的演變,因為看到有痕跡。人們、他們,「們」就是2或以上的複數。所以漢語比英語先進。

-

2010-06-19 23:57

英語並非落後的語言,當然能表示「有」。「有」和「無」這兩個宇宙最重要的事,亦不能逃避。問題是不合理地誇大1和2之間的分別,強迫要表示複數。

英語只是眾多強迫要表示複數的語言之一,但很多中國人「發現」英語有這「優點」。(最荒謬當然是「發現」英語是拼音的。)

「單數/雙數/複數」的語言又為什麼不比「單數/複數」的英語優勝?

-

2010-06-20 01:35

- 有人批評中國人係想暗示自己已經移咗民。但其實正因為佢係中國人(中國人嘅意義唔一定指國籍)先有興趣批評中國人。

- 批評中國人種種缺點,自己並唔係冇呢啲缺點。正因為佢有一味鍾意批鬥自己人嘅劣根性(即害怕外國人)。

-

2010-06-20 11:26

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經濟佔世界三成,比現在美國高得多。但政治已經腐化,最重要是人民沒有鬥志,戰爭一失利就兵敗如山倒。陸陸續續變成民族懦夫,懦夫主義一代傳一代。

-

2010-06-20 12:06

(中國人嘅意義唔一定指國籍)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6-20 01:35

這是漢語的問題(是說話不認真造成)。不是中國國籍的人,但仍然是華人,「中國人」的意思兩者都可以。借批評中國人暗示自己已非中國國籍,是走語言罅。

-

2010-06-20 21:50

0=1x0
所以0是單數

0=2x0=10x0=999x0
所以0是複數

-

2010-06-20 22:55

reason 和 reasons,把複數的表示鑲嵌在詞裡,的確簡單一點。

但問題是:

(1)沒有不表示複數的自由,即沒有不分1和2的自由

(2)沒有不分1和2的自由,但又有不分2和3的自由、有不分3和4的自由...

(3)不合理地誇大1和2的分別

雖然漢語沒有-s,有量詞等,結果漢語整體上還是比英語簡短。

漢語的有/無,是0和1的分別,“幾”是2和3的分別,沒有特別誇大1和2的分別,比較合理。

-

2010-06-21 01:07

英語 odd number,漢語是“單數”。
英語 singular,漢語也是“單數”。
英語 plural,漢語是“複數”。
英語 complex number,漢語也是“複數”。

-

2010-06-21 01:18

we consider ONLY the number 1 as singular; in particular, zero is a plural
the plural form is used for zero or more than one, and the singular for one thing only.

這說法只考慮整數,如果包括非整數就是,
1.000...1 以上是複數
0.9999... 以下是複數
只有1是單數,其他都是複數。所以英語是1和非1語言。

-

2010-06-26 18:00

舉個例子。有一個神父,日常的工作是叫人信耶穌。經私家偵探查到,他每日回家是拜佛的。那麼他叫人信耶穌的理由是不是真的?

-

2010-06-26 18:02

舉些和這題目有關的例子。
批評漢字不表音,為什麼又增加很多不表音的標點符號?批評漢字不能排序,為什麼又模仿西方不能排序的日期寫法?日期的排序重要還是文字的排序重要?
說到天花亂墜,批評者其實另有目的。

-

2010-06-26 19:59

Peter, John, Mary, 這些名字,大量使用,同名者極多。Chan Tai Man 這些寫法,同名同姓大增。起用這類名字,和批評漢語不精確互相柢觸。研究批評者的背境和動機,好過浪費時間去爭辯。

-

2010-06-27 09:39

是誰決定三角形也是三邊形?是誰決定一個平面有兩面?是誰決定一條直線有兩端?這方面可參考德國哲學大師康德「先天的感性的直觀的純形式」。

-

2010-06-27 09:45

漢語“有雀仔”,有權不分1、2、3...
英語“birds”,有權不分2、3、4...
英語就是沒有權不分1和2。

“清晰”包括分清楚1和2,說清楚1或以上...

-

2010-06-27 09:53

舉一個好簡單的例﹕

英語證供﹕A admitted that he murdered B with his bare hands by strangling him on the neck.

漢語證供﹕甲招認他是徒手扼乙之頸將乙殺死的。

結果A被判罪名成立﹐甲卻被判罪名不成立﹐無罪獲釋。點解﹖因為漢語言違反常理﹐可以有自由不表示1和2之間的分別。甲雖然招認他是徒手扼殺乙﹐但甲原來是獨臂人﹐他的證供無法將他入罪。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6-27 03:24

漢語“徒手”可以是一隻手或兩隻手,英語無法表示,除非詳細說明1或2,1以上,2以下等等。

相當好的例子,是英語翻譯漢語的問題,不是漢語翻譯英語的問題。說明了語言是不能正確翻譯的,說明了多元文化的重要,說明了英語不是什麼精確的法律語言。

判決結果是錯的。應該是:
結果甲被判罪名成立,A卻被判罪名不成立,無罪獲釋。因為甲是否獨臂並無影晌,A是否獨臂就有影晌。

-

2010-06-27 15:22

所謂"英語沒有權不分1和2"﹐ 其實亦係"漢語尚未進化到分1和2"。
Nigerian 發表於 2010-6-27 13:43

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lural
語言的演變是:
開始由:超過4以上是複數
演變到:超過1以上是複數

所以分開1和2是比分開12345是進化,但比只分開0和1是未進化。


B.

A 仍然是誅心之論。管他進化或退化幹嗎,只要看好處和壞處。

沒有權不分1和2,是缺點。
1和2的分別大於0和1的分別,是缺點。

-

2010-06-27 15:52

漢字本身係幾千年前被雪藏嘅文字﹐ 加字改字非常艱難﹐ 所以所有新事物都要盡量用原始字黎表達。漢語要依賴漢字呢種跛腳文字黎書寫﹐ 連帶漢語本身亦受到制肘。就算口語可以講出新講法﹐ 但係冇新字可以寫出呢個新講 ...
Nigerian 發表於 2010-6-27 15:39

「其實眯又係將一種(英語)低等落後語言嘅各種不足視為優點。」

「加字改字非常艱難」,以字組成詞很容易,是優點不是缺點。

「是誰決定三角形也是三邊形?」
三角形 = triangle
三邊形 = triside ?

-

2010-06-27 17:38

一般都是說“三角形/triangle”,漢語有沒有“三邊形”這個詞,大家一時間答不出來。但就當剛發明出來,漢語並無問題。而英語就沒有“triside”這個詞。

因此,漢語“三角形是三邊形”譯英語會是“a triangle has three sides”,再翻譯成漢語會是“一個三角形有三條邊”。“一個”多餘,“三角形有三條邊”就可。“三邊形是三角形”就沒有簡單的英譯。

構詞能力、表達能力、簡單性,誰的較強,一目了然。

-

2010-07-03 21:08

三角形是三邊形

a triangle is a three-sided figure 或
a triangle is a trilateral shape
又如何?



首先,three-sided figure 或 trilateral shape 並非一個詞,似是個解釋多過是一種對比。

就算當是個詞,讀者覺得似乎是普通常識,並不立即理解這是什麼概念。只有寫成對等形式
a triangle is a triside
才會想到數學一些特別之處。

但英語沒有 triside 這詞就不能用,改為
a three-angled figure is a three-sided figure
(幾乎是漢語的直譯)

可見,構詞能力是影晌概念的表達能力。對稱和對比,英語比漢語落後十萬八千里。

-

2010-07-03 21:12

“a triangle is a three-sided figure”

又是多此一舉的冠詞問題

一個人的血是紅色
任何人的血是紅色
所有人的血是紅色
人的血是紅色

既然意義一樣,漢語就選擇最簡單的方式。

-

2010-07-04 13:20

法德俄等語言,語法煩瑣,所以如果在構詞上像英語不斷創新,腦袋很難應付。而英語因為減省了很多煩瑣語法,剩下了記憶細胞,可以應付層出不窮的新字。這才是英語人可以應付不斷有新詞的原因,新詞並非什麼優點。

-

2010-07-04 18:50

一般人很難學第三種語言,中國人盲目推行英語教育,實質阻止了學其他外語。所以學英語的意義不是學外語,而是相反,不學外語。如果中國人社會有較多比例人口學外語,那些無知幻想英語的優點,或誇大英語的國際地位,就有適當的抵消。

-

2010-07-10 17:32

強迫只學英語,可以話係以學外語為藉口唔學外語。真實嘅事係,大陸全國學外語,但經常有報導話翻譯員嘅空缺高達九成。呢個咁嘅國家,可以話人民有學外語咩?更奇怪嘅係,呢啲空缺係包括英語翻譯。香港同台灣又點?並冇呢類新聞,因為所有非英語嘅外語都唔處理。非英語嘅地方唔去,外國人唔用英語就請你唔好嚟,可以話係掩耳盜鈴。

-

2010-07-10 17:33

喺大陸,人人叫英語做外語,當其他語言唔存在。喺香港,冇人叫英語做外語,因為希望英語可以喧賓奪主成為母語。

-

2010-07-10 17:53

外語並非只有英語,中國人強推英語教育,實質嘅意義係唔學外語。係一種此地無銀學語言心態,否定有其他語言。裝扮自己好識英文,所以唔識其他(自己母語都扮唔多識)。

好多機構都有啲咁嘅人,以為擦中老細鞋,擺出一副不可一世嘅態度,呢啲人神憎鬼厭。好多民族都唔認同英語嘅霸道作風,中國人卻以為擦中老細鞋,根本乞人憎。舉辦奧運世博,就假定外語只有英語,惹人討厭,損害好多民族感情。所以設計標誌都無個中文字,想人俾人尊重都幾難。

當年喺洛桑申辦奧運時,當局並無規定非用英語不可。大板同巴黎嘅代是表都用自己母語嚟解話,只有中國代表唔用自己母語,然後顫顫兢兢話「英語唔係我嘅母語,講得唔好,見諒。」扮傻扮笑。堂堂一個大國,行為好似鼠竊狗偷。估計梗係到申辦時先發覺人地係用母語,到時已經改唔到。自卑、盲目、無知,博命準備用英文,原來係戇居,唔傻笑都唔得。

前幾年,香港舉辦世貿,香港人就認為係用英文大機會,從曾蔭權嘅開幕講話,就全程用英文,其實係一種非常渴望他人認同嘅自卑心態。反而南韓嚟嘅示威農民者就入鄉隨俗,學講粵語,用粵語嗌口號。到閉幕時,電視見到大會上曾俊華用粵語宣佈閉幕,可見主辦地方係有權用自己嘅語言。香港政府搞主辦嘅官員,當然唔會唔知道,但香港人嘅民情同國際尊重多元文化背道而馳。為免被國際社會恥笑,唯有到閉幕講幾句粵語,聊備一格。陳馮富珍當選世衞總幹事時,有記者叫佢用啲廣東話,佢擺出勉為其難講幾句嘅態度。爭取到咁重要嘅職位,唔趁機表現自己嘅民族文化。呢個驚人自卑嘅民族性,世間罕有。

-

2010-07-10 18:12

(0) 基本假設:所有語文的難易總量是大致相同。

三個典形例子:

(1) 德語語法複雜 x 構詞和拼音有規律 = A

(2) 英語語法簡單化 x 英文字詞數量極多 x 詞義透明度低 x 拼音不規則 = B

(3) 漢語語法簡單 x 漢字不拼音 x 漢字數量少 x 詞義透明度高 x 特別多要強記的成語 = C

A = B = C

若撇除成語一項,漢語其實比其他語言較容易。

-

2010-07-10 18:15

(0) 要論證漢語或漢字難,就要從基本假設入手,必須指出:

(a) 是否中國故弄玄虛的詩人墨客特別多?
(b) 是否中國的貧苦農民百姓特別少?
(c) 是否中國人的腦袋有太多剩餘能力?

