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以為拿了別人文化可以挽回自信

原標題:try our breast:英文學不好,是中國人的恥辱嗎?

-

問:有多少英國人認為中文學不好是他們的恥辱?
答:當然很少很少,人人都知道。什麼是恥辱,中國人就很少知道。

問:有多少香港人認為要學好中文?
答:當有外國人在港說粵語時,例如音調不準的印巴人,附近的華人就跟隨說音調不對的粵語,因此印巴人也無法說好粵語。香港人對外人表明中文不須學好。

問:批評別人英語說不好的人,自己的英語是否說得好?
答: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不同音的[they, day]、[bad, bed]、[go, goal]等等,他們大都無法分得開,但本來是同音的“ICQ”和“I seek you”,他們說來說去都不同。

http://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4291&extra=page%3D1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248800-1-1.html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6943148&extra=page%3D1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717642-1-1.html

-

2008-09-14 00:28

“b”,“e”,“s”,“t”四個音,“b”和“e”是粵音裡沒有的,港人由幼稚園到大學都學英文,能夠說得準“best”字的,0.1%也沒有,美國人聽來誤以為是“past”字。

那麼多人居然批評別人“best”字說不對,真係都唔知個醜字點寫,幾多筆劃知唔知?(借用毓民的說話)。

-

2008-09-14 11:26

為什麼說外國語言有口音?因為自己的母語先入為主,形成一種偏見,擾亂對外語的觀感。宗教和政治也相同,但宗教演變至今,出現了「信仰自由」、「政教分離」等觀念。即是說,偏見不能改變,不如互不干涉,各人信自己的,天下太平。可是政治沒有這種智慧,天天爭拗,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信念。政治信念,說穿了,只不過是各人的成長環境形成的偏見罷了。

-

2008-09-17 18:39

(1)高薪厚職的人要英文好
這是香港人對英文不合理的幻想。沒有證據顯示行政長官高級特別助理需要英文,一個人的能力和懂不懂英文無關。

(2)高權力的人要英文好
那麼胡錦濤是否要懂十八種外語?布殊要懂廿八種外語?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和辦事能力,不是人人有能力學好外語。

(3)中大碩士應該英文好才能畢業
不錯,但這是上述的不合理幻想形成的教育制度。

(4)陳某人的英語達不到碩士畢業的水準
不見得。在非英語的地方學英文,人人也是差不多的水準。布殊可以不學中文,中國人也可以不學好英文。

(5)陳某人說try our breast
認為別人說英語不準的人,自己的英語也不準,他們只不過發現別人的錯誤和自己的錯誤不同。

-

2008-09-20 23:19

(1)究竟是認為要學外語,還是只學英語一種?很多人是偷換概念的。如果分配每十萬港人學一種外語,任何外國人來旅遊或經商都感到方便。學外語,結果卻是只學英語,其原因是英語有身份象徵,以學外語為理由作辯護。

(2)能夠直接接觸外國的第一手資料當然很好,但這是做不到的,世界並非只有英語,其他語言文化資料還不是通過翻譯嗎?倒不如退而求其次,設立好的翻譯制度。而事實是,無論學校知識、圖書館、每天的外國新聞,無論新或舊,無論快或慢,都是以大量及高速翻譯來完成的。

(3)人人爭學英語的結果是嚴重浪費學外語的資源,學了的英語離實用的水平很遠,飛機師也不例外。大陸長期有報導翻譯人員有九成的空缺,當中是包括英語的翻譯。人人爭學英語實質妨礙中國人接觸世界。

(4)如果說因為中國落後,更應該把外國的文獻翻譯。人人以為自己能看英語,阻礙漢語文獻的增加。

(5)人人學英語的結果不是學好英語,而是以訛傳訛。因為接觸不到第一手資料,教英語的人本身也是學錯的。人人學英語的結果不是學好英語,而是創造新品種英語,如粵式英語。

-

2008-09-23 00:32

be 怎解,網上比較難找答案。在網上搜尋器打入“希臘哲學 存在”,找到這網頁:
http://www.philosophyol.com/pol04/Article/western/w_ancient/200504/1716.html

或許這網頁不易看得明,先看些經典語句的經典翻譯:

拉丁文:Cogito Ergo Sum.
英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中譯:我思故我在

英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中譯:或生或死,這才是問題。

那麼,“he is police”譯作“他是警察”,是不是不協調?

be, am, are, is 的意思約是:存在、有、出現、顯示等等。

分釋一下:

他 是 警察:主詞 及物動詞 受詞
he is police:主詞 不及物動詞 補語
結構極不相同。意思大約是:他存在。怎樣存在?他以警察的形式而存在。

a dog is running的意思大約是:一隻狗出現在running的狀態。
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想,所以我存在。因為我會思想,所以我知道我是存在的。
to be or not to be:存在或不存在,即生或死。
being(如human being)是指存在物,即中文“東西”。

再看上述網頁會清楚一些。

「亚里士多德把第一哲学定义为研究óν之为óν(being as being)的学术。从此西方学术就一直把óν(being)作为表示存在的中心概念词。」這句話也對也不全對。“存在或不存在”,是西方學述的中心思想。但“存在或不存在”也是印歐語人牙牙學語就掌握了的說話和思想方式,並非高深莫測,一般學歐洲語言的人都有些了解。但大量中國人學英語,而中英兩種語言的分別很大,結果把英語強行歪曲。

功課:to be is to be perceived,這句有三個verb to be,解釋其意思。

-

2008-09-23 18:03

我想He is a policeman是單獨指某人做什麼職業,he is police 還有其他用途的,police可代表警方(或要加上the)。這裡我只不過隨便舉兩個例子
subject+be+noun
subject+be+adjective
歡迎指正,互相學習。

-

2008-09-23 18:13

“be”這個字小孩子也會用的,不必故弄玄虛。

中國兒童說“A是B”,有兩個意義,“A等於B”或“A屬於B”。(這裡出現一個中國哲學問題:白馬非馬。)

印歐語的兒童說“A is B”,意思是“A出現於B的形式”。本來很簡單,但哲學家把 be 字不斷向外伸延,一般人也不知他們討論什麼。

-

2008-09-23 18:16

香港人說“他們拍拖”,其他語言的人一般說“他們約會”。你說,有什麼不同,不就是形容他們正在談戀愛嗎?你是對的,但“拍拖”和“約會”,具體內容不同。

一個外國人來港學廣東話,人們告訴他“拍拖”即是“約會”,他一世也分不開,是沒有問題的。一個國語人來港學廣東話,人們告訴他“拍拖”即是“約會”,他還是看得出有些分別,因為他懂得“拍”和“拖”兩個字。

-

2008-09-24 21:39

拿一種別國的語言來作為我國所有人的求學及就業的標準,是歷來最大的恥辱。而對學此語言的要求實際上遠比學自己的語言高,不斷的否認和掩飾,是人類最大的虛偽。

-

2008-09-26 17:15

西方哲學在研究本體論時,反覆討論be/óν(on)字的意義。

使用清濁相對或使用to be的人口遠比漢語人口多,應該是很普通的常識,在盲目崇拜英語的社會,這些常識好像變成秘密,以訛傳訛,人云亦云。

大量人學英語的結果是炮制一種新的洋徑濱英語。瘋狂學英語才是閉關鎖國,企圖追求西方價值,卻流於表面和膚淺。

-

2008-09-27 01:31

能夠直接接觸外國的第一手資料是很好的,但有多少港人學外語呢?(這裡是指非英語的外語,港人幾乎都不把英語視為外語了。)香港人以至所有中國人很少很少學外語,外國的資料大都是經英語再翻譯,即是第三手資料。

每天的外國新聞,都是第三手資料,因為傳媒機構沒有人懂外語,只能從英語新聞社翻譯。更重要的是,這第三手資料經英美人過濾,我們被他們的政見篩選。除了大是大非(例如入侵伊拉克)問題外,我們全採用英美人的偏見。

還有是移民和留學,只能局限於美英加澳紐,因為我們只懂英語,這是所謂懂英語就放眼世界嗎?美加澳紐四個英語國家,漢語均排行第三。漢語國際地位低的原因是中國人自己踩低自己語言。

-

2008-09-27 22:33

這是我在大陸的論壇看到的討論結果。希望兒子入大學的仍遠比希望女兒入學的多,可是兒子卻不爭氣,很少能考入大學。大家都知道,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如果規定入大學要物理科及格,必然使能入大學的女生大幅減少。但現實是中國強迫學英語,但礙於民族氣節不能說可以不學漢語,大量語文科學習趕絕了男生。只要英語及格就可入大學,可揀選任可科目,出來社會工作,尸位素餐。由文科的人擔任理科的工作,所以中國科技那麼落後。

台灣空難特別多,原因也可能在此。當飛機師的要求是英語能力良好,其他能力的要求均要讓位。

香港好一點,只要英文,中文可有可無。很多人拼命為英語勢力護航,死不要面。香港沒有高科技工業,不說自明。

日本的外國科學期刊,馬上就有日語版上市。日本科技不落後,有目共睹。

-

2008-09-29 06:47

這個論題「英文學不好,是中國人的恥辱嗎? 」是一蠱惑招,吸引很多人,很氣憤,來說兩句。事實有沒有人說「英文學不好是中國人的恥辱」?99.99%中國人不會說,大概他們都知道醜字怎寫。但不說不代表是真的,因為中國人是個大話民族。

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必須學好英文,才能晉身高層,像入大學、做高官等。這些高層為什麼要英文呢?因為這是這些機構要求的進入條件。為什麼設立這些條件?因為社會各界認為高層是應該懂英文。

這根本是循環論證的詭辯,而且已由高層擴展到中層,再向低層邁進。當我們變成了英文社會時,這套理論用不著,到時再搬出另一套邏輯。

中國人的大話可從母語教學看到。母語教學其實是指「中學」的母語教學,因為大學用英語,所以最好先行在中學改用英語。為什麼不說清楚是指中學呢?因為要逃避一連串的問題:
- 為什麼不弄清楚,大學用英語教學的原因是什麼?
- 當中學改用英語後,是否小學又先行改用英語?
- 當小學改用英語後,是否幼稚園又先行改用英語?
- 當幼稚園改用英語後,是否乾脆從幼兒開始,把母語改為英語?

最奇特的是,推行母語教學的官員說,母語教學的目的也是為學好英語。但也沒有辦法,不這樣說母語教學便無法推行。教中文的目的是教好英文?非洲的朋友也覺得荒謬可笑!