究竟是責難中國人的語言特別難,還是稱讚中國人的智力特別高?漢人社會充斥著這種自相矛盾的懦夫論,由此推測,漢人智慧低,所以漢語文特別容易學。

-

2010-07-10 18:22

漢英語相似之處

英語逐漸放棄綜合性,減省了不必要的語法,於是就可以在構詞和拼音方面不規則化,詞匯不斷創新,把閒置的腦細胞消耗。沒有構詞和拼音規則的牽制,詞匯容易增加,好處是詞語比較簡短,通常可以看到英文版本的書是比較薄。

漢語一向沒有複雜語法,漢字數量很少,構詞簡單,詞義透明度高,不用強記。漢語漢字實際比其他語文都容易,因而有須要把腦細胞消耗。於是,中國人的腦袋有大量的成語運用,中國人的社會有大量古詩流傳。成語和諺語就是透明度極低的詞語,必須強記,很多時還要知道其來源故事才能運用。它們異常簡短,幾個字就代替了幾句話,代價是難學難記。

其實我們並不知哪是因哪是果,除時可以倒果為因。可以是因為英語詞匯不規則化,所以有須要減省不必要的語法。是因為中國文化歷史留存了很多詩歌和成語,需要記憶,所以漢語只能簡單。另外也因為漢字不拼音,所以字數不能多。無疑問的是,所有語文的難易總量是大致相同,不同民族的智力大致相同。

-

2010-07-10 18:25

從來無跡象顯示漢語兒童學會說話的年齡是較遲,或英語兒童學會說話的年齡是較早。所有批評漢語文難都是中國人自己,都是中國人自卑感作祟。

-

2010-07-10 18:27
由語言影晌到文化,對自己的語言盲目自卑,演變到各種文化都有自卑感。再由文化影晌到政治,對西洋殖民統治者卑躬屈膝。中共的出現,香港多種現象,都是由語言一路影晌到政治而來。

-

2010-07-10 21:41

自由創作的句子:
是以一定的句法規則組成,要記的是句法規則,不是萬億種不同的句子。

固定形式的句子:
如諺語,要記憶,不可能無限多。

自由創作的詞語:
如“三邊形”,可以無限多。

固定形式的詞語:
如“因為”、“成功”、“火車”,要學習和記億。

自由創作的詞組:
大多數情況是這樣。

固定形式的詞組:
例語成語。

英語的特點:
- 大量固定形式的詞語,詞義不透明,需要大量記憶。
- 個人無自由創作詞語,如不能創作 triside。社會則不斷創作詞語,固定下來後,個人就要跟隨學習。

漢語的特點:
- 字和詞有分別。
- 個人不能創作新字,社會創作新字也極慢。
- 詞則多數屬自由創作。
- 沒有明顯的詞與詞的分界。“三邊形”可說成是三個詞的組成的詞組。

-

2010-07-10 22:35

世界各地都有語言野蠻。

例如,日本就用強力措施去消滅方言,所以日本語言變得很單純。法國亦被人批評,一面認為被英語打壓,一面打壓自己國內的少數語言。美國也推行過獨專英語運動才使英語成為主流。美國現在更進一步,廢除雙語教學,用所謂浸淫式學英語。當然就是否定市場自然發展,由上而下強推英語的政策。

-

2010-07-10 22:42

問題係中國人成日想搵藉口將英語取代自己嘅語言。各國都有些不合理的語言政策,都是想推廣自己的語言。中國人卻是搬出各種藉口推廣他人的語言。

-

2010-07-10 23:09

在日本,原來的少數民族,有哈夷、愛奴、琉球等方言。當局用強迫、羞辱等方式,強行取締。它們現在都被消滅了。

-

2010-07-11 09:20

香港粵語歌曲同電影,曾經雄霸全中國及東南亞以至美加等地。只有600萬人嘅香港比起3億人嘅英語世界,可以話更強勁。但香港人語言自卑,冇成勢推銷粵語,冇喺強勢時期建立橋頭堡。到而家經濟衰落,政治混亂,俾普通話打壓,只能話咎尤自取。

-

2010-07-11 18:26

瑞典這類北歐國家,語言和英語是同類,學英語很容易。地大人少,發展不到有自己的流行文化,流行曲也是英語的,英語地位因此很高。但從不會讓英語喧賓奪主,置於高過自己語言地位這種有辱國體的事,更不會做出爭先恐後人人要求英語教學的事來。

相比一下,香港可以有自己的流行曲和電影,還竟然可以大量向外輸出,本來很了不起。而且香港的背後是十幾億人的中國,常常聲稱有五千年文明,但香港人就自卑得很離譜。

香港人人爭先恐後要求英語教學,是一件世界醜聞。為此,孫明揚訪問芬蘭和挪威這些較重視英語教育的國家,希望找到別人陪襯,沖淡一下。但教育還教育,人家又怎會讓國民做出有辱國體的事呢?而且,語言環境通通不同,他們學英語容易很多倍,人口比香港少,發展不到流行文化,比較來也沒有什麼用。香港有自己的文化,拼命學英文,強迫商人開辦英文電視台,也無法改變這事實。但香港人硬不服氣,結果教育、經濟、政治搞到一團糟。看來香港會一路下沈,大陸又會來向香港推普,離英文越來越遠了。

-

2010-07-11 20:40

睇清楚,好多時並唔係由市場決定: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02675&Lang=tc
電盈甚至向政府開列條件,包括毋須硬性提供英語頻道

-

2010-07-11 23:45

簡易和精確是相反的,英語無可能同時是簡易和精確。貧窮落後,讀書人少,思想落後,語文就不可能艱深。漢語無可能同時是艱深但中國又是貧窮和思想落後。否則,貴族用一種語文,平民百姓會變用另一種簡單的語文。

所以,基本假設是:
所有語文的難和易、精確和模糊,比例是大致相同。1

-

2010-07-17 19:14

所以點解中國人豬咁蠢,這事可見一班。

開辦英文台,當然就是推廣英文。但英文台是蝕本的,於是要開辦電台和電視台的商人負擔,即是以中文台養英文台。正如英國要香港支付軍費一樣,英國霸佔香港所花的費用由香港人自己負擔。

英國人無你中國人那麼蠢,以為英文有乜優點,物優點,爭完又拗,拗完又爭,制造政治問題,鬥完漢字搞文革,英國人睇見就掩住咀笑。英國人真係無你咁好氣,英文根本無什麼優點,實實際際,強迫開辦英文台,把薪酬和英文掛勾,香港人就拼命學英文了。還會不斷捧錢到英國讀書,財源滾滾來。

既然中國人豬咁蠢,漢語文又怎會是難?

-

2010-07-17 19:17

香港人擺脫殖民統治了嗎?
「電盈甚至向政府開列條件,包括毋須硬性提供英語頻道」,可以說一語道破。

中國人自己當家作主了嗎?
「電盈甚至向政府開列條件,包括毋須硬性提供英語頻道」,可以說一語道破。

英語的需求全因為市場導向嗎?
「電盈甚至向政府開列條件,包括毋須硬性提供英語頻道」,可以說一語道破。

-

2010-07-17 19:26

孫明揚出訪芬蘭同挪威有乜用。香港人猛咁學英文,想為人陪襯。

-漢語和英語相差很遠。他們學英語容易很多。

-他們並不否定自己的語言。不會為學英語而做出有辱國體的事。

-實施母語教學那時,學生向記者哭訴不能入讀英文中學,新聞片段向世界傳開去。只有香港人做得出如此侮辱自己的事。

-孫明揚看到芬蘭和挪威有相同的事嗎?芬蘭和挪威的學校有把英語列為非學不可,而自己的語言可學可不學嗎?

-歐盟的語言政策就見到他們重視語言平等。但挪威至今仍未加入,不想失去自己的獨特地位。

-除了殖民地因素外,從來無見過會把一種外來語列入自己的官方語言。陳水扁曾公開宣稱想把英語列入官方語言。世上只有中國人最無恥。

-

2010-07-17 19:39

當然現在是英語文化較強,德國人和法國人知道,很多國家的人都知道,但絕不像擦鞋民族那樣完全忽視非英語化。自己藐視自己文化,當然與人無尤,完全忽視其他文化,這種態度是--乞人憎。

-

2010-07-17 19:43

1和2之分當然比2和3重要。但完全忽視2和3,無限誇大1和2,英國的語言是意識不良。而中國的人是意識不良。

-

2010-07-17 19:52

閣下可有証據支持“否則,貴族用一種語文,平民百姓會變用另一種簡單的語文。”這樣的謬論﹖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7-12 05:56

如果漢語文是較難,讀書多的貴族可以使用,讀書少的平民百姓自然會改變為簡易式,不過未聽過中國有這事。

但日本就有。日皇裕仁首次向日本民眾講話時,才發現日本人是聽不到皇帝說什麼,原來皇族和平民的說話是不相同的。日本人有自己的語言,但讀書人加用很多漢字,故意裝扮很高擋。但並不是漢字的問題,是專制獨裁不理會平民百姓是否學得好。

英國皇族以前是使用較艱深的法語,和外面平民所用的英語不同。現在英國皇族已改用英語,而有很多艱深的皇族法語詞匯混入英語裡一同使用。現在皇室用的是 King‘s English 或 Queen's English,其實和平民百姓的說話不同,只不過平民百姓不斷模仿跟從。

滿清統治者用滿語,皇宮外面用漢語。不過這是因為不同民族用不同語言。後來滿語不適合時代被放棄,現在滿語更已消聲匿跡。

-

2010-07-17 20:10

你以為香港的法律都是英文就大錯特錯了。只不過是大學全都是英文,讀法律都是英文,扮嘢亦是英文。

香港普通中國人私下立約是用中文,如過請律師立約也是中文,人們便覺得不外如是。所以律師必定用英文來扮高擋,否則就難收到錢。其實亦是中國人的假大空性格。用英文又可以搏你睇唔明,將來有問題發生又要請律師來解決,又有錢收。

當然他們是有藉口,因為讀書用英文,中文很不習慣,很不便。其實這只不過是假話。

香港絕大部分案件都是在初級法庭處理,例如土地審裁處、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法庭等。它們都是不准聘請律師的,絕大部分都是以粵語中文進行,以粵語中文紀錄,因為小市民不大懂英文。小市民亦有需要裝扮不懂英文,因為裝扮低下階層,容易得到法官同情。即使可有律師代表的裁判法院,市民日常的事情亦很少麻麻煩煩翻譯為英文而進行。

那麼這些法官是誰人擔當的?又不外乎是大學讀英文法律的人。為何他們又可以改用中文?可見必定用英文全都是假話。

民族自卑性格制造英文和中文有地位高低的分別。民族自卑,然後以假大空作掩飾和補償,是中國人社會種種現象的原因。

-

2010-07-18 12:52

閣下可以問問孫公。順便可以問埋佢老人家佢d仔仔女女係唔係讀英國或美國嘅大學﹐甚至已經入籍咗英美﹖英語是挪威的官方第二語文﹐大學裡的必修科。大學生畢業論文可以選擇全部用英文寫﹐而大部份的確如是。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7-17 21:03

挪威什麼時後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了?

香港人是十多億中國人的一部分,聲稱有五千年文化,卻想把英語喧賓奪主成為主要語言。

挪威人口比香港還要少,英語較普遍是事實,但普遍到什麼程度?若影晌到民族尊嚴,政府必定出來干預。這是因為個人的利益影晌到民族的利益。

所以,無論孫明揚、明揚孫或揚孫明做這個職位,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政府的,也必定要這樣做。也無論孫公的仔仔女女怎樣,甚至孫公他自己離職或退休後可能會唱反調,他現在的工作也是這樣做。

-

2010-07-18 12:56

相信孫公訪問芬蘭和挪威,是因為面對民族虛無的香港人,騎虎難下,想找些方法參考。有無民族虛無方法?有無民族尊嚴的方法?當然民族虛無是找不到的,民族尊嚴則香港人會視若無睹,依然故我。訪問根本無用。

-

2010-07-18 23:49

自從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就逐漸變成一個懦夫民族。你一言我一語,互相鼓勵,把懦夫論合理化。被英國人霸佔後,更不斷矮化自己,根本不願意爭取自主(97年後就180度反轉)。

其中英語已成為中國社會的超級迷信。一個十幾億人口及聲稱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企圖找非洲這類基礎薄弱的國家,或北歐人口稀少的國家,來作比較。但即使這類國家也找不到他們是把懦夫論合理化,而且非洲的人民一早已經把殖民帝國趕走。而中國人是上下一心把懦夫論合理化,香港澳門更安排殖民帝國很有體面離開,之後還死抱他們的文化不放,仍然幻想在帝國下生活。

-

2010-07-24 17:38

滿腦子中國人的歪理,滿口懦夫論的托詞:
我們去別人的地方我們要講英文,因為那裡是英文地方。別人去我們的地方也是我們講英文,因為他們是英文人。

-

2010-07-24 17:38

去任何地方,用當地語言稱呼別人,這才是世界公認的道理。

理由一:
學一點當地稱呼語言不難,這是文明人在別人的地方起碼的尊重和禮貌。正如母親教孩子,「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入廟裝株香,不代表你信那個神,是你對人家的尊重。

理由二:
世界語言太多,遷就一個不能遷就第二個。唯一可行是使用當地語言。

所以,明白了規舉,當地人就要接受人家的禮貌,不要試圖又說人家的語言。正如駕車由小路出大路要讓路,大路經小路就不要讓了。否則讓來讓去,只會阻礙交通。

-

2010-07-24 17:53

所以講咗好次都要講,中國人最乞人憎。所謂禮義之邦,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

-

2010-07-24 17:56

洋人(不一定是英美人)每到中國人的地方,就發現他們像患了英語飢渴症,一點做人的尊嚴也沒有。

-

2010-07-24 18:54

中國人最無恥是強行把西方天主教曆法稱為公曆,是共產黨所為。(又為什麼不把西服稱為公服、英語稱為公語?)