開個新題目「為什麼中國人要從幼兒開始把母語改為英語?」必定引來大批人反駁,紛紛指責這題目是杜撰的。

-

2008-09-30 00:24

中國人貶低自己的語言的方式有:
(1)誣陷漢字是落後的文字,必須廢除。
(2)踩低中文的國際地位。
(3)幻想英文是(a)學習最容易(b)文法最優越(c)語義最精確。

其中(1)是中共所採用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共成立的目的之一。
其中(2)是香港人所採用的主要方式,在這論壇討論那麼多也只是這點。在大陸的論壇,這三點平均出現。

採用方式(1)的人,是對中西文字理解貧乏。
採用方式(2)的人,是井底之蛙(或說住在山洞)。
採用方式(3)的人,是語言學無知。

除了語言,其他中華文化的處境也大同小異。

-

2008-10-02 23:07

香講人也不是獨沽一味「踩低中文的國際地位」。這是從構詞方面認為英語優勝的,所以把(3)修改為:
幻想英文是(a)學習最容易(b)文法最優越(c)語義最精確(d)構詞最理想。

這論調本人已經想過,駁斥過,如下:

英語的構詞法如:breakfast lunch dinner
漢語的構詞法如:早餐 午餐 晚餐

英語構詞法的優點,是容易創造新字。還有縮略字如DVD,縮略字再變新字如laser。

英語構詞法的缺點,也是容易創造新字,詞匯數量大增,學習越來越困難。英語的詞匯據說已向百萬大關邁進。這特性使英語不能從字面看到字的意義,需要強記。

漢語構詞法的缺點,即英語構詞法的優點。

漢語構詞法的優點,即英語構詞法的缺點。漢語常用字約3000-5000,英語約是8-10倍。以字組成詞的方式,從字面看到詞的意義,日本學者稱之為詞義通透性。

漢語的名為理據構詞法,很多語言如德語是相近的。德語的學者並不滿意英語這種粗制濫造的構詞式,但他們受英語入侵,德國、法國、俄國均立例阻止直接使用英語詞匯,無合理的理由採用英語詞匯是犯法的。然而,香港人都習慣無原無故在說話中加入大量英語詞匯,自以為好醒,大陸人又極力模仿香港人。

-

2008-10-04 13:46

英語詞匯豐富和英語容易學是互相矛盾的,是指鹿為馬式否定漢語。

德語和俄語等的語法很繁瑣,英語的構詞和拼音不規則,這是這些語言難學的地方。但「英語法語最易學」的言論,自從五四運動就大量出現,根本是向國際惡勢力拍馬屁,和現在利用「英語的國際地位」如出一轍。由破壞中國語文,到浪費大量人力學英語,是中國人的自毀行為。

-

2008-10-05 00:47

(1)拿我們學英語和學普通話相比

語言是親疏有別的,我們學英語所花費的精力,可以學十種八種中國的方言。拿我們學英語和學普通話相比,不是在同一層次上的。據說在瑞士街頭,很容易找到能說四種語言的人。但那是四種歐洲的語言,他們的分別和我們的中國方言差不多。世上能說四種不同語系的語言的人,例如英語、漢語、日語、馬來語,十萬中無一。

(2)外國也是要求學生學外語

是的,但要看是先進國家還是落後國家,情況很不同。

歐盟是經過討價還價,才達成學外語政策。對個人來說,學外語對謀生有利,但對國家來說,我國學別國的語言多於別國學我國的語言,是重大的損失,代表國家的官員便會力爭。中國人還未懂這些國際政治,幼稚又天真。

加拿大的法語人是少數民族,但不斷爭取,使到法語和英語地位相等。現在華人人口不斷增加,將來華人會否爭取中文的地位?看來是不會的。加拿大是實行英法雙語教學的,目的是融和民族矛盾。中國境內基本上沒有英語民族,學英語的目的是向外國勢力擦鞋,加國的雙語教學根本是不同的一回事,英語和法語均不是外語,英法語的差別也遠比英漢語少。

美國也有雙語教學,是因為各民族都傾向保護自己母語。雙語教學的目的也是融和民族矛盾,希望他們能融入主流英語社會。這些雙語教學的所謂外語,其實不是外語,是美國境內的語言。即使如此,很多議員卻堅決反對,認為單語教學才能迫使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加州和亞利桑拿州就通過禁止雙語教學法案。

海外的華人都有保護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的傾向。但華人在自己地方(中港台)則鄙視自己的語言文化,學外語的動機是完全相反的,是削弱自己的主體語言。

回來再說歐盟。歐盟是想把歐洲統一為一個國家。所以他們學的外語,其實也只不過是這過歐盟國國內的語言,和美加一樣。

中國人的所為謂外語,其實和窮困落後國家一樣,和先進國家是兩碼子事。

(3)學外語可以吸收外國知識

這理由根本是個詭辯,只要少數人當翻譯就可以解決了。學外語可以舒緩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這才是正確的,但總得不出所有人學的都是相同的一種外語、不分青紅皂白人人必學英語這荒謬的事情。

-

2008-10-07 11:29

隨意在網上找到一篇文章,可看到歐洲人學外語的一鱗半爪:

http://blog.lib.tku.edu.tw/gallery/1/1-216.pdf

-56% 的歐盟公民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另一種語言;44%的公民只會說一種語言即母語;28%的受訪者精通兩種外語;相對小型又同時存在數種國家語言的國家,其公民外語能力明顯的比較好,較少用母語或與鄰國作語言交換;南歐的居民和語言人口量大的語言使用者,外語能力平凡;自評外語能力尚可的受訪者,69%會英文,59%德文,56%俄文,54%法文和52%的西文。調查結果顯示所謂“多語的歐洲公民”倒比較是屬於年輕、受高等教育或仍在就學的,非本地出生的歐洲人,為了職業的需要使用並學習外語。結果是似乎多數的歐洲人並不喜歡多語的好處。
-普及的語言有限,最多是英語, 依次是法德語。
-語言的使用不夠頻繁,47%的人每天使用,75%的人偶爾使用。
-59%的歐洲人語言的習得是透過中學教育。
-缺乏語言學習的動機;已過的兩年開始學習外語的人只有18%,準備開始學習的人只佔21%。69%人完全未考慮是否開始學習外語。
-高達83%的人肯定語言能力絕對的優勢,68%的人肯定英語的優勢,25%法文、22%德文;77%的人贊同孩童應該學英文。
-贊同學習外語的人普遍認為是因為工作需要。
-57%的人認為學要教育是語言學習的有效方法,50%人的認為最好能常常出國學習語言。
-歐洲的公民普遍贊同執委會推動多語政策的原則;84%的人認同除了母語外,至少應該會另一種語言;72%同意歐盟所有的語言應該一視同仁;50%人贊同應該母語加上另兩種語言的能力。
-每個會員國對語言學習的認知差距大。51%認為語言的學習機構應該在住家附近;37%的人喜歡看外語節目,以原音呈現打上翻譯字幕;36%的人會利用住家附近的語言中心。
-各國支持多語政策的態度:67%的受訪者同意語言的教學有政治考量;63%的人支持區域和少數語言;61%的人滿意目前國家外語學習制度的安排。
雖然多數的歐洲公民認同執委會推動多語的苦心,也了解“母語外加兩語”計劃中互學鄰國語言,了解包容、接納彼此的文化的美意;不過從民意的調查,似乎解讀到另一個訊息,多數的歐洲人將“多語歐洲”的希望寄託在年輕一代的身上。

-

2008-10-07 23:17

漢字需要很多編碼空間曾幾何時是廢除漢字一個很重要的藉口。Unicode特別為香港安排四千幾個空間,可見美國或國際社會是寬容的,多元文化受世界尊重。可是中國或香港人一味要求我們向別人看齊,實質是自卑心作祟,要擦鞋拍馬屁。

-

2008-10-07 23:43

陳獨秀、瞿秋白等人認為要拯救中國就打倒孔家店和廢除漢字,後來更引入共產主義。這些否定自我的主張,出現共產黨,結果為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災難。

二次大戰後民族自主醒覺,世界各殖民地紛紛爭取獨立,殖民帝國在60年代全被打退。但香港人仍然賴死,不願意離開英國人,不願意自主,否定自我存在價值,鄙視自己的文化,害怕97回歸會脫離英語勢力,藉口大陸問題,移民逃跑去英語地方。

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肯定自我的價值,自主然後創新,工業革命,一舉成功。我們必須向西方人學習。

-

2008-10-09 07:22

我們中國人缺乏「肯定自我、獨立自主、創新冒險」精神,必須向別人學習。但把這學習理解為全中國人都必須學英語,是“否定自外、掹人衫尾、腐朽怕死”的人。

-

2008-10-13 10:33

採用別人的母語為官方語言,一般是貧窮落後的國家,而且一定是有殖民地因素。無原無故想把別人的母語列為官方語言,只有一個自稱來自偉大文明、人口眾多的國家、厚顏無恥的民族,才做得到:

2003年2月4日行政院長游錫堃說,要全面提升台灣英語能力,未來六年到十年內,英語可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或準官方語言;2003年3月30日陳水扁總統公開建議,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

2008-10-14 10:08

相信最膠的就是香港的樓宇層數叫法,有中國式(第二層是二樓),有英國式(第二層是一樓),有香港獨創式(如2字3樓),明顯這是個英國化的過程,制造極大混亂。中國的名勝古跡也是這麼混亂。但為了要洋化,什麼都可以忍。

-

2008-10-15 11:12

(1)大量菲傭離鄉別井去照顧別人的家庭,不顧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婚姻大事,實在是人間悲劇。菲律賓在國際上無財無勢,所以人民拼命學英語。賺到錢的就奉送給說英語的山姆叔叔,在美國的菲律賓人非富則貴。一個富有家庭移民美國,相當於一千家庭的財富搬去美國,菲律賓焉能不窮?美國這種在乞兒兜上拿飯食的政策,菲律賓也不敢吭聲,美國會搬出什麼什麼自由來辯護(當美國發現他們鼓吹的自由經濟對他們不利時,又出爾反爾)。

(2)常常聽到港人罵菲傭的英語說得不對。其實菲律賓人很可憐,要拼命學英語,大學生才找到家傭工作做。菲傭的英語又怎會比港人差?粵式英語怎會比菲式英語說得準?港人只不過以訛傳訛,自以為是。老闆罵伙記,伙記不敢反駁罷了。這是港人盲目學英語,卻越來越愚昧的例證。

-

2008-10-18 00:11

有關中文的橫排和直排

最先是錢玄同等人認為人的雙眼是左右橫放,所以橫排文字才識合人眼。這是一連串西化主張之一,之後進一步認為漢字繁難,要把漢字拉丁化,廢除漢字。結果導致共產黨的出現,實現了簡體和橫排,並沒有拉丁化。到個人電腦面世,漢字輸入問題又觸發廢除漢字主張。後來輸入法解決,中國國勢轉強,就此作罷。

阿拉伯的文字是右至左橫寫,而且字母是連在一起,電腦上的處理比漢字還要難,但聽不到阿拉伯人說要廢除阿拉伯字(只看到他們準備人肉炸彈對付西方世界)。

中文現在留下來的是繁簡字並存,直排和橫排並存。但左向和右向的橫排也是並存的,問題不少,情形有如香港的樓宇層數叫法:
引用:

原帖由 童言無忌 於 14-10-2008 10:08 發表
相信最膠的就是香港的樓宇層數叫法,有中國式(第二層是二樓),有英國式(第二層是一樓),有香港獨創式(如2字3樓),明顯這是個英國化的過程,制造極大混亂。

本來相安無事,硬要塞入西洋文化,制造混亂,然後解決混亂,改用西式,大條道理。

本人在中小學時期覺得中文字的筆劃是左至右和上至下,所以直排時應該是向右移行的,不應向左移行。現在回想,這想法是不全面的,全面地想:

(1) 要重視多元文化,不應事事要求西化。

(2) 是機器解決人的問題,不是人遷就機器。電腦一時解決不到漢字,不是廢除漢字的理由。

(3) 文字的用途是多樣性的,例如寫在大廈外場或廣告招牌,很多時是不能橫排的,橫排的文字大大限制了文字的用途。書架上找中文書明顯方便很多,因為中文可以直排,中文字也節省空間,書脊上可寫較多文字。

(4) 文字是讀的時候比寫的時候多,而且現在已經電腦化,手寫機會不多。簡化和筆劃的方向已不重要。所以照顧文字怎樣看才是最重要。

(5) 不應盲目西化,也不應固步自封,有自信才可以超越西方。中文字其實可以上下左右四方向書寫,不應限制。增加一些表示文字方向的標點符號,讓中文可以隨意四方向書寫,直排時向右和向左移行也應該同時允許。

-

2008-10-19 17:34

香港樓層的叫法,參選世界最硬膠社會現象,必獲冠軍。

估計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英國人統治香港,一心想推廣英文,並不敢觸動中國人的基本文化,以免引起民憤,影晌管治。所以看看40年樓齡以上港英政府起的的公屋的樓層數,中英文和升降機都是中國式。由於已寫上英文,不能改動。

因為英國人的統治,很多香港人去英國讀屎片,回來告訴人英國的樓層數形式是少一的。很多人自作聰明,寫英文地址時把樓層數減一,作為炫耀自己懂英文。由此郵政系統大混亂,於是人們把英文的樓數寫上樓宇上。加上人們把升降機視為先進,中國文化視為落後,升降機的樓數是和英文一樣。中文三樓,英文和升降機是二樓,以免弄錯,一併讀上,讀二字三樓。但直至現在,這樣的樓宇,郵差仍然不斷派錯信。

從約二、三十樓齡至現在的樓宇看到,建築商覺得太麻煩,把中英文統一,統一在英文上。「本來相安無事,硬要塞入西洋文化,制造混亂,然後解決混亂,改用西式,大條道理。」

這和中國人狂學英語是同一樣的現象:自我否定現象。對民族文化不自信,以為掌握了別人的東西就可以挽回自信,實質是愚昧無知的國際小丑。

-

2008-10-25 10:01

『「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詭辯學代表著作,提出了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係,但把它們之間的區別誇大,割斷二者的聯繫』

也可以換過角度看,公孫龍是運用了中文「是」字的歧義。「是」是有「屬於」和「等於」雙重意義。

A「是」B可以是:
A屬於B 即 A∈B
A等於B 即 A=B

人人皆知:
英國人∈西洋人
英國人≠西洋人

之前討論過,我們是「是」民族,不是「BE」民族,自然把上述兩句說成
英國人  是 西洋人
英國人 不是 西洋人
出現了這個似是而非的矛盾。

錯誤過程:
≠ -> 不等於 -> 不是 -> 不屬於 -> ∉
[對] 英國人 不等於 西洋人
變了 
[錯] 英國人 不屬於 西洋人

-

2008-10-30 10:46

加拿大的法語地位來自:
(1)立國者
(2)人數
(3)激烈抗爭。

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來自:
(1)創會會員:英、漢、法、俄
(2)使用人數:英、漢、法、俄,西班牙語,後來加入的阿拉伯語
(3)創會會員阻止其他語言加入

世界上的漢語地位來自:
(1)世界文明的奠基者(其他文明古國的語文已消亡)
(2)使用人數
(3)退縮、自卑(把上二因素抵消)

-

2008-11-05 01:10

我們討論人的問題時,不是假定其他動植物是不存在。討論文化問題,也不是假定武力是不存在,而且武力還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文明的社會靠法治,維持法治最終是靠警察使用武力,或威嚇使用武力。

漢人的歷史,是由外鬥轉變成內鬥,由軍事上的懦夫轉變成文化上的懦夫,這點和趙匡胤有莫大關係。加入蒙滿等強捍民族,是中華民族利好的積極因素。這不能從書呆子漢人寫的歷史得到正確的分析。

中國功夫五花八門,驟眼看來中國人是尚武的。這些武術,除了可以強身健體外,根本不切實際,從來不可能兩人打架是可以依從某些招式打出來。其實是不敢真正動武而幻化出來的假武術。

-

2008-11-05 21:54

其實李小龍把詠春拳改為捷拳道,亦即認為武術是無章法可言的。兩人比武,根本無可能要求對方跟隨著某些招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由搏擊大賽亦看不到中國武術有什麼突出之處。

其實是電影把中國功夫發揚光大,有古靈精怪招式的電影才好看,少林嵩山亦因此變成旅遊勝地。於是羊群心理,人云亦云,變成了迷信,不能被批評。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足球狂熱。

-

2008-11-10 00:18

高拜低踩主義者特徵:

不單純吹捧英語,而是把民主自由掛在咀邊,顯示他們作賊心虛。而事實上英語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是靠武力和霸權。單是英倫三島本身已是英格蘭人以武力奪來的,而一直以霸權來控制,島上原居民只能以跌落地嗱番拃沙方式爭取自主。

以英國(英格蘭的簡稱)來稱呼英倫三島的四個王國,顯示他們否定民主,踩低被欺壓的島上原居民。

-

2008-11-11 00:23

英國是四個王國組成,英倫三島是由兩個國家組成。英國無法聲稱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或國語,英倫三島的也沒有正式名稱。雖然英格蘭人以霸權主義控制該區,各個民族仍然以各種形式反抗,英國不能組一支球隊參加世界杯。半個地球外的香港卻樂於接受英國人統治,常把英語冠上國際語言的美譽,把英語法定為官方語言。

-

2008-11-11 09:45

正如美國的50個州,“州”這個中文字來歷不明,意指獨立自治的地方。聯合王國的王國也只是一種名稱。雖然英國蘭人在聯合王國佔了大多數,其他各自治地方的人口比香港還要少,但數百年來無法爭取獨立也要不斷爭取自治地位,香港人不能比擬,和美國自願聯合的州極不相同。所以看到,聯合王國不能組一支足球隊參加世界杯,從來不能聲稱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

-

2008-11-11 12:28

英文裡似乎沒有中文的“國家”一詞。“國家”意指獨立主權。

nation:是指民族的。United Nations 的說法不當。
country:是指地理的,相當於中文的“河山”,例如“中國河山”。
state:是指政治的,和“國”差不多,但地位低於國,應譯為中文的“邦”。

美國的“州”、英國的“王國”、其他國家的“加盟共和國”,應統一譯為“邦”,與“國”和“省”作分別。

國破山河在:政治上的祖國已破,地理上的祖國還在。

-

2008-11-13 23:58

香港的粵語現況是:崇拜英語的人把粵語變成中英雜種,食古不化的人找一千年前的讀音強行更改(粵語正音)。結果是香港的粵語和廣東省內的粵語並不相同,香港在語言上搞港獨。

英文是有借用粵語的,但是真的有需要。然而香港人粵語裡的英語,絕大部分無需要,用來扮識英文。很多國家認為這是不良社會風氣。至少有三個國家立例阻止,法、德、俄,有自己的詞語不用而用英語詞,是犯法的。魁北克有語言警察捉拿那些用英語寫招牌的人。

-

2008-11-14 11:19

粵語夾雜英語,及英語引用粵語

(1)英語裡引用粵語很少,而且還引用其他很多語言。香港話則大量加入英語。
(2)英語裡的粵語,是已經約定俗成。香港話裡的英語,是人人自由發揮,自行改裝。
(3)英語裡的粵語,是已經英語化。香港話裡的英語,是力求保留英語原貌,是企圖表現自己的英語能力;只是粵英兩語的發音分別頗大,英語發音不能不被扭曲。
(4)香港話裡的英語,是中國人藐視漢語能力之一,是港人想表示英語較容易和豐富。

-

2008-11-19 19:02

美國自己係有真實統計數字,母語係乜,家庭用語係乜,不能統計嘅非法移民有幾多等等,數字顯示西班牙語將會取代英語地位。英語喺英語國家內減少,喺英語國家外則增加,其中,中國嘅英語熱潮不斷升溫。漢語喺中國受輕視,喺美加等地勢力卻不斷增加。

英語同漢語,乾坤大挪移,英語走去中國發展,漢語走去美國發展。

-

2008-11-20 13:18

(1)[主詞]+[主動動詞] (+[受詞])
那麼,被動式便是
(2)[主詞]+[被動動詞] (+[受詞])

但這是想當然。任何語言都不是可以表達所有概念的,英語也很受制。語言學家找到:
(3)[主詞] + [be]+[過去分詞([by 一名詞])]
可視為(1)的被動說法。於是,把(1)和(3)兩個不同東西安一個名稱“voice”來統一。

如過英語來中國發展,中國人可能會以
(4)[主詞]+[be 過去分詞 by] (+[受詞])
的形式來說英語,把[be 過去分詞 by]視為一個[被動動詞]。表面形式相似,問題是說英語的人並不是這樣想,中國英語變成一種新品種英語。

-

2008-11-21 11:40

一個例子:

I go to school.

go 是不及物動詞,所以不能說 I go school,要以 to school 作為 go 的補充說明。但為什麼不把 go to 視為一整體?

I [go to] school.
I [go by] bus.

這樣 [go to],[go by] 是及物動詞,推翻傳統理論,另立門派。而事實傳統理論又把英文這類組合命名為 phrasal verb,用的人怎樣想,不得而知。傳統理論是否一定對?

-

2008-11-22 00:28

中國人大量學英語原因有二。第一種認為這是從實用角度出發,是政治或經濟學。第二種則認為這是因為英語是最優秀的語言,是語言學。

-

2008-11-22 10:55

第二個理由還有玄機:因為英美人得天獨厚,採用了一種最優秀的語言,所以得到科學上或經濟上的成就。作為第一個理由的背後真正原因。

-

2008-12-19 17:27

心態。

兩岸三地、新加坡等中國人地方,雖然不是人人可學到英文來溝通,英文不能不學。但中國人的地方,中文就可以不學。看看香港,教育制度並不可以不學英文,但中文則可以。印巴人的學校可以沒有中文,藉口是他們是外國人。印巴人實際私下會學說廣東話,因為他們在港生活是要到街市買菜。國際學校可以不教中文。表面上國際學校是給僑居香港的歐美人子女入讀,但實際上八九成是本地華人學生,不學中文將來出來社會工作可以高人一等。什麼心態?就是外國人有權不學中文,中國人無權不學英文,中國人不學中文更好。

可以不學自己主體語文的國家不多,但美國是可以不學英文。什麼心態?可能是尊重民族平等,美國並沒有明文規定哪種語文是官方語文。很多拉美裔人是不學英文。問一問拉美裔人這是什麼心態?他們會反問你,誰說美國不是西班牙文國家?事實是西班牙文的勢力在美國是增長中,而英文的勢力卻減少。(這段把“拉美裔 ”換上“華裔”也適用。)