如果國際社會研究推行公曆的話,怎樣?在情,阿拉伯等其他國家必定反對以用西曆為公曆,沒有什麼理由要求不同信仰的民族都用耶穌紀元。在理,大家坐下來談,必定重新制定合乎現代科學文明的曆法,西曆會廢止。西曆只為文化和信仰而存在,所以西方不會制定公曆。任由擦鞋民族跟隨,西曆就會繼續存在。

-

2010-07-25 11:33

無論政協、學者、或在論壇的發言者怎樣批評,最高當局一於借咗聾耳陳隻耳,四六級考試依然不變。 ...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7-25 09:12

就正如以前全國上下拼命學俄語一樣,最後根本學不到,浪費精力。一個極度自卑的民族,以為依附權貴就可以站起來,於是目空一切,藐視其他語言文化的存在。

-

2010-07-25 23:01

中國人假大空一覽表

文化極度自卑,於是誇張自己有五千年文明。

“不到長城非好漢”。築長城自困,卻自認好漢。

一路批評漢字不表音,一路增加不表音的標點符號。

一方面批評漢字不能排序,另一方面跟隨洋人用不能排序的日期寫法。

自毀文化,然後高喊中國人站起來。

被人騙去大片土地,於是欺騙學童: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強行把西曆稱為公曆。用西方的東西想說不是西方。自稱無神論又用耶穌紀元。

不願自主的人不斷爭取自主。

不民主的人把民主二字掛在咀邊。

拼命學英語,以為依附權貴可以狐假虎威,藐視所有其他語言。以學了外語為藉口不學外語。

認為中文不精確,卻又把中文名稱改用極不精確的拉丁拼寫。

認為英人統治重視法律,卻制造樓層數大混亂,任由法律文件寄錯地址。

-

2010-07-31 12:09

据统计海内外讲粤语的人有七千八百多万,相当讲德语的人数。所以就国际社会来讲,粤语也是一个大的语种。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7-31 11:11

挪威語和芬蘭語使用人數只有幾百萬,孫公拿來作比較,蚊髀同牛髀,香港人對世事如此無知。孫公又點會唔知,不過騎虎難下,亦無辦法。

-

2010-07-31 12:53

中國人人拼命學英語,但這就是中國人學外語嗎?非也。為什麼乾脆把英語叫外語?當然是不學外語,作賊心虛。

中國人對其他外語都擺出藐視的態度,對世上多元文化都不友善。學英語只不過是拼命依附權貴心態,然後搬出各種理由去狡辯。

英語在中國人社會是一種身分象徵,人人都看到,人人都知,人人都爭。各種學英語的理由,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人人都幫手掩飾。

-

2010-07-31 22:44

學英語是一回事,但從沒有強迫要以英語取替漢語﹐和只准用英語不准用漢語。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07-31 21:13

唔使幫你阿爺撐嘞。當然今天很多人上街維護粵語,自由度高了很多,但很多共黨本質仍然不變:「一元化、标准化,是中共专制文化本质之所在,只要是专制,就不能容忍多样性。堂堂四千年中国精妙丰富的文化被中共糟蹋灭绝。」

有沒有強迫用簡體字?有。

有沒有強迫用漢語拼音、強迫使用俄語?沒有。沒有的原因是,漢語拼音中途夭折,與蘇聯中途鬧翻。如果漢語拼音成功,就會成為國策。如果有相當比例的人口能學到俄語或英語,其餘的人就會被強迫使用俄語或英語。

正如現在多數人能學英語(不等於學到英語),其餘的人就要被迫學英語。這不但是中共,是所有中國人社會都有這樣不民主的思維。無論中港台,英語都是不能不學的國策,而香港更是可以只學英語不學漢語。

-

2010-07-31 23:09

似乎阿老李登輝對日語不但沒有擺出藐視的態度,而且仲非常之崇拜添喎。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7-31 22:08

台灣被日本霸佔,崇拜日語。香港被英國霸佔,崇拜英語。大陸被俄國霸佔土地始終不歸還,崇拜俄語。

斯德歌爾摩症候群。

-

2010-08-01 08:22

中國人不是虛心學外語,是高傲不學外語。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7-31 12:53

與此相反,軟件商努力提供多種語言版本。中國是個重要市場,中文是個重要語言,至少三至五種語言就會包括中文,只是很多中國人裝看不到這事。

-

2010-08-01 08:25

以前講過,這些軟件商其實多此一舉。中國人無時無刻找學英文的理據,無時無刻教訓後輩「所以要學好英文」。這些軟件商可說是「好心做壞事」了,枉作小人。

-

2010-08-01 09:56

乜你唔係話中國人對非英語的外語“藐視“嗎﹖點解忽然又改口話“崇拜”﹖乜日語唔係非英語的外語咩﹖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7-31 23:21

你時空錯亂。日本統治台灣已是65年前的事,崇拜日語是李登輝這樣年紀的人。後來台灣要靠第七艦隊生存,變了半美國殖民地,當然轉行學英語(美式)。

而大陸人不再學俄語變得六神無主,改革開放後看見香港人裝扮懂英語就不可一世,於是不甘落後,拼命模仿學英語(英式)。政府及教育機構看見很多民眾瘋狂學英語,立即制定四六級考試,奪回主導權,變成所有人都必須學英語。

這樣,中國人社會就變成人人盲目學英語。

-

2010-08-01 18:55

似乎阿老李登輝對日語不但沒有擺出藐視的態度,而且仲非常之崇拜添喎。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7-31 22:08

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日治時期名為岩里政男)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8-1 10:00

為什麼有岩里政男這類崇拜日語的人?難道是日本統治對中國人好?難道是因為日語比漢語好?是一個容易患上德歌爾摩症候群的自卑民族的表現,是日本統治時期強迫學日語。

比較一下45年的日本和97年的英國,無論國家地位和語言地位,日本都較低。而且日本是戰敗撤退,英國則被安排很有體面離開,差別很大。日本統治只有50年,但65年後的今天,仍有岩里政男這類人表示對日本忠心耿耿,可見中國人的奴才民族性。所以所謂英國怎好、英語怎好,都是杜撰的,只不過是為斯德歌爾摩症候群作狡辯。

-

2010-08-01 19:04

「全歐洲人絕大部份學英語﹐ 包括法國」

這典型撐英語的狡辯。

歐洲之間的語言差別,就像中國的方言差不多。中國人能說幾種方言的人也很多,所以歐洲人很多都懂英語。但同時歐洲人懂法語、德語的人也很多,撐英語者故意不提。

-

2010-08-02 01:09

除了芬蘭、匈牙利等少數例外,歐洲語言都是相近的語言,歐洲人一般都容易學多種語言。

歐盟原本以英法德為主要語言,經多番爭議後已經取消,所有語言平等。奴才中國人一味以英語為唯一重要語言,根本背道而馳。中國人拒絕現代文明思想,最乞人憎,法國人最討厭中國人。

-

2010-08-07 08:18

回歸十三年,英式教育制度才正式結束,漫漫長路,但為什麼洋奴不誓死反對?因為美國教育制度也是四年制大學。假如英美都是三年制大學,這個教育制度轉變必定是一個大戰場。拖十三年那麼長,實際也是不斷有阻撓造成。

-

2010-08-07 08:21

英式教育制度正式結束,所謂五十年不變,原來可以任意發揮。

-

2010-08-07 08:27

汽車靠左駛,並非世界主流,不合符香港利益,是時候要檢討。

-

2010-08-07 17:24

1949年簽定了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Geneva 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規定同一個國家內只能用同一種駕駛方向。中國違反規定,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靠左駛。

-

2010-08-07 19:44

以前見過的譯法:伊底/自我/超自我
已經廢棄。

本我/自我/超我
漢語工整、優美,透明度高。漢語的優美,還有書法,其他語文難望其背。

-

2010-08-07 19:48

香港人的本我是奴才,尊嚴和命運都不需要。以為自己永遠是少年,要英人照顧。但英人撤退,忽然一覺醒來,原來自己已經可以做人老竇。為掩飾以往醜態,於是以長輩自居。

中國人的本我是狗奴才,一味趨炎附勢。終於找到了英語文化來依附,以掌握英語自居,可以掩飾狗奴才身份。以為自己已不是狗奴才,於是鄙視所有非英語文化(包括自己的文化),不可一世。

-

2010-08-07 20:00

日本強迫佔領地區人民學日語,德國強迫佔領地區居民學德語。

李登輝的奴性就是香港人的寫照。

-

2010-08-07 20:10

駕駛方向:
瑞士、德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是被拿破崙征服後,強迫跟著法國靠右走。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是被希特勒征服後,強迫跟德國改變方向。

-

2010-08-07 21:46

推普廢粵和推崇英語一樣,就是推行語言霸權。但即使成功推普廢粵,普和粵是比較相近的語言,對世界多元文化並非有太大的損失,遠不及日本消滅琉球語那麼大。而英語霸權是人類歷史上對多元文化的最大衝擊。

-

2010-08-07 21:53

英語霸權使人類思維單一化,是人類文明的倒退:

語言相對性原理(薩丕爾-沃夫假說)認為不同語言裡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類會影響語言使用者對於現實世界的認知,也就是說不同的語言的使用者會因語言差異而產生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的不同。這個語言結構影響語者認知結構的說法涉及到人類語言學,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神經語言學,認知科學,語言人類學,語言社會學,語言哲學等多個領域並在這些領域中被廣泛學習。

-

2010-08-07 22:11

教育制度由英式轉中式,和英式轉美式差不多,於是就沒有太大阻力,因而成功,亦不認為是破壞五十年不變。

所以,說有無五十年不變,只不過是各懷鬼胎。

-

2010-08-07 22:14

可以推斷,交通由靠左改為靠右,政治上不會太難。當然實際的過程會非常困難。

-

2010-08-08 09:20

的確如此。

網上常見到有說,漢語在國外吃香,在國內沉淪,不知有無心理學者研究中國人這心理。

生活在非漢語地方,就希望不忘記漢語。生活在漢語地方,就幻想別的語言比自己好,拼命學英語,甚至刻意讓下一代不再懂漢語(如海峽華人)。

-

2010-08-08 09:24

所以,什麼是懂英語?懂 hello/hi 當然很多,但能有正常說話能力的人數就大幅減少。
中國人口多,在世界各城市找個會說漢語的人,即使只計算普通話和廣東話,也不見得會比英語少很多。

印度人雖然也很多,但他們的語言非常分散。

-

2010-08-08 09:28

香港人的本我是奴才,尊嚴和命運都不需要。以為自己永遠是少年,要英人照顧。但英人撤退,忽然一覺醒來,原來自己已經可以做人老竇。為掩飾以往醜態,於是以長輩自居。

-

2010-08-08 09:36

教育大幅度改革還不是生活方式的改變?

所以,下一步會研究交通改靠右行駛(當然又是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

所以,下一步,會有人倡議學校改教美式英語。

-

2010-08-08 09:56

英國人在港掠水招數:
普及英語
大學用三年制
地鐵用英國路軌
巴士用英國產品
電器用英國式插蘇
麗音Nicam

-

2010-08-08 10:44

http://www.kanzhongguo.com/node/360986

中國人膽小,恭順,懦弱,虛偽,圓滑,愛耍小聰敏,尤其是讓我無法理解的是中國人為什麼對自己的同胞那麼無情,卻對一個外國人卻恭善有加。

中國人的確一盤散沙

中國人在外鬥和內鬥中似乎更傾向後者

中國人更恨的是漢奸,卻不是侵略者

沒有哪個民族再像中華民族這麼對外隱忍,對內殘酷的了

日本人很瞧不起中國人,你們放棄賠款,你們原諒我們,我們依然恨你們,瞧不起你們,鄙視你們,原因不在我們,在你們自身,你們自輕自賤,別人也沒辦法,中國人沒有血性,意氣都被磨光了,剩下的是暮氣,自卑和你們所說的崇洋媚外。

你們號稱文明古國,但是除了那些死的建築,博物館裡的文物,現實在中國人的生活裡,那還有傳統文明的影子。(童註:中國似乎只剩下飲食文化不變)

日本受過中國文化的長期影響,但現在保存這些文化鮮活性卻在日本,韓國,新加坡,不再中國大陸

造假,中國無人能敵,能吹牛,見利忘義,精神空虛,彼此不信任,一盤散沙。

中國是個大國,但在政治上是個絕對的弱者

你們從來都是應對西方的政治攻勢,沒有過主動出擊,因為你就是不行。

再也沒有中國人這麼溫順了,多聽話,在當今文明的世界裡,這種情況是少有的。

東方人中,我們尊敬韓國人,因為他們和我們很類似,就是有血有肉,敢做敢為,我們在歷史問題上和你們有摩擦時,韓國人可以從總統到國民的抗議,中國呢一一呀呀,哈哈,這就是差別。(童註:竹島或獨島問題)

-

2010-08-08 19:22

上述的批評,很多人都提出過,大同小異。平心而論,這些特性,很多民族都有,但中國人明顯特別多。中國人是否世上最差?不一定。例如,印度人也可能問題多多,但沒有在印度人社會生活過,就不會了解(中國人的制度亦極防礙我們了解非英語文化)。這篇文章相信是一名中國人假借日本人的名義寫的。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看到這些普遍存在於中國人的劣根性,都對民族懦夫、民族敗類咬牙切齒。中國近代史種種敗筆都是這些懦夫敗類的思想行為所造成。

懦夫敗類卻常常反客為主,也不斷批評中國人有這有那問題,這只不過是反向作用,聲東擊西。懦夫敗類批評懦夫敗類自己才有的問題,賊喊捉賊。自己放棄自己的尊嚴和利益,炮制各種歪理叫人跟從。勇於內鬥,不斷搞破壞以證明中國人是不行的,企圖自圓其說,只欠還未敢叫英國再來中國殖民。遇到土地貪婪民族就出讓土地,遇到文化霸道民族就出賣文化。

-

2010-08-08 22:17

所謂歐洲人懂很多外語,只不過是指日爾曼和拉丁等兩三語系及教育水平高的人,並不是所有,更不是什麼伊朗波斯語系。即使包括所有,也同屬印歐語。類似漢語,英語,日語,馬來語,世上能學到這幾類差別大的語言的人,非常非常少。所以,漢語人拼命學英語,學到的人有多少?日本生活水平那麼高,教育那麼好,能學好英語的人口又有多少?但同屬印歐語的印度人學英語則容易得多。

而且,撐英語者故意忽略歐洲人很多都懂法語、德語和一兩種較小語種,企圖自圓其說。

-

2010-08-14 07:13

漢語在國外吃香,其實沒有什麼奇怪。

生活在漢語地方就幻想人家的語言好/易/流行,覺得自己的語言很不好/難/不流行,無知的謬論不斷以訛傳訛。離開漢語地方就見到另一種景象。

-

2010-08-14 07:30

所以歐美咁多大企業都中意 outsource 去印度﹐ 人地識英文都唔知幾肥仔。
Nigerian 發表於 2010-8-8 14:52

好多撐英文嘅人都講過類似嘅話,但其實得啲大城市好似班加羅爾有少許得益,其他印度人都係瘦瘦瘦仔,連出賣廉價勞力都無份。只不強詞奪理,整體上英文對印度無乜得益,永遠喺世上做二打六角色。有錢嘅人就捧錢移去英國美國,因為識英文。英美就肥仔,印度就更瘦。

最終要自主創新、唔倚賴他人、有歸屬感先可以肥仔。中國人當然漫漫長路,印度人更遠比中國人差。好似高速火車,中國又購買,又模仿,又有自行研發,都算係咁。印度?差好遠。

班加羅爾,連交通、水電配套都應付唔到需求,outsource 去嗰度其實係傻仔。所以而家想中國幫手做基建,我就認為搞掂邊境問題先好幫佢。

-

2010-08-14 10:49

拼命放棄自己的語言文字卻放棄不到,努力學西洋語言又學不到,折騰了自己一百年。中國人只剩下語言和飲食文化。

沒有人提出放棄中國菜式。但不少人提出過放棄筷子,不過絕大多數人不感興趣跟從。

請問中國人為什麼保留飲食文化?統一用西洋菜式不就是和世界接軌嗎?西洋人來到只用西洋菜式招待他們不就證明我們是禮義之邦嗎?

-

2010-08-14 11:00

事事以世界接軌為藉口,但英國的事物很多都和世界不接軌。三年制大學和世界不接軌,汽車靠左駛和世界不接軌,香港地鐵用倫敦路軌不但和世界不接軌,連和香港自己的東鐵西鐵也不接軌。合併為港鐵後,自作孽了,有兩種不同路軌。

英國英語,當然早已不是主流英語。而所謂英國標準音根本也不是英國主流,只不過是倫敦中部小部分人的口音。因為是貴族的說話,人人見高拜而模仿。

-

2010-08-14 20:34

盲從英語,結果是對世事無知。

歐洲各種語言的分別,和印度及中國國內各種方言差不多。中國書同文,像只有一種語文。歐洲和印度用拼音,像有很多語文。

-

2010-08-14 20:39

歐洲、印度和中國,三者情況差不多,歐洲沒有形成單一國家。所謂國際象棋,是因為歐洲有很多國家,其實只不過是歐洲國家之間的象棋。

印度沒有東征西討,十多億人迫在細小土地上,又曾經淪為英國殖民地,所以是最失敗。又因為採用拼音關係,主要語文也有廿多種,不能溝通。結果打走英國人後,英語打不走,英語繼續統治印度。

如果歐盟最後成功統一歐洲,就是一個有四五十種語言的國家。

-

2010-08-14 20:46

英國來印度搞破壞,印度變成三個國家。如果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人口加起來,是超過15億,比中國人多,中國人假裝看不到。中國人以人口大國自居,不願看到印度人數早已多過中國人,把印度人口單獨計算,兩岸四地人口則常常加起來計算。

-

2010-08-14 21:16

整體上印度人因為識英文﹐所以喺世上受人尊重﹐唔會俾人當低等落後民族過街曱甴咁踩。這也是事實。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8-14 20:27

自說自話、自圓其說。你不如自行了斷。

印度打不走英語是件憾事,違背他們先輩爭取獨立的意願。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不能在世上抬起頭來,不受世人尊重。

爭取獨立而堅決不再說英語的聖雄甘地,死不暝目。

-

2010-08-14 21:32

隨著印度和中國經濟成長而來的,將會是民族主義抬頭。

印度人會重提先輩尼克魯廢除英語的意願。中國民眾要求廢除強迫英語考試的呼聲會越來越多。印度和中國才能真正擺脫殖民地,才能受世人尊重,才能在國際社會爭一席位。


-

2010-08-15 09:07

好嘞,得閒又講吓軍事政治。美國一方面針對中國,另一方面又包疪中國。

美國要阻止北韓和伊朗擁有核武,但理由何在?以色列有核武,美國可以詐傻扮懵。中國和印度有核武,就不能詐傻。於是解釋中國的國力有多少,武器就可以有多少。因為我美國的國力最大,所以武器就最多。你們北韓和伊朗國力那麼小,不能強行發展核武。

其實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一樣,互相針對之餘,又懂得互相包疪,有效阻止了第三政黨得勢。所以,中國人要學識美國佬文化,要學識玩這種遊戲,趁俄國衰退,中美兩國可以玩晒。

-

2010-08-15 21:22

歐洲人非特別厚待英語,只不過他們容易學幾種語言,通常包括英語而已。並無刻意不選擇法德等其他語言,和中國人趨炎附勢完全不同。還有更重要的是,例如美加,學多語言的原因是政府想緩和民族衝突,因為各民族都想爭取自己語言的地位。中國人則純屬馬屁精,放棄自己的東西,想依附他人。

引用外國例子來解釋為何學外語,中國人只會自暴其短,暴露了只不過是盲目吹捧英語。

-

2010-08-21 10:11

盲從英語的人,沒有離開中國或英美地方看世事,對世事無知,一味自說自話,自圓其說。

歐洲人希望得到公平對待,才會心安理得。中國人妄想被人歧視,拼命依附他人,以求心安理得。

-

2010-08-21 10:12

北歐等只有幾百萬人的語言,很容易會在地球上消失,當然不能強求。但普遍歐洲人對語言公平都很執著,特別是法國和加國魁北克,這個大家都很清楚。歐盟在這事上亦有很多的爭辯。

前兩年,法國人借西藏問題,忽然在世運運送火炬上發難。根本一眼就睇得出,是法國人長期對中國人吹捧英語,輕視法國文化而不滿。中國在舉辦世運的態度,更認「英」不認人,法國人當然無名火起三千丈,於是開幕前法國人借題發揮。但十分可笑的是,中國憤青去法國機構抗議所高舉的標語,除了漢語之外,也英語。法國人覺得自討沒趣,又不敢說出原因,怕被人認為是小器,就立即收歛。之後總統薩爾科齊見胡錦濤笑茄茄,鳴金收兵。中國制度強迫學英語,根本沒什麼機會學到法語,憤青又怎懂得寫法語標語。結果誤打誤撞,打退了法國。

-

2010-08-21 10:15

歐盟是否成功的其中之一關鍵,是能否處理語言公平。所以英國特別矯柔造作,一方面因英語沒有特殊地位,不願意完全加入歐盟,仍然使用英鎊。另一方面又想在歐洲話事,恐怕法德搶去地位。

-

2010-08-21 11:06

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耶穌,他們的言論都是他們的學生、子弟、門徒、後人所寫,後世社會再根據當時的喜好選擇某部分,不要某部分,未必就是原意。程朱理學實對孔孟學說歪曲,生安白造。

聖女貞德聲稱得到天神啟示,是否真有其事?根本無關宏旨,只要她領導法國打敗英國就真有其事。人人都學聖女貞德聲稱得到天神啟示,就天下大亂了。所以孔子是對是錯,同樣並不重要。

-

2010-08-21 11:16

儒家有「民貴君輕」,也有「君臣父子」,怎樣選擇,是顯示了批評者自己的潛意識,口是心非。

中共反孔時所批評的,是君臣父子。現在恢復孔子地位,沒有指明是什麼,甚至只是借孔子的名義推廣漢語。如果以前是對的,現在是錯的,那麼反共者的人主張君臣父子,或進退失據。

耶穌主張是神貴人輕,而且貴輕的差別大得驚人。褻瀆神靈罪名,宗教法庭,顯示西洋文化極無人性。西方人文主義的出現,正是對此劣等文化的反抗。

-

2010-08-21 11:18

日本、新加坡等,實行儒家文化,不見得和民主,或貧窮落後扯上關係。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也不能解釋是中共成功反孔(不是反恐)。

日本語言裡有敬語,男尊女卑,少和別人有眼神接觸,甚少翹腳坐等等,都顯示日本和西方差別很大,中國反而小得多。日本比中國更東方。

-

2010-08-22 00:57

摩門教說,耶穌升天前其實去了美洲(在現時的美國地方)一遊。日本某耶穌教派說,耶穌其實去了日本,日本人和猶太人是同種。洪秀全說耶穌是他的兄長。中國人認為英語非英國人所有,中國人也有份。或認為,中國人學英語其實比英國人更好(只不過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

根本大同小異: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F%83%E7%90%86%E9%98%B2%E5%8D%AB%E6%9C%BA%E5%88%B6
攝入(英文術語Introjection)
仿同或認同(英文術語Identification)
合理化(英文術語Rationalization):又稱文飾
幻想(英文術語Fantasy)

-

2010-08-22 01:08

少林嵩山人來人往,遊客慕名而來,多得假大空港產武打電影虛構出來的漢文化。現實裡被東洋和西洋人打,所以在電影裡要反敗為勝。在電影裡被李小龍打到一仆一碌日人和洋人,當然亦是睇錢份上做漢奴。

不過,這虛假傳統是來自荷李活電影。由古代埃及妖后到現在,都誇張失實,西洋至上,大美國主義。

-

2010-08-22 09:03

「褻瀆神靈罪名,宗教法庭,所以西方人因為恐懼神而令人類惡性有所收斂。」
「耶穌主張神貴人輕,監督著西方人的道德操守和行為﹐規範著醜惡人性的任意擴張。」

奴才又現身。西洋人自圓其說,洋奴死跟。

基督教得勢,羅馬帝國就衰退,直至人文主義出現,趕基督教下馬,西方勢力就復蘇。印度佛教頂盛時期有孔雀王朝,印度教得勢就一直乏善足陳。由儒家統治,中國興盛時間比其他文明都長,日本亦不例外。中共反孔時代一窮二白,經濟反彈就進入捧孔時代。

-

2010-08-22 22:59

到非洲走一趟,會找到某些宗教是這樣說:
其實當年耶穌關照完猶太人,就來關照我們非洲乜族,並把我們乜族也列為上帝的選民。

人家信耶穌,我們又信耶穌,一點也不落後,但我們的地位,除了猶太人,比所有民族都高,非洲乜族沾沾自喜。外國人聽到當然不敢笑,以免傷害他們弱小心靈。

上述故事,把此宗教改為英語,把乜族改為中華民族,同樣適用。

-

2010-08-22 23:39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中庸之道」,有矛盾的話,是:
-孔子的學生紀錄錯誤
-是後人誤解而誤傳
-有人故意歪曲
-甚至孔夫子自己講錯了說話也不奇
只要了解中心思想就無矛盾。

-

2010-08-22 23:40

馬克斯主義:

有人想興建一座很理想的酒店,找一種建築方法,找到了建築方法A。建築方法A和這座理想的酒店沒有必然關係,用建築方法B亦無不可。於是甲乙丙丁也想興建這酒店,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來工作。漸漸甲乙丙丁變成自己想享受酒店,工作的人都變成被哄騙。最後酒店全部都在興建中倒塌,一場空,鳥獸散,但人人都否認曾經有此幻想。

-

2010-08-23 00:01

共產主義原意是一種階級平等觀念,馬克斯找到黑格爾辯證法來建構共產主義。黑格爾哲學和此沒有必然關係,但馬克斯卻以此建立一個龐大系統。列寧、史太林、毛澤東都想來實現共產主義。漸漸為人民謀福祉變是以人民為敵,史太林、毛澤東都變成獨裁者,人人都發覺上了當。最後共產大計全部崩潰,但人人都以反共自居,否認上了當。

-

2010-08-29 19:10

用了英文的地方就很先進嗎?貪污、腐敗、無能是菲律賓這類國家的普遍現象,不是個別事例,越是倚仗英文,文明水平越低。中國努力學英文,加入他們行列。

-

2010-08-29 19:25

英國文化協會去年11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估計,印度能說英語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約是5500萬人,然而中國能說英語的人,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加。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3/100331_citw_india_language.shtml

印度英語普及最大的阻礙來自於印度各級學校的英語教學少得可憐。報告中也指出,印度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品質遠遠落後許多國家,英語尤其是一大致命傷。
一份統計指出,印度有高達3億3千萬人口「使用英語」,但印度國家知識學會反駁:「即便在今天,印度低於1%的人口把英語當第2語言,更遑論第一語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20520

至於有分歧的英文維基說法,讀者自行考慮: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English-speaking_population

-

2010-08-29 19:36

BBC 的文章還有:

目前,在英國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已經佔學校總數的七分之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0/01/100107_edu_mandarin.shtml

英格蘭有1/7的中小學校都開了漢語課。和前幾年比,這個數字增長之快讓我感到驚訝。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2/100210_chinainuk_mandarin.shtml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漢語熱」確實讓不少中國人覺得揚眉吐氣。
與此同時,中國人的「英語熱」高燒不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3/100310_npc_shirong_diary8.shtml

雖然這些文章頗新,但這些事情多年前這已經出現。漢語在國外吃香,在國內學英語要從娃娃抓起,在香港母語教學問題永遠糾纏下去。

即使找北歐國家來遮掩,也找不到他們是(1)因為大學用英語教學(2)所以中學也用英語教學(重視英語不等於不用母語改用英語來教學)。不會找到他們是故意讓子女在不學母語的地方成長。

生活在漢語地方就幻想英語比漢語好,從不離開漢語地方看世事。

-

2010-08-29 19:43

說到矛盾,最矛盾非此話莫屬
(1)因為大學用英語教學(2)所以中學也用英語教學

為什麼大學就要用英語教學?
又是否,所以小學也用英語教學?