香港的基本法明文規定中文和英文是法定官方語文,什麼心態?相信是害怕回歸後有人誤以為會重用中文,減少使用英文。是認為英文在國際上是增長中,中文則一文不值。

-

2008-12-22 09:10

分析一下問這問題(在非洲發生空難)是什麼心態。

故意揀選非洲是因為中國和俄國沒有在非洲殖民,所以中文和俄文在非洲用不著。中國人不懂侵略,咎由自取,但俄羅斯人之惡霸程度絕不低於西歐人,發生空難跌落俄國的機會很大。

非洲人有很多因為殖民帶來而變了種的歐洲語言,如變種英語和荷蘭語,用正統英語和荷蘭語根本不能溝通。一種語言不斷向不同的人種散播,必定會分化變成多種語言。以為某一語言可以一統天下,如英語和Esperanto,是美麗的幻想。

強調求救,因為求救時要溝通,溝通最好只用單一語言,但溝通不是語言的唯一功能。語言是有民族意義,文化意義,使用單一語言不能平衡各民族利益。語言是記錄人類思想,沒有一種萬能語言能完成這任務。所以一些人造語言嘗試設計成分析性,無歧義,使用謂語邏輯等等,不過可能又是美麗的幻想。

-

2008-12-23 01:43

心態。

南非語其實演變自荷蘭語,但很多人覺得是南非自己的語言,白人當政時拿來作反抗曾經統治南非的英國的英語。黑人當政後,因無法擺脫英語,另九種土語也列為官方語言,政府文件以十一種語言發表,以減少倚賴英語。其實這九種土語能否表達複雜的法律觀念也很成問題。

印度趕走英國人後就企圖把英語一併趕走,但自己不爭氣,無法解決自己的語言紛爭,結果英語仍然留低。常常聽到中國人說印度人怎樣怎樣倚重英語,以證明學英語的價值,把印度人這一無奈來自鳴得意。

馬來西亞獨立後,搞了一連串運動,把英語拉下馬,把馬來語提升至英語之上。似乎心理多於實際,至少也做些事情向世人交代。

有七成華人的新加坡,獨立後沒有把英語拉下來,還把馬來語稱為國語,就是不肯把自己的華語提升。然而,新加坡沒有英語民族,英語都變了華語化(如音節節奏和主題為主等),實際是在世上增加了一種新語言。

在台灣,主張極端台獨的台聯,爭取台語(閩南話)成為官方語言。民進黨來調和就趁機提議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不放過推廣英語的機會。

香港,回歸後的基本法把中文和英文同時列為官方語言,明顯是害怕回歸後有人誤以為會重用中文,減少使用英文。

英國和美國,從來沒有指出英語是官方語言,因為其國內的不同民族不會同意。例如只有百多萬的威爾斯人,設法把英語置於威爾斯語之下,雖然威爾斯語不是所有威爾斯人都懂。

-

2008-12-24 02:01

李光耀和李顯龍曾多次出來呼籲新加坡華人學好華語,原因是常常有調查發現新加坡華人家庭在家中說華語的比例不斷減少。呼籲還呼籲,呼籲完後還是不斷減少。認為自己的母語不吃香,設法安排下一代改用其他語言(目標當然又是英語),這根本是華人的普遍心態。包括李光耀自己和他的上一代和下一代。

-

2008-12-26 02:20

歐洲大戰叫(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人玩的象棋叫國際象棋,是歐洲人患上自大狂病。

從大陸和台灣所用的名稱,可知誰是洋奴。大陸人盲從蘇聯,跟他們叫“國際象棋”,香港人又盲從大陸,台灣人則改稱為“西洋象棋”。大陸人和香港人叫“聖誕節”,台灣人稱之為“耶誕節”。還有“公曆”和“西曆”,說來話長。

“可蘭經/古蘭經”是譯音。

-

2008-12-26 09:50

當年中國領導人叫“聖上”,而外國的傳教士可以把耶穌的生日叫“聖誕”但沒有拿去殺頭,當然又是崇洋媚外所致。

台灣人用的“耶誕節”是何時出現?即使起初是教徒翻譯成“聖誕”,如果很多人覺得不符合我們的文化,也可以還原。而且也有人把“聖經”叫“耶經”,當理也在此。

但現在“聖誕”和“聖經”是主流名稱,明顯是崇洋媚外心態。數一數我們的假期,基督教的佔大多數。回歸後多了一個佛誕假期也有人不滿,但仍然沒有孔誕假期,不要忘記佛教也是外來的。

-

2008-12-30 09:58

講講崇洋心態。

土耳其
受伊斯蘭入侵而變成伊斯蘭文化國家,但很不服氣,看見西方文化鼎盛,趨炎附勢,想改用西洋文化。20世紀初大改革,把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除去從波斯語及阿拉伯語借用的詞彙。改用西曆,改穿西服,但99%人口仍然是伊斯蘭教徒。美蘇爭霸時代,幫美國做爛頭卒,加入北約最前線,讓美國駐紮重兵。幸好美蘇大戰打不成,否則土耳其人已成炮灰。現在,卻天天嚷著要加入歐盟,其實土耳其只有3%土地在歐洲,人種及語言都不是歐洲的,實在厚顏無恥。

日本
古時鍾情中國文化,到近代看見中國國勢轉弱,移情別戀。高調要西化,改用西曆,改穿西服,脫亞入歐。狠批漢字麻煩,想改用拉丁字母,最後不了了之。受日本統治和影晌的韓國也跟從。中日兩國變了仇家。

中國
土耳其和日本原本的文化都是外來的,現改用另一個外來的西式文化,亦無可厚非。但中國文化是中國自己的,卻盲目跟隨別人要西化。晚清時期,高調全盤西化及洋務運動失敗後,轉低調。和土耳其及日本的公開及高調的西化相比,中國非常鬼祟,但非常徹底。國民黨時期,官員拼命打壓傳統文化。演變到極端,出現個要求極端西化的組織,即中國共產黨,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強烈要求廢除漢字,結果走火入魔,盲從蘇聯模式。中共上場,全面採用耶穌紀元西曆,還恬不知恥,起用“ 公曆”這個新名稱。之後搞文化大破壞(美其名為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把夏曆改稱有貶義的農曆。演變到現在,全民英語。

總結
崇洋其實是把西化和現代化混為一談,拿西方文化的象徵作為現代化的標誌。檢討這些崇洋國家的得失,日本最成功,中國最一蹋糊塗。但日本沒有盲目全民英語,沒有採用和日本人信仰不符的耶穌紀元,和服(演變自中國的漢服)是高貴服飾。再看印度。

印度
帶領印度獨立的尼克魯及甘地均為在英國受訓律師,他們領導的國大黨亦也主要是由曾受英國教育的上層社會所組成。獨立後,尼克魯並不迂腐,他指責英國是故意重劃他們的省份,把不同語言的印度人放在一起,不能溝通,被迫使用英語。印度要擺脫西方文化,重新整理印度曆法,安排了用16年時間(即到1965年),以印地語取代英語的官方地位。結果印度擁有最科學文明的太陽曆法,但無法擺脫英語,因為印地語得不到大多數印度人認同,各種方言的族裔要求自成一國。印度的宗教紛爭被英國人利用,制造了印巴分裂,不能再承受因語言再分裂。現在的印度,有自己的服裝和曆法,沒有自己的主體語言。

曆法
由於西方的霸道,自卑民族的盲從,堅持自己的宗教文化的又不會跟從,至今沒有全球統一現代科學化的曆法。西曆是個迷信、人為、非自然、沒有天文意義的曆法,更加數學無知,是人類文明的倒退,盲從西方價值。

-

2008-12-30 23:49

“農曆”之名來自文革時期的極左思潮,之前一直稱之為“夏曆”。

“公曆”之名來中共立國時期。世上並沒有這名稱,包括西方國家和其他崇洋國家,以及台灣。世上從沒有試圖推行一種通用曆法。即使在西方,東正教國家也不是全用此曆法,尤其是東正教教會,所以“西曆”此名也不大正確。正確名稱是“格里高利曆”、“格里曆”、“格曆”(Gregorian calendar),是天主教曆法。而東正教還使用的是“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

2008-12-31 01:12

西曆的優點:
- 有統一年號,方便歷史計算。但其實是因為中世紀時期的宗教專權,本來不值得恭維,但錯有錯著。
- 是個太陽曆。人類的生活受寒暑影晌比月亮圓缺大。

西曆的缺點:
- 耶穌年號和星期,迷信色彩濃。
- 無中生有加上七天的星期。七來自古老中東地方的迷信,由猶太教傳入歐洲,再變成曆法。
- 無論年、季、月首的一天,都是任意的選擇,不具天文意義。使用此曆法的人不會知道所在的季節。
- 人為任意修改,月的長短不一(二月特別短,以月計算的薪金或租金變得不合理)。

中國曆的優點:
- 完全根據天文觀測的曆法,沒有人為因素。是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
- 有齊太陽和月亮的資料,是個陰陽合曆。(世上另一陰陽合曆是猶太曆。)
- 節氣的名稱使人知道所在的季節。

中國曆的缺點:
- 過於真實,沒有簡單規律。
- 沒有統一年號。
- 陰曆資料比陽曆(即節氣)資料詳盡。

註:
- 看見西曆有統一年號,其他曆法也紛紛以自己的宗教或文化制定年號,如佛教和伊斯蘭教。但中國人故意不制定,為使用西曆找藉口。
- 中國曆也沾上不少迷信色彩,如時辰八字。但這是用曆法的人的迷信,和曆法本身無關。

-

2009-01-01 03:34

最早沈括就建議曆法改以節氣為主。現在只有印度擁有符合科學文明的曆法,因為他們要擺脫西方文化。

-

2009-01-02 01:05

在改用西曆一事上,孫中山可說是始作俑者,但其實孫中山是這樣說的:「光復之初,議改陽曆,乃應付環境一時權宜之辦法,並非永久固定不能改變之事。以後我國仍應精研曆法,另行改良。以求適宜於國計民情,使世界各國一律改用我國之曆,達於大同之域,庶為我國之光榮。」看見長官這樣說,人人急不及待把自己的文化放棄,至於「以後我國仍應精研曆法」,則拋諸腦後。孫中山有「使世界各國一律改用我國之曆」之理想,沒有解決中華民族懼外心態之方法。

-

2009-01-02 01:28

“元旦”原本是在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的“元宵”,是相隔十五天的一對。中國人的新年,多是在正月初一的“元旦”,有時是在“春節”。“春節”原本在立春那天(通常是在西曆的2月4日)。民國成立後,挖空心思,把中國人的節日改用西曆表示,想把新年改在西曆的1月1日。袁世凱政府時期通過把“元旦”讓位給西曆,把正月初一改稱“春節”,立春被架空。結果,西曆來中國鵲巢鳩佔,霸佔了“元旦”,拆散了“元旦”和“元宵”一對好鴛鴦。

-

2009-01-02 10:51

把“夏曆”說是“農曆”,是非常愚笨的。不過可能他們弄錯,他們可能是想說“漁曆”。農夫從來都看中國曆裡的陽曆,即節氣。打魚則要看潮汐,潮汐和月相有關。

其實,“立春”、“夏至“等名稱,人人都需要知,但西曆沒有,這是西方人無知落後表現。把這些名稱說是農夫才需要,是「擦靚洋鞋為樂」。

-

2009-01-02 13:48

任何人有都須要知道季節。例如,製衣廠老闆要喺秋分左右趕製冬季服裝,立秋左右預訂原料。當然,亦可以話西曆九月廿幾號趕製冬季服裝。但呢啲無意義嘅數字,適合季節無知嘅原始民族。

唔通又話中國曆係製衣曆?

-

2009-01-03 01:40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訂在曆法不同的日子
其實是中國曆裡的陽曆(節氣)和陰曆(月日)年年不同。這個不同是上帝安排的,中國人只不過忠於大自然。西曆也是有相似的現象,就是星期。星期和月日的關係也是不規則的,所以使用此曆法的人需要時時看日曆或月曆。但是,星期是無中生有的,大自然沒有這東西。

>>3/20係First day of Spring, 6/21 係First day of Summer (summer solstice)﹐9/22 係First day of Autumn﹐12/21係First day of Winter (winter solstice)﹐加/減 一或兩日。
西曆是胡亂安放月日。西曆是季節無知化,人類文明的倒退。solstice這個英文字,問問英國或美國人,九成九不懂。但僑居香港的英國人就多數懂,因為中國人有“冬至”這個節日,winter solstice。

>>但立春的參考作用是甚麼?為什麼“太陽位於黃經315°",而不可以是310°或320°。唯一可以解釋的是315°是15°的倍數。15°x24=360°,也就是24節氣。
你根本沒有說錯,24節氣即是360°÷24=15°。中國人一向把立春(或附近的初一)為歲首。把一年分為四季,以第二季中和第四季中為兩極點,第一季的第一天,是在45°的位置。無獨有偶,印度人也是以立春為歲首。法國大革命時是曾經改以秋分為歲首,是在90°的位置。

-

2009-01-03 10:52

中國人好清楚及統一。春分(3/20)係春天嘅中間,立春(2/4)係春天嘅開始。一年之際在於春,以立春為歲首。印度人以立春為歲首,但一年分六季,係佢地嘅文化。西方人無季節觀念,七月初到九月初係放暑假,唔知點解,只知年年如是。睇翻中國曆,暑假係立秋嘅前後一個月,即立秋(西曆8月7日)係最熱嘅時期。

>>乜“驚蟄”物”芒種”

西曆同樣無聊,有1月、2月...咁好咁清楚嘅名唔叫,叫January, February...,仲有Monday, Tuesday,..。既然你都記咗,咁記“驚蟄”、”芒種”都差唔多。

January 雙面之神 Janus。February 齋戒之月 Februarius Mensis。March 戰爭之神 Mars。May 豐收之神 Maius。Wednesday 盎格魯撒克遜族的主要神 Woden。Thursday 閃電之神 Thunor。Tuesday 戰爭之神 Tiw。充滿迷信。

“驚蟄”、“芒種”,實話實說。-

-

2009-01-04 00:09

如果夏曆是“農曆”,那麼西曆應名為“鬼神曆”。

(1)耶穌紀元
(2)星期
(3)星期名稱
(4)月份名稱
都是和宗教和迷信有關。

-

2009-01-04 01:09

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現在很清楚,中國人的春季觀念是在立春(西曆2/4)和立夏(西曆5/5)之間,西方人的春季觀念是在春分(西曆3/21)和夏至(西曆 6/21)之間。但因為西方的季節觀念只停留在學術層面,一般人多不知道,所以中國人的季節不受西方影晌,是沒有受西方文化侵略的一片淨土。

-

2009-01-04 01:43

有人問:「為什麼一年之開始要在“太陽位於黃經315°"?為什麼不可以是“太陽位於黃經0°"?”

本人從小就有個類似的問題:「為什麼零晨零時是兩日之間的分界?為什麼不在上午六時?」以零時分界是把夜晚分開兩半,並不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還未睡覺。例如電視節目表把零時之後的節目歸入前一天。以上午六時為一天的開始,這才是一晝和一夜。如果真的以上午六時開始,上午六時改稱零時零分。

-

2009-01-04 09:45

曆法裡沒有顯示季節,人們就不知道季節,只知道現在冷天還是熱天。

商業機構或美國政府常常宣報的數字,第四季什麼什麼,第四季是指10月1日至12月31日。這是什麼季?是三十多天秋季和五十多天冬季。

那些跟隨使用西曆的跟屁蟲民族,也跟隨西方世界跳入無知。最荒謬透頂的一事就是在2000年1月1日大肆慶祝千禧年。不但季節無知,連數學也倒退。

-

2009-01-04 10:05

數字迷信

迷信七是吉利數字,是來自古老的中東地方。後來變成猶太教說上帝用七天創造天地,和星期曆法。基督教又增加了13和666等不吉利的迷信。演變到現在,拉斯維加斯的老虎機以777為中大獎,波音飛機以7x7來命名,相信是減低人們乘搭飛機覺得危險的疑慮。

但在中國,七是不吉利的數字,一般用在葬禮上及出現在和死亡有關的傳說,例如解穢酒上放上七道菜。到現在,可以揀選電話號碼的話,不揀7和4(死的諧音)。中國人的吉利數字迷信是陰陽和五行,即2和5,陰陽五行是合併了,即2x5=10。

廣東話黑社會術語“二五仔”是指叛徒,據說是因為以七來形容叛徒,但不想直接說七而說二五。

無獨有偶:
西洋迷信:2+5=7
中國迷信:2x5=10

-

2009-01-05 00:47

視春分點為春季的中間點,是中國人的文化。說「春夏秋冬」不說「夏秋冬春」,是中國人的文化。一年之際在於春,是中國人的文化。

因為一年分四季,春分前一個半月是春季的開始,此點名為“立春”。所以“立春”是一年之始。因為黃經0°是春分,立春是春分之前45°

計算一下,西曆的一年之始是在春分之前79°。h先生覺得45°曆法不理想,他已經了解到79°曆法之低劣。

一年分四季是中國人的文化。一年分六季是印度人的文化。季節無知化是西方人的文化。

-

2009-01-05 11:30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00年視為第三千禧年之始的錯誤,並非個別事件。例如80年代,是指80年至89年,用中小學生的智慧也想到這是不合邏輯的,所以2000年至2009年並無年代名稱可用。弱智的西曆曆法之所以存在,可說是數學文明的倒退。

電腦學也出現這些混亂,第一件東西,有時寫第零,有時寫第一。

-

2009-01-06 01:13

看看西洋星座,是由春分開始,十二個星座和中國曆的節氣完全對應(正確來說應該是中氣)。

西洋星座和儒略曆(格里曆的前身)的起源背境差不多,但儒略曆/格里曆變成月份大小不均,季節混亂,新年之日無實質意義,受皇權和教權的干擾。中國曆的制定和宗教迷信無關。

-

2009-01-06 07:54

原帖由 hongkongkowloon 於 2009-01-05 15:05 發表
童先生到現在都不敢說二十四節氣是以中國那一地區為參考點,如非無知,便是知道難以辯護。 ...

如果全世界有孫中山夢想的統一曆法,必定有以哪一地區為參考點問題。現在,中國大陸是在南京(不在北京),台灣是在台北,即中國曆是有可能中台不同的。

19世紀時,倫敦強霸本初子午線,即現在的國際時間。但直至今天,法國人不獨對法語的堅持,很多法國的地圖商仍然印制巴黎子午線地圖。如果現在統一曆法,又會出現爭論,可能要把參考點放在中立地點,如太平洋中。

格里和儒略曆,一方面並非觀測曆法,另一方面是弱智曆法,沒有定出1月1日是指什麼,所以無需參考點。儒略曆已有13天的偏差,為什麼東正教仍然使用呢?估計東正教是這樣解釋,他們的曆法沒有指出1月1日是什麼,不一定要3/20是春分、6/21是夏至。把3/20至6/20作一季度,或把3/7至6/7 作一季度都是一樣,都是一樣記不到,都是一樣沒有人用。他們的文化習慣是無須理會季節。

-

2009-01-07 01: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9F%E5%BA%A7

星座名稱    黃道帶時間(一般認知)    恆星時間    太陽所在星座時間    對應的農曆節氣
白羊座    03月21日-04月19日    04月15日-05月15日    04月19日-05月13日    春分-穀雨前一天
金牛座    04月20日-05月20日    05月16日-06月15日    05月14日-06月19日    穀雨-小滿前一天
雙子座    05月21日-06月21日    06月16日-07月15日    06月20日-07月20日    小滿-夏至前一天
巨蟹座    06月22日-07月22日    07月16日-08月15日    07月21日-08月09日    夏至-大暑前一天
獅子座    07月23日-08月22日    08月16日-09月15日    08月10日-09月15日    大暑-處暑前一天
處女座    08月23日-09月23日    09月16日-10月15日    09月16日-10月30日    處暑-秋分前一天
天秤座    09月24日-10月23日    10月16日-11月15日    10月31日-11月22日    秋分-霜降前一天
天蠍座    10月24日-11月21日    11月16日-12月15日    11月23日-11月29日    霜降-小雪前一天
蛇夫座        -    -    11月30日-12月17日    -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    12月16日-01月14日    12月18日-01月18日    小雪-冬至前一天
摩羯座    12月22日-01月19日    01月15日-02月14日    01月19日-02月15日    冬至-大寒前一天
水瓶座    01月20日-02月18日    02月15日-03月14日    02月16日-03月11日    大寒-雨水前一天
雙魚座    02月19日-03月20日    03月15日-04月14日    03月12日-04月18日    雨水-春分前一天

-

2009-01-07 10:45

中國百年恥辱選舉

提名:
(1)強稱他人的曆法為公曆
(2)耶穌誕叫聖誕
(3)...

-

2009-01-08 00:19

(1)強稱他人的曆法為公曆

國際社會通過了公制度量衡很久很久,美國還不實行。什麼是公?

-

2009-01-08 01:35

原帖由 童言無忌 於 2009-01-07 02:14 發表
因校內有三分一猶太裔學生,他們不以聖誕快樂來祝賀對方,卻說Happy Hanukkah(光明節)!這時我恍然大悟,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紀念耶穌誕生的聖誕節乃成為官方假期。
葉劉淑儀

葉劉是港人的典型。讀英語長大,去英國繼續深造英語,以為學了全世界,以為英語就是全世界。現在才發現自己無知。

她政治正確,英國人升她做高官,回歸後變了政治不正確。

-

2009-01-08 12:07

漂亮或醜陋純粹主觀,可以美化,可以醜化。

睇吓古裝武打片,著住闊袍大袖,一踢一撐,把扇一拍,對方就一仆一碌。但著住西裝打領呔又可以打到非常灑脫,打到對方一仆一碌自己套西裝依然非常整齊。

-

2009-01-09 00:36

高踭鞋對腳嘅傷害冇紮腳咁大,但紮腳同高踭鞋嘅出現,男女關係、心理,社會因素、背境,其實大同小異。洋人嘅玩意就認為係美。改著西服,亦都一樣。

-

2009-01-10 12:58

講完中國改用西洋鬼神曆之荒謬,再講改穿西服。

為什麼中國的服裝闊袍大袖?估計是因為越高貴的人越不需體力勞動,衣著裡越多不方便活動的東西就變成越高貴。這也和趙匡胤重文輕武有關。趙匡胤千方百計貶低軍人地位,例如當兵的要在面上刺青。武官地位低,文官地位高,漸漸文官的服式便成為主流。

西方服裝的心態也相同,但走相反方向,採用緊身和箍頸方式。越窄就越不便活動,越不便活動的服式就越被認為美。在自己頸上綁上狗帶就認為美。恤衫嚴格挺直,嚴格白色,自找麻煩。燕尾服起身坐下也十分不便。晚禮服要緊到透不過氣,要長到隨時踩錯腳仆低。但忽然又短至迷你裙,故意姿姿整整,矯柔造作。高踭鞋只不過是紮腳的翻版。凡此種種,荒謬透頂,但他們船堅炮利,他們的服裝就視為很有型,我們就非要改穿西服不可。

西曆應正名為“鬼神曆”,西服應正名為“造作服”。

-

2009-01-11 17:22

土耳其、日本和韓國,他們的原來的文化是外來的,現在改穿西服亦無可厚非。時至今天,他們仍有頭巾、和服和韓服。

-

2009-01-12 18:15

最佳服饰奖与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都荡漾着浓烈的讽刺意味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2003年10月,中国姑娘王珊身着中国唐式服装参加获国际小姐选美,并获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的殊荣。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

2009-01-13 01:31

文明的衝突?