又為什麼父母:
不只看只聽英文台?
不拒絕所有粵語流行曲和電影?
不讓自己的下一代從娃娃抓起,只說英語?

把責任卸去教育制度,難道這是來自儒家文化的矛盾?

-

2010-08-29 20:05

批評孔子,是由中共到小人網裡出現的土共的洋奴心態。難道基督教就沒有問題嗎?各位土共有膽的話不妨拿來小人網辯論一下。英國羅素就把基督教罵到狗血淋頭,但他們沒有出現中共這種無聊沖紛頭腦的政治運動,中國人在世上自卑自毀表現,醜態畢露。今天祇禱多謝上帝賜食物,明天還不是自己用雙手搵食?靈活變通,醒小小啦。小人網土共跟中共翩翩起舞,黐孖根。

-

2010-08-29 21:00

幫美國佬摩門教自圓其說不難。因為耶穌預知該地將會在經濟和政治強盛,所以留下資料,以便當地人幫忙傳教。戰爭時期更可以說,因為耶穌早已知道美國是軍事強國,可以出兵打擊不信耶穌的國家。

-

2010-08-29 21:15

共產主義原意是一種階級平等觀念,馬克斯找到黑格爾辯證法來建構共產主義。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08-23 00:01

此公發表的多多少少是一種奇言怪論。

從基礎理論「階級平等」出發,同樣是沒有矛盾的。但一開始,找黑格爾辯證法,馬克斯就已是胡扯。史太林胡搞,鄧小平糊塗,四人幫胡天,太子黨胡帝。

-

2010-09-04 09:28

『一份統計指出,印度有高達3億3千萬人口「使用英語」,但印度國家知識學會反駁:「即便在今天,印度低於1%的人口把英語當第2語言,更遑論第一語言。」』

細心看其網頁
http://www.knowledgecommission.gov.in/
他們是鼓吹英文的。可見他們並非故意壓低數字。

-

2010-09-04 09:31

『英國文化協會去年11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估計,印度能說英語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約是5500萬人,然而中國能說英語的人,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加。』

『一份統計指出,印度有高達3億3千萬人口「使用英語」,但印度國家知識學會反駁:「即便在今天,印度低於1%的人口把英語當第2語言,更遑論第一語言。」』

相信是長期以來,別有用心的人誇大英語的作用,或把印度某階層的事情以偏概全。而落後的印度亦少有科學的統計,於是輾轉相傳,越誇越大,英國人也信以為真,沾沾自喜。認真研究一下就知道並非如此。

而所謂「中國能說英語的人,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加」相信亦並非真實。什麼是「能說英語」沒有準則,牙牙學語程度還是小學程度?英國文化協會不如再認真研究一下中國的英語情況。

-

2010-09-04 09:34

印度國家知識學會所持的理由是,英語=知識,所以必須學英語。這只不過是狡辯。為什麼不能翻譯成印度語言?翻譯成本貴,還是叫其餘99%印度人都學英語貴?

不翻譯成印度語言,印度語言就缺乏知識,造成惡性循環,制造自證預言,不斷要求學英語,印度文化就不斷下沉。

-

2010-09-04 09:38

英語=知識
英文=競爭力
英文=賺錢

都是自證預言的好例子。

英語對普羅百姓並不實用,英語勢力其實藉著全球化不擴大。最重要還是形成了上流社會的象徵,人人拼命追求,搬出各種理由來狡辯。

-

2010-09-04 09:42

『英國文化協會去年11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估計,印度能說英語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約是5500萬人,然而中國能說英語的人,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加。』

這話怎解讀?撐英語這會為英語抱不平。有中國人會自鳴得意。

英國人之前是蒙兀兒帝國(1526-1858),德里素丹國(1206~1526),印度都是淪陷的。最後又被英國利用印度教和回教之間矛盾製造分裂。拿文明薄弱的印度或人口稀少的北歐來鼓吹英語,同樣是無理取鬧。

-

2010-09-04 09:45

印度人是不記載自己的歷史,他們的歷史是近代歷史學家從其他民族的資料找來。中國人的歷史詳盡,當中產生的思想和文學非常豐富,連日本人和韓國人都想爭認自己才是漢文化的來源。


-

2010-09-04 09:48

印度人目光如炬﹐心田廣闊﹐是一個充滿前途的民族。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08-31 02:25

純粹搞笑的自言自語對白。拿不用英文的日本來和用英文的菲律賓比較一下,就知道用了英文是否充滿前途。

印度人不關心自己的文化和歷史,也不關心世事。被英語入侵也理所當然。

對外國怯懦,內鬥自然會激烈,英國就是利用印度教和回教之間矛盾製造印度分裂。人肉炸彈現在已在印巴流行起來(中國人的內鬥拍馬也追不到)。

請各位注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核戰的機會不會少,宜早作準備。

-

2010-09-05 11:24

漢語在國外地位越來越高,在國內則越來越低。中國人無知、盲目、瘋狂追趕英語。

-

2010-09-05 11:35

好嘞,講番基督教,再講埋回教。數一數世界歷史上嘅戰爭,多數係來自宗教。殺人最多係話人地唔信耶穌(千五萬美洲人就此喪命)。唔講你唔知,希特拉亦係一名基督徒。不過佢地又講愛心,又講寬恕噃。講一套做一套。

再講,我最支持佛洛伊德先生嘅反向作用,即做一套,故意講相反一套。好似香港回歸問題,李小龍打到東西洋人一仆一碌,都係迴避事實,聲東擊西。

所以你估真係有人會,人地打你左邊面,你畀埋右邊面人打咩。咁一個儒家社會,就真係孔子講乜就做乜?而所謂批孔,當然又係反向作用,另有目的。

-

2010-09-05 14:40

英國文化協會公佈研究發現印度人英語程度並不高,中國人反而後來居上。一眾小人網洋奴方寸大亂,進退失據,陷入苦戰:

一向高舉西方人的誠信,現在要質疑英國人的研究報告來化解。

一向吹捧學英語就有地位,現在否定中國人學了英語就有了地位。

一向鼓吹中國人學英語,現在否認中國人學英語。

-

2010-09-06 21:17

http://www.dailycn.com/?p=715

《財經漫遊》菜英文未必沒競爭力

英文好,競爭力會跟著好;但競爭力好,有時候卻未必與英文有關。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到個人身上:你的英文好,當然很棒,但要做個很棒的人,卻未必得靠好英文。

比方說吧,每回去日本,我的英文是幾乎派不上用場的。

不只是日本,從德國大都市裡的小餐廳,到法國小鄉鎮的大賣場,我都很少遇到能說英語的服務人員與老闆。

面對英文,政府們應該擺脫「英文=競爭力」的單向思考。

-

2010-09-07 20:56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10/0120/mil_14244_1.shtml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10/0120/mil_14244_2.shtml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10/0120/mil_14244_3.shtml

放眼世界,除了英语国家,基本上没有那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的将英语教学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

2010-09-08 20:56

http://www.flrchina.com/xueshu/001/071.htm

英语是个“帝国”专家呼吁保护“语言生态”平衡

2000年,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

在印度,甘地早在1908年就发出警告:“给人们灌输英语知识,等于奴役他们。”90多年后,这种抵制英语的斗争仍在继续,有位国防部长甚至扬言,“不把英语赶出印度,”他誓不罢休。

2001年普京总统就签署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

-

2010-09-09 20:26

http://au.epochtimes.com/b5/9/3/7/n2454414.htm
反對英語教學 馬來西亞民眾示威

http://au.epochtimes.com/b5/9/3/7/n2454380.htm
馬國千人大遊行 抗議英語教數理科政策

http://www1.malaysiakini.com/news/99786
八千人突破封锁游行至国家皇宫 警射催泪弹驱散废数理英化集会
这些他们一些穿上主办单位的T恤,同时拉起两幅黑底的布条,分别写着“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母语教育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标语。

-

2010-09-09 21:53

http://www1.malaysiakini.com/news/108072
英文教数理政策终被废除
2012年小学恢复母语教授

-

2010-09-10 20:23

http://news.china.com.cn/txt/2009-07/21/content_18176218.htm

中国应叫停英语热 全民学英语的祸患罄竹难书

一个法国人就算会说英语也尽可能不说,因为他有民族自尊心,有法语的优越感和守护法语的使命感;一个中国人就算不会说英语也要夹带几个洋泾浜单词,连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曲也要拽几句英语,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和与国际接轨。

培养必要的英语人才,与世界对话,而立即叫停目前这种全民学英语的高烧和狂热。也就是,让极少数人专攻英语成为专才,让大多数人远离英语免受其累。

除了少量的外交外贸人员,十几亿中国人聚在自己的国家从事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哪有多少机会用到英语呢?

我们曾经全民动手,大炼钢铁,毁尽山林,炼成许多废铁渣;我们如今又全国动员,苦练英文,耗尽国力,又能指望它练成什么呢?

-

2010-09-12 08:11

1)英語有無用,只不過是個自證預言。

2)根本不可能大量人學到英語,勞民傷財。

香港人拼命學英語,學到的人口有多少?李光耀曾寫書講過,學好兩種語言,IQ 要 110,三種語言要 125 以上。

依我估計,漢英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能學到對方語言的人口只有10~20%左右。歐洲較相近的語言,有25~45%左右。會受語言環境,學習意向,教育制度,貧富等因素影晌。中國大陸那麼惡劣的環境,5%已經太苛求了,所以即使他們學習動機很大也很難成功,嚴重浪費教育資源。亦根本不可能每年增加2000 萬(即每年增加1.5%,10年是15%)。

-

2010-09-12 08:22

印度和菲律賓,窩囊和懦弱不遑多讓,結果就會走同一條路--拼命追趕英語。中國也走這條路亦理所當然。

-

2010-09-12 15:57

中國人也有「積陰德」的說法,所有宗教都被認為是導人向善。導人向善,是宗教在社會生存所需的技巧,否則社會會認為不需要這宗教。所謂導人向善,不如說是騙人向善。但宗教最終有導人向善嗎?歷史並不能證明。

「積陰德」的意思是,做了好事會在陰間積累功德。即,做好事毋須別人知道。
(「陰德」和「陰功」原本意思相同,漸漸「陰功」變了,如見到慘事說「好無陰功」。)

-

2010-09-12 16:15

宗教問題從來不是第三者所可以左右﹐由此可見閣下實在無知並且自以為是﹐老屈老點兼老作。 用人肉炸彈作為打聖戰的工具﹐當事人自有其理據和意義﹐貪生怕死胆小如鼠的中國人當然怕馬也追不到...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09-05 10:26

我講乜你都搵到相反嘅講法,所以你講嘢意義不大。但每當有自殺式恐怖活動,就必定有人指責「這是懦夫所為」,千篇一律。

當然我不認為行兇者是懦夫,他們是勇猛大丈夫。但從宏觀來看,就不是這回事。

甘地先生主張非暴力抵抗英國,有很多印度人支持。但他們自己人永遠傾唔埋欄,自己人打自己人就非常暴力。甘地先生自己就死於暴力底下,非常諷刺。整個民族而言,對自己人十分勇猛的背後原因是對外人怕得要死,他們的的確確是懦夫。中國人比他們好一點,但相距也不太遠,香港問題其實也差不多。


-

2010-09-13 23:13

英语,的的确确成为了扼杀中国人才的巨大毒瘤啦!