改穿西服,改用西曆,聖誕節,樓層數改用歐式,中文改左至右橫寫,文明的投降。

拼命學英語,沒完沒了爭拗以英語教學,文明的投降的痛苦過程。

-

2009-01-13 10:08

改用西曆,聖誕節,樓層數改用歐式,中文改左至右橫寫,文明的投降,優等文化向劣等文化投降。

-

2009-01-14 00:37

母語教學各種理由:

母語教學支持者:
-學生以英語學習其他學科很困難。[常用的理由。]
-不願英語佔據高位,以母語教學來改變。[不敢說出來的理由。]
-以母語教學來教其他學科比較容易,可騰空多點時間來學英語,所以學英語不會少。[不一定是對,但不說這理由,母語教學無法推行。]

母語教學反對者:
-要銜接英語的大學。[但不說為什麼大學就要英語教學?其他國家是不是這樣?]
-[不說清楚是指「中學」的英語教學,因為避免有人會追問是否小學又要英語教學。]

英國人所為何事:
-推出母語教學,以換取97年前所有香港的大學跟英國採用三年制。
-以前曾經在馬來西亞以保護馬來文化為名,阻止馬來人學英語,掩飾其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太多人濫學英語,會降低英語的特殊地位,也影晌英語的純正性,像最聞名的Singlish。[拼命推崇英語,其實落錯鞋油擦錯鞋。]

母語教學失敗的原因:
-沒有徹底取消英文中學。學生爭入英文中學,英文中學奪去能力好的學生,所有母語教學的理由都失效。

-

2009-01-17 10:33

領帶和領巾的分別是,領巾沒有索緊頸部,沒有下垂制造不便(和褒呔相似)。

很明顯西裝是勞動階層不能穿著的服式。另外清潔整齊及要放入褲內的恤衫,雙手要清潔才可以不斷把恤衫放回褲內。還有警察帶的只能是假領帶,否則會被匪徒勒死。

所以領帶是以不便為美的審美眼光,藐視勞動階層的腐朽文化。中國人模仿是加上奴才擦鞋文化。

-

2009-01-18 00:25

好多餐聽茶樓嘅侍應都著西裝,打領呔或褒呔,西裝顏色通常好鮮豔,正統嘅西裝顏色通常好沉實。

理由同警察打呔一樣。警察嘅工作唔適合打呔,打呔好容易會被匪徒勒死。但打呔代表高尚,所以打假呔。餐聽嘅行業亦係一樣,唔甘心做低下勞動階層,要扮高檔。

呢啲係將唔方便活動嘅服式變成高尚服式嘅腐朽文化。

-

2009-01-18 23:43

西裝係將唔方便活動嘅服式當咗係高尚服式嘅腐朽文化
中國人著西裝係將西洋人嘅無聊玩意當咗係寶嘅擦鞋文化

-

2009-01-19 00:16

中英談判時期,港人並沒有爭取作為談判的一方變成中、港、英三方談判。一味躲在英國人背後,以為英國人會為港人爭取利益。

-

2009-01-20 00:52

西裝骨骨踩單車上班、著校服裙踩單車上學,歐美遠不及日本多。香港就非常罕見,大概佢地認為單車屬低下階層,唔配著西裝,呢啲又係腐朽嘅文化思想。大陸好多城市陸續禁止單車同電單車,啲官員認為有損市容,其實係太多兩個轆車阻住官員大爺坐四個轆車。

-

2009-01-20 01:23

steandric 於 2009-01-19 07:01 發表
著住漢服跩單車隨時會扑街 ...

有沒有留意中國內地的女裝單車的尾輪是有個小鐵網?這是防止穿長裙的女士的裙腳捲入尾輪。但我就沒見過歐美日的單車有這類似的東西,可能我孤陋寡聞,希望網友幫忙在各國搜集下。

穿西服踩單車唔仆街就要想辦法。中國人想用洋文化相當聰明,詆毀夏曆、漢字、漢服、母語教學等理由亦相當聰明狡滑。七七事件、十一國慶、雙十節、六四事件等等,以西曆命名的紀念日比西方更多。紀念日子綁死在西曆上,對西洋文化忠心耿耿。但中國人說的英語、穿的西服,怎樣聽怎樣看都是醜陋的。

-

2009-01-20 01:46

大陸人的絲襪最可笑。歐美女人著絲襪,襪頭是在裙內,是盡量想別人看不見絲襪。大陸女人著絲襪,襪頭低於裙腳,是想別人看見自己有著絲襪,跟得上潮流。瘋狂學英語,就是類似的盲從洋文化風氣。

-

2009-01-21 00:27

太陽眼鏡的廠商把商標貼在其中一塊鏡片上,以證明未有人用過。大陸人保留這商標以炫耀自己擁有名牌。開放改革初期,就有大量這類「獨眼龍」,和大陸女人穿絲襪一樣可笑。拼命追求洋文化,拼命學英語,正是這種拼命高攀他人的劣質文化,實質暴露自己愚昧無知,中國人獨有。

-

2009-01-21 00:50

喺香港好少人著整齊上班服踩單車,係香港人見高拜見低踩、好高鶩遠嘅心態。歧視自己嘅母語一樣。

-

2009-01-21 01:44

以密度計,我覺得荷蘭是最多單車的,其他歐美國就不及日本多。以數量計,當然是中國的單車最多,所以單車有落後的形象。因此中國很多城市官員設法找藉口取締單車,以提高城市的地位,以為這樣就有政績。

-

2009-01-22 01:10

以為單車落後的是大陸人和香港人。大陸太多單車,是很難禁止使用,但摩托車和電動單車就陸陸續續被內地的城市政府諸多理由去限制使用,名為 “禁摩(托車)”、禁電(動自行車)。上網找“禁摩”可看到最近被禁的是在廣洲、深圳、珠海、東莞。最終所有二輪車都會被禁,分明是認為二輪車是代表落後和有損市容。

-

2009-01-22 02:05

係新界,街道闊,有單車路,你幾時見過有人著上班西裝踩單車?日本人由送雲吞麵到CEO都踩單車。

見高拜見低踩、好高鶩遠,呢啲就係盲目追求洋文化嘅原因。殊不知洋人已經學中國人愛好自然,講環保同健康,踩單車。

-

2009-01-23 00:20

單車屬低價物品,香港人見高拜見低踩。重慶係中國少數無單車嘅城市,先天地方環境局限係山區,斜路多。香港市區大都係填海,平坦,面積細,無乜局限。隨住中國人越有錢,我估計單車將會逐漸消失,或變為逍閒用途。

單車其實係唔同距離用唔同交通工具嘅問題,但中國人趨炎附勢,見高拜見低踩,單車變成貴賤問題。踩低中華文化一樣,但美其名為人望高處。

-

2009-01-23 10:21

單車其實是近距離的交通工具,但香港人認為是賤價交通工具,用來上班就非常失禮。很快,大陸人便步香港人後塵。

-

2009-01-25 23:32

斜路多,或城市面積太大,這才是不適合單車的理由。

-

2009-01-26 06:55

大陸的官員,以有人利用摩托車打劫、很多電動自行車反方向亂走等等理由禁止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掩飾管治無能,自行車都會最終亦會被禁。實質他們以為清除了二輪車就可以證明自己管理城市政績標炳。

表面看來是政府無理,話禁就禁,害到很多人血本無歸。但見高拜見低踩,根本是中國人的普遍心態,政府不禁自己也會鄙視低價的東西,將來的人還會幫政府辯護。陸續所以城市都爭相仿效,雖然沒有宣佈為國策,但全國實施,和國策無異。強迫學英語等政策也是類似的現象。

-

2009-01-28 02:00

護英五散人以為曾在英語國家流連就很了不起。日本和很多歐洲國家均是單車王國,他們已發展高速鐵路多年,現在連台灣和大陸的高速鐵路也不落後,但美加澳紐還在夢中。英語代表先進?

-

2009-01-29 00:03

護英五散人就連日本都未去過,不知道日本人怎踏單車。

去過日本都會看到日本人是在行人路踏單車,政府在行人路劃上白線,大多沒有顏色分別。相比之下,香港新界有專給單車用的單車徑,很多油上綠色,設施不錯。

-

2009-01-29 00:29

香港並非沒有單車設施,新界有專給單車用的單車徑,很多油上綠色,設施不錯。但香港沒有發展出單車文化,中國大陸的單車更隨著經濟起飛而大量減少。這是中國人高拜低踩的民族性,相信是殘留下來的專制和封建的DNA。

-

2009-02-02 00:38

文化者:

(1)習慣
如:語言文化,衣著文化,春節過年文化,婚姻習俗文化
不存在什麼優劣,例如英語並非優於漢語,只是不同民族發展出不同的表達方式。

(2)民族性
如:假大空文化,見高拜見低踩文化
是該民族的基因或DNA。例如長期實施重文輕武政策,懼外基因便越來越多。

-

2009-02-03 01:35

李柱銘開口埋口都“祖國”乜“祖國”物,其實是極度藐視祖國的相反說話。可解釋為心理學上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s)裡嘅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

2009-02-03 23:53

憤青並非中國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這類青年,但相信中國的憤青是特別多。原因是中國的腐中和頹老特別特別多,憤青也不足以抵消。這些腐中和頹老不檢討為什麼自己會出現,卻批評憤青多。

註:“腐中”是腐朽中年,“頹老”是頹廢老年。

-

2009-02-05 10:53

一味跟英美人就好嗎?跟俄國人學做惡棍,有什麼不好?即使共產,俄國人也曾成功過,成功攀上超級大國,中國卻一塌胡塗。

如果我是領導人就堅決不退兵,索取賠償。迫害華僑就很有理由要求越南道歉賠償,佔據越南土地來安置華僑。美其名為教訓越南,實際自己除了死傷就什麼也得不到,其實是教訓自己。

-

2009-02-06 11:04

華人人善被人欺,所以世界各地的排華事件特別多。如果聲稱是代表中國人的中共出兵討伐,擦鞋仔當然拍爛手掌,可是中共沒有反應,擦鞋仔就搬出國籍來辯護。但當海外某些華人有些什麼成就,就興高彩烈,不說國籍問題。

-

2009-02-07 10:06

最大的事件是印尼人多次排華,越南華人要投奔怒海。華人犯了什麼錯?換上是強捍的民族,這些事不會發生。如果是俄國,必定出兵攻打印尼。即使美國,他們認為人權無國界,只不過極害怕有接收難民。

-

2009-02-08 00:23

換上是歐洲人,有錢就會有勢,當地印尼人會被勞役,幫歐洲人繼續賺錢,華人則有財無勢。印尼人懶惰,眼紅華人有錢,想搵快錢,乾脆搶去華人的錢。實質是蘇哈圖煽動印尼人這情緒,搞政變上台。

一次排華之後,華人一無所有。多年之後,又依然故我,不足人口5%的華人又掌握印尼大部分財富,又仍然有財無勢,繼續被印尼人詆毀,憎恨華人情緒不斷積聚,又再爆發排華。

-

2009-02-09 00:27

其實是中蘇交惡,越南打走美國佬後無所事事,幫蘇聯做爛頭卒。

中共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國際社會譴責,攻入越南就立即撤退。其實之後多年越南仍然在邊境搞事,中共只能做縮頭烏龜。所謂懲戒越南,只不過想拿回小小面子,實質懲戒了自己。

-

2009-02-09 18:34

華人有勤勞和儲蓄的基因,有懼外和內鬥的基因,又有假大空和見高拜見低踩基因。

不足印尼人口5%的華人但掌握印尼大部分財富:勤勞和儲蓄

印尼華人有財無勢:不團結(內鬥基因)

越南和印尼排華:懼外

那些華裔人不關中國人事:懼外、假大空

懲戒越南:假大空

-

2009-02-10 00:11

97年前相安無事:懼外基因作祟
97年後政制爭論:內鬥基因作祟

-

2009-02-11 01:56

太過深入香港的事,看每天立法會爭拗什麼,這樣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真正了解香港就要懂得用宏觀方式。

二次大戰後世界各地就開始反殖運動,六十年代大都已完成,但香港人到97還不想脫離英國。這事根本不能向世人交代,不能向子孫交代,所以必須搞大動作來掩飾這事,這是97年後出現政制爭論的原因,是一塊遮醜布。所以,所謂2012仍然太早,太早爭拗完畢,沒有話題就失去了遮醜布。拗到2047,這一代過人去就差不多了。

-

2009-02-12 01:43

約旦(英國)1946年與英簽訂互助條約而獨立。
印度(英國)1947年獨立,成立印度聯邦。
巴基斯坦(英國)因民族、宗教過異,於1947年脫離印度而獨立。
緬甸(英國)1948年獨立。
錫蘭(英國)1948年獨立。
馬來亞(英國)1957年獨立。1963年聯合星加坡、北婆羅洲和沙撈越,組織馬來西亞聯邦。
以色列(英國)1948年獨立。
蘇丹(英國)原為英、埃共管,1956年獨立。
加納(英國)即英屬黃金海岸,1957年獨立。
烏干達(英國)原為英屬東非殖民地,1962年獨立。
敘利亞(法國)1941年即告自主,至1944年正式獨立。
越南(法國)1949年獨立,後又分裂為南北越。
寮國(法國)1949年獨立。
東埔察(法國)1949年獨立。
突尼西亞與摩洛哥(法國)原為法國北非保護地,於1956年獨立。
剛果共和國(法國)1960年獨立。
阿爾及利亞(法國)原為法國北非殖民地,經七年的流血鬥爭後,於1962年獨立。
印尼(荷蘭)1945年獨立。
利比亞(意大利)據1951年聯合國大會決議,獲准獨立。
菲律賓(美國)戰後美國撤消其在菲律賓群島上的統治,並承認其獨立。表面上,菲律賓雖於1946年獨立,但實際上並未完全獨立,因其經濟仍須依賴美國,同時,菲律賓群島上仍設有美國的空軍基地。
韓國(日本)1947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成立韓國。不久分裂為南北韓。
剛果自由邦(比利時)1960年獨立。
烏倫地(比利時)1962年獨立。
南太平洋的西薩摩亞(比利時)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次大戰後,德國戰敗,交由國聯委託紐西蘭代管;二次大戰後,續由聯合國委託紐西蘭代管,後經聯合國大會議決,於1962年獲准獨立。

看看這些年份,比較下中共奪得政權的1949年。香港人和澳門人不願意脫離殖民地和中共掌權並無關係。而且到1966年文革,港澳人支持中共的人很多。把中共劣跡斑斑說成是香港人不願意脫離殖民地的理由根本是老作。

-
-

又漏了

-

2009-02-12 21:43

通識教育

地理科
老師:為什麼香港不能獨立成國?
學生:香港人口少。
老師:非也。隨便舉幾個知名國家,人口都比香港少,例如芬蘭、丹麥、紐西蘭、新加坡、愛爾蘭。
學生:那麼...
老師:香港缺乏水源,雨水不夠養活港人,必須倚靠內地供水。
學生:香港缺乏$源,必須倚靠內地供$。
老師:這要留待經濟科時再講,現在是地理科。

政治科
老師:為什麼英治時期香港並無爭取脫離英國?
學生:因為脫離英國香港也不能獨立成國。
老師:香港人有想獨立成國嗎?
學生:中國政府話事,香港不能獨立。香港人認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所以不會獨立。
老師:似自相矛盾。
學生:香港人拼命爭取直選。香港人叫中國當局為“阿爺”,願意服從。也是自相矛盾?
老師:爭取直選的意思是顯示英治時期不爭取直選,是服從英國。“阿爺”是服從祖國。
學生:明白,都是服從,沒有矛盾。
老師:“阿爺”,可從佛洛伊德解釋宗教和父權放大找到一麟半爪。
學生:這要留待心理科時再講?

-

2009-02-13 23:53

通識教育

歷史科

二次大戰初期,英國邱吉爾要求美國羅斯福參戰,羅斯福提出要英國戰後放棄殖民地。但戰後邱吉爾反口,重新佔據原來的殖民地。然而,英法殖民帝國被德日打到七個一皮,威信盡失,被統治的殖民地人民趁機起義,但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卻無事發生,英國仍然可以厚顏無恥回來繼續做統治者。

香港這邊廂是奴性派,大陸那邊廂是假大空派。假大空派中共奪得政權,一方面自毀文化、自我羞辱,另一方面高叫中國人站起來。結果卻是越搞越禍,人民陷入水深火熱,香港人立即心存僥幸,和中國劃清界線,繼續做落難英帝國子民,即使葡萄牙想放棄澳門也無從入手。

英國以為執到寶,乘機要求無限期擁有香港。但談判慘遭滑鐵盧,於是戴卓爾大玩手段。香港人見做英帝國子民無望,配合英國大玩政治。極力爭取高度自治,暗示英人統治就可以安心任由英人愚弄,揶揄大陸人無聞過英國佬味。此後香港人大搞政治,以為可以掩飾這段無法向世人交代的奴性歷史。看來要玩到2047,這代人死得七七八八才能停止。

中國停止政治運動,經濟起飛。香港卻展開政治運動,經濟不振,和中國對著幹,又望中國打救,在“裝成人的孩童”和“裝孩童的成人”之間,心理兩邊擺。

-

2009-02-14 00:20

順便一提,邱吉爾極不願意蔣介石可以和他平起平坐,是羅斯福從中作耿,中國才能得到聯合國的創辦國地位。誰忠誰奸,一目了然。邱吉爾是殖民主義的大魔頭,奴化教育下的香港人必須正確認識此人。

-

2009-02-15 23:46

二千五百年前的孫子兵法,充滿智慧和氣魄,像成人。
五、六百年前興建萬里長城,渴望庇護,像少年。
現在向進攻性民族投降,學他們說話,牙牙學語,像小童。

-

2009-02-16 11:58

到20世紀,中國人就一味誇張自己古代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國」、「四大發明」,用來抵消對現代世界的怯懦。對自己現在的文明採取鄙視的態度,民族服裝完全消失,對洋人阿腴奉承。其實並非中國文化不濟,而是中國人的心境、氣魄、志氣的不斷墮落:

二千五百年前的孫子兵法,充滿智慧和氣魄,像成人。
五、六百年前興建萬里長城,渴望庇護,像少年。
現在向進攻性民族投降,學他們說話,牙牙學語,像小童。

-

2009-02-18 00:19

97年前認為自己的命運可以交托他人,97年後認為要自主命運。為什麼會有相反的舉動?可從百年前佛洛伊德的理論找到。

「反應結構」為意識性的採取某種與潛意識所欲之完全相反的進向。

-

2009-02-19 00:32

(1)為什麼以97年為分界?中國一直認為是不平等條約,即不承認這條約,但不敢直說。但英國自己的普通法則清楚指出,被威迫下簽的合約無效。所以1997年並無意義,是香港人故意認為英國是有合法權力。

(2)一個號稱五千年文明古國的人民認為自己未成長,要向海盜文化國家學習?二次大戰後紛紛爭取獨立的國家大都無標榜自己是文明古國,但他們認為有能力自理。新加坡63年才脫離英國,已經很遲,因為是華人,但仍然比香港早34年。

(3)直至70代左右,香港才關門阻止大陸人湧來香港,因為中港兩地生活水平有明顯差距。之前,中港邊境來去自由,中港生活水準一樣低。把香港人不願意脫離英國說成是香港生活好、英國人管理好,是狗噏胡扯。

(4)「97年前認為自己的命運可以交托他人,97年後認為要自主命運」,裝成人的孩童。是奴性民族向世人交代的假大空表現,是上一代為自己開脫而對年青下一代說的假大空說話,是政客撈政治本錢的假大空表演。

-

2009-02-20 18:10

其他殖民地人民從不認為殖民帝國有什麼合法權力去強佔他人的土地和人民,只是礙於武力不逮,適當時機就會反抗。香港人則承認英國有統治權,因此中英兩國可以把香港人的命運生殺大權私相授受。

清庭和英國簽下很多不平等條約,大多數可以不了了之,而有關割讓香港的條約則香港人認為是有效,荒天下之大謬。根據英國的合約法,拿去英國樞密院訴訟也會判這些條約無效。

清庭和西方列強簽下大量不平等條約,剩下割讓土地給俄國和英國的條約一直繼續執行。現在在平等的基礎上重新談判,收回香港,但永久割讓土地給俄國,賣國求榮,出賣國家土地以求繁榮安定。

-

2009-02-20 22:55

俄國霸佔了中國的庫頁島,偷取天然氣。中國為了得到此天然氣,承認俄國擁有庫頁島,並付出真金白銀購買。

-

2009-02-20 23:36

海參崴是中國領土,意指盛產海參的洼地。現被俄國霸佔,並改上一個極具挑釁性的名字--「鎮壓東方」(Владивосток)。海參崴是俄國唯一的不凍港,用作軍港,長期威脅中國和整個亞洲的安全。