中国是一个迷信大国,包括学习英语,都是一种迷信。

http://www.bingbunanji.cn/show.asp?id=348

-

2010-09-14 21:09

語文作育,國之大事—-現代德語的滄桑對漢語未來的啟示
關子尹

要知,大學講堂乃一民族之語言最重要的「作育」場地,往往也是老師的學術思想最能發揮原創性和得以凝聚的場合;更重要者,大學講堂是一民族的學術文化和知識價值跨代傳承的最重要機制。所以,在以本國學生為主的情況下,捨母語而全面英語授課從教育上看固違背語言現實,而從文化政策上看更是「自毀長城」。

把各領域的尖端知識自全球的學術平台汲取回來後,能否把這些知識真的留住,並盡快回哺到中學、小學,乃至廣大的國民大眾中,全視乎大學的一群師生能否以母語把這些尖端知識重溫、思量、講論、爭議和應用。

不少學者認為,當許多語言會相繼被英語壓倒之際,漢語將是為數極少的終於能與英語抗衡的語言。

外語及其所攜帶的知識的吸納,最後必須透過母語作育的內在化途徑才能妥善地落實完成。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61

-

2010-09-15 20:42

盲從英語者想掩飾的歷史:

印度仍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原因...

1947 年,講著流利英語的印度人趕走了英國殖民統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拋棄英語時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義者認為,語言統一是國家統一的重要標誌。 1949年,印度議會制定憲法時,規定印地語為印度惟一的官方語言,並用15年的時間取代英語。這一決定遭到南方民眾的抗議,因為講印地語的人口在北印度佔96.7%,在南方卻不足0.1%。南印度人擔心,一旦印地語成為惟一的官方語言,非印地語地區有被邊緣化的危險。1965 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國紀念日,也是憲法規定放棄英語的日子,印度南方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市等抗議活動,一些印地語標牌被砸碎或塗黑,兩位抗議者自焚。借助維護地區權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黨紛紛發表抗議聲明,泰米爾納德邦的德拉維達進步聯盟表示,若把印地語確定為惟一的官方語言,泰米爾納德邦將宣佈自治。時任總理夏斯特里權衡再三後做出讓步。他在全印電台宣佈了政府的5項決定:每個邦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邦語言;邦與邦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英語或附上英語譯文;非印地語邦可以用英語與中央政府傳遞信息;中央政府機構繼續使用英語;全國文官考試使用英語。此後,印地語和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環球時報 2005-03-21

...的原因--內鬥

要注意的事實是,印度是違反了立國時制定的憲法。

-

2010-09-15 23:27

別在語言迷宮裡迷路—語文規劃與語文作育的再議
—關子尹—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76

-

2010-09-16 17:45

為何總叫中文難堪?──從中大教學語言訴訟到中學教學語言微調

全世界沒有哪個地區不是以母語作為教學語言。

為何我們不可要求留學生學好中文、學好廣州話才來留學?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2577

-

2010-09-16 17:48

中文的煩惱  徐錦堯

香港這所「唯一」的中文大學,日後也有可能成為英文大學。

我也算走遍了世界大部分地方,但還未見過有多少地方不是以母語教學的。

但香港人的中文不怎麼成,英文也不見得好到哪裡。

教署教學語言的微調,一定會慢慢的調到全英語教學

香港,就成了一個由中國人組成卻輕視中文的國際自卑典型。

http://www.cirs.org.hk/voice.asp?id=132

-

2010-09-16 23:17

急於擺脫中文的大學
雷競璇博士

母語教學是香港社會極其令人費解的現象,中大竟然與之同步後退。

母語教育,歸根結底是文化自信心的問題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2480


-

2010-09-17 18:32

美東校友函校董會主席
深切關注中大教學語文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209

-

2010-09-17 21:31

香港的大學,以為打造成一流英文的大學,可以吸引外國留學生。但人人都知香港並非真正的英語地方,英語程度普遍不高,一心想讀英文大學的外國人是不會來港的。這些辦學者和市井香港人一般見識,十分可笑。

中大想改英文,真正的有用是可以爭取內地學生,因為內地人人爭讀英文。可是中大分明是有“中文”二字,就算內地人在中大讀英文書,回家後鄉親父老仍以為該學生是讀中文的。所以中大很難和其他香港的大學搶客。相信中大決策人正密謀改名,刪去“中文”二字,不過中大這場仗相當難打。

中文勢力不弱,打造成中文的大學,反而可以吸引外國人想學中文的人,因為人人都知香港各方面的條件比國內優勝。本地人不喜歡讀中文,那麼外國人來讀,就真是國際的大學了。

-

2010-09-17 22:30

當年老董推行母語教育,初時很順利,人人都認為是民族文化正確。然後不斷打聽自己子女的學校是否例外,對別人表示自己子女的學校因理由ABCDE...,暫不會改用母語教學,無可奈何。隨著時間逼近,發覺事與願違,拼命爭取英語教學。最後被迫改用母語,無處發洩,把問題上升到政治,人云亦云。

-

2010-09-17 23:31

中大變英大
—梁文道—

我也從來不覺得香港人的英文好到哪裏

同樣是前英國殖民地,大如印度小至千里達,都出過第一流的英文作家,而香港呢?

日本。這個國家很奇怪,說它的外語不行吧,偏偏它的外文書譯得又多又快

日本的學術水平高不高?當然高!且看人家拿過幾座諾貝爾獎。那麼日本的大學都用英文教學嗎??當然不!

一所大學用什麼語言教書,看來固然與它的學術水平之高下沒有直接關係,恐怕也不是它能否吸引留學生的關鍵。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114

-

2010-09-18 09:06

全世界沒有哪個地區不是以母語作為教學語言。

東京大學用日文、柏林大學用德文,為何香港的大學就不用中文?

我也算走遍了世界大部分地方,但還未見過有多少地方不是以母語教學的。

母語教學是香港社會極其令人費解的現象


再找一千個理由,香港人也不會改變要求英語教學。理由並不費解。

問:讀醫科將來做醫生,讀法律將來做律師。
答:非也。以讀醫科為藉口學好英文。借讀法律來裝備自己做個英文人。

問:做醫生或律師要面對顧客,不懂粵語實不能工作。
答:誰說我喜歡留在非英文地方工作?不過未能起行,在這裡找些臨時工。

問:以前聽你常說漢語難說,漢字難學。
答:這些理由沒有用,已經過氣。現在流行把「我識英文」四個大字鑿在額頭上。

-

2010-09-18 10:27

徐錦堯:
教署教學語言的微調,一定會慢慢的調到全英語教學

下一個戰場是小學。為及早適應英語中學,小學亦要英語教學。爭取自由民主,打倒官僚,人人一副正氣凜然,當仁不讓,義不容辭。

「香港,就成了一個由中國人組成卻輕視中文的國際自卑典型。」

-

2010-09-18 17:47

[至於香港應該用英語定母語教學﹐ 唔好唔記得香港人母語係粵語/粵文﹐ 並唔係支那普通語/支那中文。 但係香港人從來都冇認同粵文作為一種正統寫作文字﹐ 所以所謂"母語教學"最後寫論文並唔係以母語粵文書寫﹐ 而係以支那中文呢種外語書寫。 既然橫惦都係用外語﹐ 就當然係用英文呢種世界共通語文好過用支那中文。]

呢種講法並唔陌生,並非糞伯個人主張。即以唔知乜嘢係母語為藉口,不如用英文,掩飾真正嘅原因係,見高拜見低踩。

以唔知乜嘢係母語為藉口,不如用英文,掩飾真正嘅原因係,見高拜見低踩。再一步嘅係,刻意安排子女唔學中文。更進一步嘅係,安排下一代明正言順以英文為母語。

所以點解粵語讀講唔同,無人去正視?甚至無故出現“粵語正音”怪事,呢個世上香港獨有嘅現象。都係港人有意無意等粵語問題多多,希望自圓其說嘅自證預言。於是,有人以普統話先係正為理由,有人以英文先係真正嘅正統為理由。

正如修齊治平,或親疏有別,人關心動物多於關心植物,關心生物多於關心死物,關心地球多於關心外太空。自己親人和其他親戚,自己親戚和無血緣關係的人,熟識的朋友和世上其他人,均是親疏有別。

故意混淆英語、普通話、粵語的遠近關係,文化的親疏關係,原因就是高拜低踩,或是向錢看的結果。有奴才心態的人,在社會上可以大言不慚,是鄙視母語的原因。 搬弄歪理掩飾自卑,結果就象黑人覺得自己的相貌不能見人,要整容扮白人,最後白人扮不成,整容變成鬼五馬六(香港人的中文不怎麼成,英文也不見得好到哪裡)。

-

2010-09-18 17:48

香港人嘅母語其實係粵文/粵語而唔係支那中文/支那普通語。

中文/漢文/白話文,是普通話寫成文字,讀文字和說話相同。

粵語/廣東話/廣州話,寫成文字後,姑且命名為粵文/廣東文/廣州文。粵語把白話文讀出,由來已久,不能說不是母語。

-

2010-09-18 17:58

口頭語和書面語有很大分別的現象,亦並非中國獨有。據知,橫跨多國的阿拉伯語文,單獨一國的芬蘭語文,亦有此現象。阿拉伯語文因為地域廣,變化大,以埃及語作為正統書面語。芬蘭因為古今語言同時存在,以古語作書面語。

再進一步講,文字較文雅,說話較通俗,這樣口頭語和書面語不同,是世上所有語文都存在的現象。

-

2010-09-18 22:40

喺中國,店舖名稱無英文就唔合潮流。十年無外國人到嘅窮鄉僻壤亦有英文指示(可能係狗屁不通)。電燈柱貼上好多外語班告白(只教英文)。警局、警車、救傷車,英文字最大最清楚。“出路”和“廁所”只寫英文嘅地方才夠高尚。

-

2010-09-18 22:50

安特比人質事件,以色列人的超能力,盡在世人面前表演,以色列用英文用得很好,盡顯國家威風﹐人種優秀﹐前途無限。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9-13 08:35

以色列人,是在充滿危機中爭扎求全的成功例子。中國人大安主義,無危機感,才會抱洋文化來自鳴得意。

至於你所謂「以色列用英文用得很好」,用了多少?跟據這個相信有誇大數據的維基網頁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English-speaking_population
以色列亦只是 1.37%。這個極倚賴美國,沒有美國就不能生存的國家,1.37% 可以說出奇地低。

-

2010-09-18 22:55

以色列,和比香港的人口還少的挪威和芬蘭一樣,文化弱,不能強求,但遠遠沒有香港人那樣鄙視自己的母語,所以他們的語言仍然迄立不倒。
其實拿波羅的海三國來比較就更好,他們只有一至三百萬人。

-

2010-09-19 00:59

例如﹕”今天等不到巴士﹐唯有坐的士了。“ 只有支那人才會寫﹕”今天沒等到公車﹐只得坐計程車了。“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9-19 00:08

還不是很清楚,這樣相近的語言,能否找世上其他語言作比較?

其實大陸語已經講“打的”,當然是來自香港“的士”。很多大陸語把“的士師機”叫“的哥”,香港話又可能跟隨。這是因為使用相同文字而互相影晌。歐洲語言的分別,和中國的方言差不多,但因文字不同而越走越遠。

歐洲人學能多種歐洲語言,是因為他們是近親語言。中國的各種語言也一樣。語言是親疏有別。

中文大學以中文為母語,並不否認普通話和廣東話有分別,但分別不足以不把中文不視為母語。

-

2010-09-19 14:52

混淆語言的親疏關係,是故意讓英語喧賓奪主的詭計。

根據這邏輯,廣州話是母語,順德話是外語。更可以說,廣州話已經是香港人的外語,因為和香港話已有少許不同。

-

2010-09-19 15:00

百年前,聖雄甘地對英語教育造成印度的慘重損失和無可估量的智力與道德傷害,有精闢的分析。香港是這些現象的重複,是香港政治問題的來由,而並非英國殖民地的中國竟然又想把香港和印度翻版。

不愧為聖雄甘地,中國人要努力學習這位印度人的思想。


http://www.kaoyantj.com/kaoyanimg/article/2005-12/6/2005126152312997.doc

甘地教育思想述评
向蓓莉
抵制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甘地是在英国,并通过英语来认识、了解自己的国家及其宗教的特征和传统的,当他为了印度的独立,成为大英帝国的主要叛逆者,他仍然没有忘却英国人民及其思想传统给他的启迪。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仍然表示他从来没有反对过英国人或任何西方人,英语也不会从他的知识库中驱逐。他所反对的是英语超出了它所应该占据的地位,印度不能把它作为国语或教学语言。

甘地认为,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殖民教育政策给印度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和“无可估量的智力与道德伤害”。英国殖民者给印度儿童从小灌输英国文化,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英国的殖民统治,这种文化统治比政治统治的影响更为长久。1947年7月31日,甘地在一个祈祷会上发表演讲,提到一位印度读者用英文给他写信,他就此评论说,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已经结束了,但印度人已经习惯了被奴役,以致于他们仍旧不能摆脱英语的影响,英语语言的征服较之英国刀剑的征服,是更恶劣的奴役方式。[ Gandhi,“Speech at Prayer Meeting”,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hatma Gandhi, v33,p472. ]这种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崇尚西方文化的亲英分子,维护了“英国统治”。甘地认为,“印度人如果从小就训练他们的孩子用英语思想和谈话,那就等于背叛了他们的孩子和国家。他们剥夺了孩子继承本民族精神遗产和社会遗产的权利,致使他们无力为国家服务。”[ 甘地著:《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杜危、吴耀宗合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72页。]

其次,英语作为教学语言阻碍了印度儿童的智力发展。学生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学习英语,然后才能学习其他课程,从而阻碍和延缓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甘地认为,如果将教学语言从英语改为学生的母语,学生在7年之内就可学完中小学所有课程,而不是11年,[ Gandhi,“Discussion with Educationists”,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hatma Gandhi,v66,p117.]而他也可以因此在为群众服务方面做出更多和更大的贡献。

再次,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民族语言在校园里被禁止使用,妨碍了印度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传输,削弱了印度的民族根基。受过英国式教育的学生与印度传统文化疏远,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家人逐渐格格不入,成为陌生的家庭成员,其母语词汇非常有限,所以在讲话时他们往往不得不借助于英语词汇甚至英语的句子, [ Gandhi,“Letter to Narandas Gandhi”,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hatma Gandhi,v67,p162.]致使他们与家人之间产生隔阂,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道德伤害。

甘地认为,运用民族语言是民族自尊的象征,当民族语言在国家教育制度中获得了公正的地位,成为学校的教学媒介,印度人就会恢复自尊。语言还将有助于民族自治。他认为,如果印度人对其民族语言失掉信心,这就是对自己信心不足的标志,是衰落的标志。任何一种自治的方案如果不尊重印度先辈所说的语言的话,就不能使印度成为自治的民族。从语言的问题出发,甘地呼吁印度人必须对印度文明有信心。他认为,尽管印度的气候、景致和文学可能都比不上英国,但印度必须在她自己的气候、景致和文学中获得繁荣,依靠模仿欧洲是永远也实现不了印度的自治的,印度人必须建立自己的遗产。通过分析作为印度国语的条件,甘地评论道,印地语满足作为国语的要求。英语则只能作为诸多语言中的一种教给学生,并用于外交事务及国际贸易。[ See Gandhi, “Constructive Programme”, Homer A. Jack, The Gandhi Reader, A Source Book of His life and Writings”, Samata Books, Madras, 1983.]

-

2010-09-19 15:02

把甘地先見之明總結:

- 英國以文化維護和鞏固英國政治統治,文化統治比政治統治的影響更為長久。

- 印度人已經習慣了被奴役。英語語言的征服較之英國刀劍的征服,是更惡劣的奴役方式。

- 英語教育制度培養了一批崇尚西方文化的親英分子。

- 背叛了自己文化和國家,剝奪了孩子繼承本民族精神遺產和社會遺產的權利,致使他們無力為國家服務。

- 學生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學習英語,然後才能學習其他課程,阻礙了兒童的智力發展和知識獲取。

- 妨礙了印度語言和文化的學習與傳輸,削弱了印度的民族根基。

- 學生與家人之間產生隔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道德傷害。

- 運用民族語言是民族自尊的象征。當民族語言成為學校的教學媒介,印度人就會恢複自尊,有助於民族自治。

- 盡管印度的氣候、景致和文學可能都比不上英國,但印度必須在她自己的氣候、景致和文學中獲得繁榮。

- 英語只能作為諸多語言中的一種教給學生,並用於外交事務及國際貿易。

-

2010-09-19 15:03

再幫甘地補充:

- 民族懦夫受鼓舞。奴才登堂入室,奴才大言不慚,奴才高薪厚祿。

- 英語惡性循環成上為流社會象徵。人人追逐上流社會象徵,鄙視低下階層,社會風氣腐化,貧富懸殊。

- 純粹浪費教育資源,難以訓練外語翻譯人材,實質防礙與世界溝通。

- 擅長語言文科的人才可進入高等教育,理科人材被排擠。女生容易入大學。外行管內行。科技永遠落後。

-

2010-09-19 20:54

甘地:學生與家人之間產生隔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道德傷害。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9-19 15:02

分析甘地這點。

不知道印度現況是怎樣。香港則是學生和父母均是盲從英語的兩代,隔閡出現在爺孫之間。不過隨著脫離英國時間日久,學生新一代,和家中盲從英語的舊一代,會出現隔閡。

-

2010-09-19 20:59

[網上文章轉載]

世界最難學的語言﹐我告訴你吧!!

聯合國公認"俄羅斯文"是最難的官方語言。

而中文有分"簡體字"和"繁體字"那當然是繁體字比較難拉!!它聽說也是世界公認的最難語言。

第一個回答者說英文比中文難, ...
dukelasingh 發表於 2010-9-16 08:53

出自無知學生哥手筆,無謂浪費時間反駁,單「俄羅斯文...冠詞也很多」就是錯的。

不久前中國人還拼命學俄語,當時有無講俄語很難學呢?現在連俄語基本知識都錯,竟然無人知(網上找到這文章有很多人轉載)。中國人學外語,學完就忘,根本是個國際大笑話。現在笑話換個形式,繼續上演。

-

2010-09-19 21:09

洋人的迷信,天堂是獎賞,地獄是懲罰,中國迷信的陰間怎能雙提並論呢?或許拿天主教的煉獄來比較一下。

「陰功」的意思是有變的。「無陰功」原意是批評做了傷天害理事情的人不能積累功德,漸漸被誤解「無陰功」是指那件事情,所以好多時失去了「無」字,例如說「真係陰功」。

-

2010-09-19 21:34

日本的大學課程「言語比較論」裡,
有列出在"文法"上堪稱世界最難的語言的前10名排行榜,不妨參考看看!

(1) フィンランド(芬蘭)語
(2) ロシア(俄羅斯)語
(3) 日本語
(4) 朝鮮語
(5) チェコ(捷克)語
(6) ポーランド(波蘭)語
(7) セルビア(塞爾維亞)語
(8) ドイツ語(德)語
(9) 英語
(10) アラビア(阿拉伯)語

判斷標準是以以文法上的格變化、單字的不規則變化程度、助動詞數量為主。

(網上文章)

-

2010-09-20 21:23

中文大學這麼輕易廢棄母語教育嗎?
—孫述宇—

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p=112

-

2010-09-21 20:56

印度关于抵制英语的争论

最近以来,印度出现了一股抵制英语的浪潮,它波及20几个城市。倒如在北部的台拉登市,百余名抗议者聚集在有着55年历史的牡恩学院门前,用印地语高呼 “废除英语、使用印地语”等口号。这次示威是由一个名曰“雅利安社团”组织的。这股抵制英语的浪潮由北方邦首席部长充任主谋。早在去年3月问,他就规定自己邦内的所有官方书写文函里使用印地文。这一举动必然在印度各地产生不同反响,因为这个国家有着多达3300余种方言,其中有15种主要方言在各个邦流行、67种方言被各类学校教学时所使用,所以从30年代开始,就语言问题时而爆发各种示威和骚乱。

印度独立后的第三年即1950年,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印地语作为国语,并把英语作为混合共同语允许继续使用15年。但是,自1965年起,南印度的泰米尔那杜邦率先对印地语发难,迫使邦政府依然把英语作官方的合法共同语言。现实的情况是:在印度的议会、政法机构、高等教育、商业和工业领域里,英语还是合法地通用着。但主张抵制英语的人认为印度正生起一种语言种姓制度。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差使只给予操英语的高贵阶层。这种外来语言损害了90%的印度人的利益。

不久前,在流行印地语的十邦的首席部长联合召开会议,要求总统、总理和所有邦首席部长一致戒用英语,关闭专以英语教学的私立学校。不过,在南部和东北部地区邦当局对印地语却妒恶如仇,他们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卡诺特语、孟加拉语作为替代英语的语言法令。泰米尔那杜邦一位议员当众把辛格总理以印地语为首的致各邦首席部长信撕毁。反对抵抗英语的人士表示:占印度人口40%的讲印地语的社会势力,企图以抵制英语的形式把印地语在全国推行。

为了消除这种印地语妄图占主导地位的威胁,北方邦首席部长最近特意走访南方的两个邦,阐明他的主张并非是只以印地语,而是以15种法定的邦语来取代英語。然而,这样的主张被一些议员斥责为使印度的语言处于混乱状态。他们还认为:只有英语是印度各邦人民相互沟通的语言工具。抵制英语的后果,将使印度南北鸿沟扩大,造成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者的矛盾深化。况且,从社会调查看,英语的使用在印度日益广泛。在邦议会的3100位议员和中央议会的760位议员中间,三分之二的人毕业于以英语教学的学校。印度全国也有许多人学英语,现在英语岛学小册子初版年销售量在一百万册以上,各种英语会话班登记备案的有 2700多个。所以,一位颇有影响的印地语人士认为:北方邦首席部长如果禁止英语流通,只会伤害自己邦内的人民利益。

(史君明译)


这种外来语言损害了90%的印度人的利益。

-

2010-09-22 17:21

達卡有座語言運動紀念碑
黄粱梦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a1f0bf442f7e9dc

-

2010-09-25 10:25

呢啲生動廣東話字,翻譯為普通話好難,翻譯為英文就更難:

長時間放在陰暗潮濕不通風處,使變質或發酵:罯生草藥、罯臭

液體從小孔噴出:水管壞咗,咇水出嚟(水管壞了,噴水出來)

嶙峋突兀:岩巉(表面突兀不平,指難看)

拖延:揼時間(拖時間)

水聲:沊一聲跳落水

刺、捅:厾穿個窿(捅個窿)、厾背脊(打小報告)

戽水(往外潑水)、戽被(睡覺踢被子)、戽棋(下棋時快要輸的時候推翻棋盤不認賬)

觸着硬的不平的東西,或被硬物頂着:石仔哽腳、有嘢哽住我背脊。

擏住擏住噉入去(小心翼翼地進去)、擏惜吓啲嘢啦(愛護一下東西吧)

找人:刮佢出嚟(找他出來)

(刀)等架在脖子上:個賊用把刀降住我條頸

掖高褲腳(把褲腿卷起來)

凝固成固體或弄干水分:豬油瓊咗、瓊干水(把水分去掉)

逗,主動招惹:嘍佢講嘢

用細長的東西攪拌:撩吓杯咖啡(攪拌一下咖啡)

拉,扯:掹衫尾(扯着衣服下沿)

長度單位,手掌張開,拇指跟食指盡量遠離,此時拇指尖到食指尖的距離為「揇」:個窗有一揇咁長

揉搓:挼乾淨件衫(把衣服搓乾淨)

內心憂鬱,不舒暢:心悒

折彎,折斷:拗斷條樹枝、拗柴(腳扭傷或斷了)

偷偷瞧:睄佢幾眼(瞧他幾眼)

用手指抓:隻貓搲損咗我(貓把我抓傷了)、搲開件衫(扒開衣服)、搲銀(賺錢)

重物壓於上:嚿石磧住隻腳、大石磧死蟹

-

2010-09-25 23:53

中文大學這麼輕易廢棄母語教育嗎?
—孫述宇—

網頁編者按:校友關注組為籌備出版《令大學頭痛的中文》一書,訪問了孫述宇教授,孫教授由此才注意到中大校方發出的雙語政策報告書諮詢稿,閱讀後主動提出寫文章回應 ...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9-20 21:23

孫先生所說的是,英語教學擁有優質資源,優秀學生,但事實卻是母語教學的優勝。

正如聖雄甘地所說:學生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學習英語,然後才能學習其他課程,阻礙了兒童的智力發展和知識獲取。

這理論有用嗎?無用。因為人人認為求學不是求學識,而是要做個英文人。學生家長無興趣知道學生學了什麼,只要知道學生學了英文。

問:讀醫科將來做醫生,讀法律將來做律師。
答:非也。以讀醫科為藉口學好英文。借讀法律來裝備自己做個英文人。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9-18 09:06

現在中學母語教學無法推行,中大也改為英大。那麼究竟母語教學是好是壞,將來連證據都沒有了。

-

2010-09-25 23:54

學生家長無興趣知道學生學了什麼,只要知道學生學了英文。

將學英文願望推落下一代,自己就安心睇中文台,睇中文電視劇,睇中文報紙,聽中文歌,流漣中文論壇,打吓牙較,鼓吹吓學英文...

-

2010-09-26 01:08

在窮國,例如印度,英語是上流社會象徵。在富國,例如德國,英語是知識分子象徵。求學想走捷徑,拿這象徵裝扮就可以了。

為什麼吸煙?因為吸煙會上癮,所以吸煙人數比例和年齡成正比,因此青少年誤以為吸煙是成熟象徵。

某地方特別多工傷意外,很多人手腳傷殘。殘廢是不能復元的,所以殘廢人數比例和年齡成正比,於是很多人自殘身體來裝扮成熟象徵。越來越多人殘廢,殘廢人發展出殘廢就是有型有格文化,更多人自願加入殘廢行列,人人想擁有殘廢象徵。

-

2010-09-30 18:02

莊耀洸:主流政策判論掩蓋法理?評中大教學語言司法覆核判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3006

-

2010-09-30 18:08

本條例可引稱為《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弁言
......
(e) 現宣布香港中文大學(其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須繼續——
(i) 協力於知識的保存、傳播、交流及增長;
(ii) 提供人文學科、科學學科及其他學科的正規課程,其水準當與地位最崇高的大學須有及應有的水準相同;
(iii)促進香港的民智與文化的發展,藉以協力提高其經濟與社會福利︰

-

2010-10-01 08:08

人網懼漢症患者進退失據一覽表:

否認漢字只有幾千常用字,見勢色唔到就搞笑講反話。

又認為英語嚴謹精確,又認為英語簡單容易。

讚同中國全民學英語政策,又狂吠中國的所有政策。

揶揄中國文盲率高,又認為中國人無須學好無用的漢語。

認為漢字難學,中國文盲率高,不得不誇大中國GDP,不得不稱讚中國的教育制度做得很好。

認為中國只不過誇大經濟,卻又認為人民幣必須大幅升值來反映經濟強勢。

中國人是否智商高?當然一方面否認,一方面又擁護洋人的學術研究。又想否認是中國人,又想自認是高智商一族。

認為中國人質素低,又不斷顯示自己質素比別人更低。

-

2010-10-01 20:41

中共對北洋人怕得要死,不敢討回被霸佔的領土,為阻止民間發聲,推行俄語教育,培養民間媚俄風氣。為掩飾中共在文化上對西洋怯懦,現在推行英語教育。若不是華人對釣魚台一直反應強烈,相信中共早已推行日語教育來維護“中日友好”。

-

2010-10-02 10:38

香港回歸,英國留下千億儲備,建設了玫瑰園機場。澳門回歸,庫房空虛、黑社會橫行、千瘡百孔,人民收入和資產遠低於香港。十多年來,香港人借争取這樣那樣,實質發洩不滿意要英國人離開。澳門人安心發展,十年後,人均收入世上數一數二,政府有錢派。不是崇洋不崇洋問題(英葡都是洋),也不是智商高智商低問題,是香港人戀棧英國,是食古不化問題,即使開賭的澳門,人民素質亦比香港好。

-

2010-10-10 08:47

常常聽到港人指菲傭的英文說得不準,打工當然不敢反駁老闆。但其實賓妹的學歷很高,不見得英文比香港人差。香港人自以為是,盲目以英文好為榮,不甘窮困的菲律賓人把香港人比下去。


甘地:印度人已經習慣了被奴役。英語語言的征服較之英國刀劍的征服,是更惡劣的奴役方式。

-

2010-10-10 08:49

殖民地長大的香港人,被英國刻意阻止得到大學教育。


甘地:學生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學習英語,然後才能學習其他課程,阻礙了兒童的智力發展和知識獲取。

-

2010-10-10 08:52

拼命死攬住英文不放,分明是放棄努力,放棄自己的尊長,以為可以走捷徑,打擊了自己的威望,以依附權貴醜陋的行為視為光榮,做國際小丑。

死攬英國的香港人就輸了給澳門人,不到十年就立見眞章。


甘地:運用民族語言是民族自尊的象征。當民族語言成為學校的教學媒介,印度人就會恢複自尊,有助於民族自治。

-

2010-10-11 20:40

与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探讨全民学英语

三十多年来,三分之一的时间化在英语学习上,抹杀了一大批人才。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又是一个教育弱国,人均教育经费排在世界各国150名之后,而国家却每年从有限的义务教育经费里拿出几百亿乃至上千亿强势推广英语教学,巨大的投入与低效,无效的产出,90%的人是无用的,甚至是灾难性的,那就是错误的。

世界上的科技大国强国无一不将钱投在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上,开发自己的新产品上,使自己的国家民族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偏偏中国不是。

在非英语的国度里有英语及外语天赋的人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三,百分之九十七的学子是不适合学外语的,只能是陪太子读书!中国学子从小学起聪明才智就被你们一点点开始抹杀了。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7/21/60/5_1.html

-

2010-10-12 20:56

印度有數學天才

拉瑪奴江 Ramanujan
一八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拉瑪奴江誕生在南印度淡米爾一個沒落的貧窮家庭中,父親是一家布店的小職員。拉瑪奴江小的 ...
童言無忌 發表於 10-10-2010 19:12

Ramanujan

* He was born on 22na of December 1887 in a small village of Tanjore district, Madras. He failed in English in Intermediate, so his formal studies were stopped but his self-study of mathematics continued.

-

2010-10-16 00:54

中文的“量”字,通常是作“數量”的簡稱,並無問題,至多可說“質量”簡稱“質”,兩者不對等罷了。或說“質量”不應該用個“量”字。其他如”電量“等等,意思也是”電的數量“。

-

2010-10-16 00:57

“高鐵”一詞就十分有問題,似乎是台灣興建高鐵後流行起來。“高、低”只不過用來比喻“快、慢”,不能以“高”來簡稱快速。應叫“快鐵”或“速鐵”。雖然“快速”和“慢速”都有“速”字,但單一個“速”字可代表“快速”,像“量”代表“數量”,例如“速遞”。

-

2010-10-16 00:58

同樣問題,highway。

-

2010-10-16 09:33

推敲一下。

原本是一個“量”字,然後擴展,”力的量“﹐”能的量“﹐”熱的量“﹐”重的量“﹐”電的量“,以及”質量“﹐”份量“。為了分別,原本的”量”字,加叫“數量”。

這麼多的“量”,主角實得兩個,“數量”和”質量“。“數量”簡稱”量“,”質量“簡稱”質“。

-

2010-10-16 23:29

英文有所謂 5w1h, 5w2h 或 6w1h,即 who, whom, why, what, where, when, which, how, how much。主角實得兩個,what 和 which。

-

2010-10-17 02:02

when 就是 what time 或 which time
who 就是 what person 或 which person
why 就是 what reason 或 which reason
等等。

what time 或 which time 是有分析性,when 則是一個死記的新字。

很多人以5w1h, 5w2h 或 6w1h 來分析問題,亦即以英文裡有的字來分析,沒有的字就忽略,唯英文馬首是瞻,笑死人。

what kind, which business, what height, which weight, what color, which method, 根本數之不盡。

-

2010-10-17 02:09

when 何時/哪時
who 何人/哪人
why 何解/哪種理由

漢語明顯容易之外,還不會造成誤解,以為問題就只有5w1h 或 6w1h 那麼少。

-

2010-10-23 18:34

以為 touchstone 係 touch + stone (摸吓舊石)
以為 aeroplane 係 aero + plane (空氣平面)
以為 bullhorn 係 bull + horn (一隻牛角)
以為 paperback 係 paper + back (張紙背面)
Nigerian 發表於 2010-10-17 02:02

這是英文的低質素表現,充滿不合理,及造成學習困難,閣下十分了解,不過想用歪理來狡辯。中文的“高鐵”很大可能是模仿英文的無厘頭詞語的陋習而來。語言學裡亦把英文法文歸屬非理據詞匯。

初時香港是跟日本用“地下鐵”一詞,後來在立法局討論這詞是不對等的,之後改用“地鐵”或“地下鐵路”。而英文“MTR”是因為歐美社會並無通用及合理的詞來表示地下鐵路,metro,subway 等詞,根本不知所謂。

-

2010-10-23 18:50

whxxx/how 等字,主要只有 what 和 which 兩字。what 是從無限數目揀一,which 是從有限數目揀一。

why = what/which reason
where = what/which place
when = what/which time
how = what/which way
how much = what/which amount

reason、place、time、way、amount... 可以有無數個這類問題。所以5w2h只是盲從英文,只從英文字裡找問題。

-

2010-10-23 21:08

把不對稱「地下鐵」修正為「地鐵」,可見中國語言注重合理。

subway 是什麼?難道不能是地下行人道或地下污水渠?

Metropolitan Railway 變成 metro,比「地下鐵」更惡劣。

水力發電,hydroelectricity,hydroelectric bill,hydro bill。哈,究竟是交水費還是交電費啊?見微知著,英語輕視語言合理性。

-

2010-10-31 10:35

李怡(1936年-),原名李秉堯,廣東新會人,香港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李怡」是與太太麗儀談戀愛時取她名字的諧音而用的筆名。也用齊辛發表文章。童年時住在北京及上海,1948年移居香港,在左派學校讀書,早年嚮 ...
童言無忌 發表於 30-10-2010 10:13

由此看到李先生從來也不是“中共走狗”。“嚮往社會主義”並不等同是“中共走狗”。當然“嚮往社會主義”這個夢也有夢醒的時候。李先生夢醒﹐可喜可賀。
steandric1 發表於 2010-10-30 20:40

“嚮往社會主義”並非就是錯,是過分幻想,至少並非大錯。

問題是,當嚮往的時候,中共政權做什麼是都是對的。當夢醒的時候,中共政權做什麼都是錯的。明顯是一種無恥的狡辯,以為這樣就可以掩人耳目。

再進一步是把中共政權所做的事都歸咎在中國的文明上,中國人都是劣等人種。那麼錯的不是中共了,明眼人都看得到這是說反話來掩飾自己進退失據,根本欲蓋彌彰。認同中共反中華文明的走狗,不滿現在不再反中華文明了。

那些批評中國的人,只不過是暴露自己的缺點。對外不敢吭聲,對內就不斷互相惡鬥。他們自己才是最劣等中國人。

這位李生,他不能掩飾他過去所做的事。但很多非公眾人物,滿以為無人知道他們過去,捉中共這隻過街老鼠來猛打,自己就站在道德高地。

-

2010-10-31 10:39

“嚮往社會主義”並非就是錯,是過分幻想,至少並非大錯。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10-31 10:35

這類過份理想的思想,不需在西洋找,中國自己也有。偏要拿洋人東西,是對中國自己極度自卑表現。當這些洋化思想通通失敗,當中共也有需要擺脫這些思想,中共走狗就調轉槍頭,高舉反共旗幟。

-

2010-11-06 09:11

盲目崇洋,極度無知:

改用西洋星期曆法,七在中國是禁忌。

跟洋人結婚穿白色婚莎。中國人紅色是婚禮,白色是葬禮。紅白相沖。

香港人人趕潮流改個英文名,把暱稱當名字用。無人知道洋名是有暱稱(nickname)這回事。

-

2010-11-07 00:46

香港人人趕潮流改個英文名,把暱稱當名字用。無人知道洋名是有暱稱(nickname)這回事 ...
童言無忌 發表於 2010-11-6 09:11

香港人改英文名,就像星加坡英語一樣,學英語學下學下變成另一種英語。模仿洋文化,模仿模仿變成一種新文化。全中國人都學英語的話,更不可能不是發明一種新語言。比英語人口還要多幾倍的中國人都「學」英語,根本無可能。

-

2010-11-07 17:46

《鍾祖康語錄》
 ...
Nigerian 發表於 7-11-2010 04:00

鍾生,中國人當然問題多,難道其他民族就沒有問題?中國人自貶自殘自卑自賤的個性,世界一流,正好乎合閣下的性格。似乎閣下猛批猛批,是批中了你自己。及早拿外國藉,放棄中國藉,然後猛批中國人,很聰明了。通常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

-

2010-11-07 17:52

李生,閣下現在好像正氣凜然,把中國共產黨批到一文不值。但是當年閣下力捧中國共產黨又是什麼原因呢?有沒有拿出閣下以前的文章逐一檢討一下,錯了什麼地方?如果沒錯,是什麼環境改變了?不要以為讀者都是無知,可以蒙混過關。

-

2010-11-07 21:14

盲目崇洋,又不知道什麼是暱稱,人網有人連欠債還錢都不了解,香港人的通識實在差劣。

不如講下一些常識。現在流行講讀心術。世界各身體語言學者研究出:

1.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北歐、愛沙尼亞、澳洲
2.法國、中國、愛爾蘭、印度
3.中東、拉丁美洲、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一些亞洲國家

第1類民族不喜歡身體接觸,不要隨便拍日本人膊頭。第3類民族相反,第2類民族在中間。

此圖是一身體語言,表面上是互相歡迎,但遷就俄人習慣,已經顯示了是誰控制誰。

-

2010-11-14 17:36

當年列寧曾承諾退還霸佔中國的土地,到史太林已經反口。

中國人掩飾害怕洋人,以為以德報怨,洋人就投桃報李。實際他們只會步步進迫,不斷欺負中國。中國人當然夢醒了。

但到現在很多人仍盲目崇洋,自己一廂情願,以為會得到什麼。以反中國來向西洋諂媚,以反中共來掩飾其實是反中國。

-

2010-11-14 21:28

什麼是黨國不分?

愛國就要愛黨 -- 黨國不分。

換另一說法:憎黨就憎國 -- 黨國不分。

借反中共為藉口,用來掩飾實質是反中國 -- 黨國不分。

把中國經濟歸功於中共的「改革開放」,同樣是黨國不分。
(自貶自賤自卑自殘,及對共產主義幻想,是中國國勢低落的原因。所謂「改革開放」只不過是放棄了這些東西,並非改革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