-

2009-02-21 09:15

去年八月,新聞報導俄國把一半黑瞎子島交還中國,意味另一半永久割讓給俄國。黑瞎子島事件,當年共產黨高呼要維護蘇俄利益,國民黨狠批共產黨為賣國黨,今天的國民黨已經對黑瞎子島事件視若無賭。中台一家親,只是槍口不對內,槍口對外遙遙無期。

-

2009-02-21 17:36

一條不動聲色,但一直在執行中的不平等條約,英國強迫中國人用英文學英文條約:

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條約》

第五十款 一、嗣後英國文書俱用英字書寫,暫時仍以漢文配送,俟中國選派學生學習英文、英語熟習,即不用配送漢文。自今以後,遇有文詞辯論之處,總以英文作為正義。此次定約,漢、英文書詳細較對無訛,亦照此例。

-

2009-02-21 23:51

「遇有文詞辯論之處,總以英文作為正義」的現代香港版:「此乃中文譯本,如有爭議,以英文為準」。但這不是不平等條約,是自我羞辱條文。

-

2009-02-22 23:29

遇著土地貪婪民族,中國人就做土地投降主義者。
遇著文化霸道民族,中國人就做文化投降主義者。

-

2009-02-23 00:21

普通法的合約法說,威迫下簽署的合約無效,所以中國被英國迫簽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部無效(這原則和合約裡使用什麼語言並無關係)。事實英國亦無要求中國繼續履行條約,不了了之。有關割讓香港的所謂有效條約,只不過是香港人不願意脫離英國。

-

2009-02-26 10:55

通識教育

法律科

香港回歸問題是香港人要死抱英國文化,所以不能不把普通法翻譯成中文,以便香港繼續成為普通法地區,有別於內地的大陸法。這是一國兩制的另一意義。

-

2009-02-26 19:30

中國人的假大空。別的國家人讀大學都是自己的語言,香港人則認為要用英文,因為(例如)醫學術語是英文,但到他們執業時還是找回正確的中文名稱向人客解釋。律師也是這樣。事實上大部分的案件是在初級法院以廣東話審訊,以廣東話中文(不是白話中文)作記錄。

幾年前加州規定買賣合約要使用顧客所用的語文,保護顧客免受欺騙。西班牙文、中文、韓文等幾種語文受此法例保護。現在大陸做生意流行中英對照合約,無原無故加上自己不熟識的文字,有英文才夠照。香港經律師訂的合約必定只用英文,扮高檔。顧客從不質疑,顧客自己看不明,是保護誰的利益?保護的其實是律師自己,有問題又要找律師,又要$$$。

-

2009-02-26 22:38

漢語名稱:
普通法、習慣法、案例法、判例法、不成文法、非制定法、法官演繹法...

之上有:衡平法。

之上有:成文法、制定法。

統稱:普通法、英美法。

都係叫混亂法最啱。

-

2009-02-27 18:27

去過英法旅遊都知道,導遊由必須聘請當地有導遊牌的人,無領牌介紹風景便觸犯法例。表面的理由是提高服務水平,暗示是改善當地就業。但這明示和暗示的理由都是假的,真正的理由就要去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看看。大批大批埃及的歷史古跡被英軍法軍拆下來,搬上他們的博物館,中國被盜的文物相對較少。

他們還要厚顏無恥收入場費讓遊人參觀。自詡是自由國家,卻千方百計阻止人亂講,所以便有嚴格的導遊發牌制。世界大賊、國際強盜,是他們的正確名稱。

-

2009-02-28 03:04

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至今的結果: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文物正在拍賣。

簽下《中英天津條約》,有強迫學英文條款。今天不面對此事,不承認有此事。

簽下《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給英國。今天認為英國是合法取得香港九龍新界,不願意脫離英國,推諉於其他理由。

簽下《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
簽下《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
簽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土地。
今天全部承認歸俄國所有。

-

2009-02-28 23:00

打開二戰前的世界地圖,世界一半的土地歸英、法、蘇三國名下。德國起來但無處入手,唯有向英、法、蘇三國的土地搶奪,英、法、蘇三國立即換了面具,扮做被人侵略的可憐蟲。英、法、蘇三國是教科書(註)上著名的世界三大賊國。

註:將於一百年後出版

-

2009-03-02 21:25

說到法律,大家看到,回歸以來就很多歹律師(自己諗,驚被佢地告)動作多多,實質對回歸不滿,對脫離殖民不滿。對一個強迫人家開放市場方便他們販賣鴉片、強迫人家簽約以略奪土地、強行統治人家以搶奪資源、不斷對人家進行文化侵略、不斷偷取人家的歷史文物、罪惡昭彰的民族,企圖用以偏概全方式,表示他們是守法民族。也把他們強佔香港歪曲為合法。

大慄司是打官司的,不同一般的事務律師,事務律師極少參與政治活動。因為事務律師不懂廣東話很難工作,所以大律思是有很多英國人參與,搞政治活動的原因很明顯。像慫恿和政府打官司,就撈到盤滿缽滿。後來歹律思組織了黨叫公文袋。

表示守法,就要守基本法,陷入自相矛盾。大慄斯要宏揚英國文化,示威也作英國紳士打扮,一味咬文嚼字,和一般小市民格格不入,造成了泛民的內鬨。

英國人的惰性和美國人產不多,只是他們幸運找到了北海石油。據說北海石油已開始枯遏,又遇上金融海嘯,保持香港這個他們可以找工作的基地,保持英式制度必不可少。英國的文化、英國的制度、英國的觀點、英國的解釋,大率私會繼續在港興風作浪。

-

2009-03-04 22:11

雖然日本和韓國強弱懸殊,韓國從來不在獨島或竹島問題上退讓。雖然俄國有核武,日本也從來不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妥協。

雖然中國同樣是核武大國,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已比俄國強大幾倍,但卻在這時和俄國確定邊界。即使將來可能更有能力,也永久失去討回被奪領土的法理依據。從黑核子島、外蒙古到現在,賣國賊不斷賣國,人民漠不關心。

-

2009-03-07 01:12

香港人看到自己,就像人看到人自己在宇宙出現差不多,可命名為「香港人擇原理」。同樣也有「上海人擇原理」。上海的出現和香港相似,是鴉片戰爭後被迫開闢的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是因為英國人要來中國賺錢,包括販賣鴉片。有人因鴉片而受害,有人因鴉片而得益,後來受害者消失,剩下得益者在說話。

香港和上海這兩個城市是因為英國人要販賣鴉片而出現,但不能說販賣鴉片是正確行為,必須說反話,所以:英國人民守法、英國制度優越、英國文化先進、英國語言準確...

-

2009-03-10 01:01

香港人似乎唯一敢和英國人對著幹的是在中文教科書寫“鴉片戰爭”,不跟隨英國人叫中英戰爭或trade war。

所謂trade war,實質是英國人走私鴉片,謀取暴利,結果被林則徐銷毀。英國老羞成怒,以清庭阻止中英貿易為藉口,入侵中國。

由鴉片戰爭開始的不斷侵華,西方列強和日本都無法成功佔領中國。真正的結果是他們在中國人口進行了篩選,趕絕有血性的中國人(如林則徐),剩下奴性的中國人,對洋人唯唯諾諾。所以上海的租界內比租界外繁榮,因為人人想擠身入洋人的地方。香港的繁榮,換個角度看,是因為香港是奴性中國人的集中營。

-

2009-03-10 18:30

“The Colony”,是殖民地時代香港的英文教科書常用來指香港的,中文的教科書不會跟從。這是英國人立場藐視港人地位的說法,和“海參崴”被改名“控制東方”的情況差不多。

“葡國雞飯”、“葡國蛋撻”這類名稱,其實是澳門的食品,在葡萄牙找不到。這是香港人發明的名稱,把澳門叫葡國,根本當澳門無到。被英國人欺壓,跌落地拿番渣沙。

-

2009-03-10 23:57

九廣鐵路的香港部分,以前的教科書是寫“英段”。沙頭角邊境有一條街叫“中英街”。

-

2009-03-16 11:18

童言無忌有幾種形式:

《國王的新衣》裡的小孩,因為未了解成人的虛偽世界,所以能說出真話。

日本有一種名為Lolita的女性成人服飾(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看來像洋娃娃玩具衣著,是一種不想成長的心態。

大智若愚,是聰明人的境界。

-

2009-03-17 00:02

下文並非想撐童氏, 然而有必要廓清史實, 才可討論

震撼中華世界之鴉片戰爭, 其爆發遠因有三: 首先是自十八世紀伊始中西文化交流之中斷, 令兩個文化世界由不瞭解而誤解, 進而互相鄙視, 但實際又必須接觸(通過貿易),  ...
無妄 發表於 2009-03-15 18:30

英國人講大話和推銷手法絕對一流,希特拉或戈培爾的硬銷方式不能相比。香港正如英國其他殖民地一樣,不全用英人管治,而是揀選英國文化崇拜者。刻意提高入職公務員的英語要求,培養醉心英國文學的港人當官,這些英奴港人便死心塌地為英國宣傳和辯護,因此鴉片戰爭的負面形象被改觀。97回歸英人撤退後,這些超級奴才哪有能力管治香港?熟讀英國文學怎用來管治香港?結果香港被這些庸官玩死。

-

2009-03-20 21:39

鄧蓮如和鍾士元各走各路,簡悅強和安子介各走各路。

鍾士元、安子介、譚惠珠、范徐麗泰、董建華,全部是英方的人,並非中方,中方重用他們是因為不能不拉攏英方勢力,所以真正左派的人如曾鈺成認為中方才是反骨。

說到反骨,例子很多。中英談判時期,在野工黨的言論是支持中國回收香港,所以工黨是反骨。當香港的議員到英國爭取居英權,英國的政客說這些議員不是民選,不能代表香港人的民意。香港的議員民選不民選是英國人炮製出來,到頭來批評香港議員不民選,恐怕大量港人湧入英國,看英國人幾反骨。

說到底,有華人血統卻站在英國或西方的立場的人最反骨,「掩飾身份」(俗稱臥底)嘅反骨精奴才。和有尊嚴的民族相比,高下立見。其實這是中國人的無奈與宿命。

-

2009-03-20 21:44

歸根究底,是香港人希望在英國人庇蔭下生活,不爭取自主命運。但這命運賭博失敗,反對派不面對現實。所以任何人做特首結果一樣,因為反對派要裝受害者。

-

2009-03-24 00:31

從幾十年前的反殖運動,到將來的香港(這一代人過身後),都不會認為英國和其殖民地是施與受的關係。歷史會評為這是財富的掠奪、是資源的掠奪、是尊嚴的掠奪、是文化的掠奪。

-

2009-03-24 01:27

所謂擁護中央,故意混淆視聽,真正的事實是:

(1)因為香港人沒有從英國人手中爭取自己的控制權,現在由英方交了給中方,這是香港人咎由自取,現在是怎樣補救問題。要補救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

(2)英治時期,香港由領導人至清道夫,英國都可以控制。中國現在對香港沒有那麼大的權力。是反對派故意誇大其詞。

(3)窩裡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有這劣根性的人,何來有資格批評別人的劣根性?

-

2009-03-26 00:55

地界各地爆發反殖運動之時,中共還未上台,香港人不願意脫離英國。

英國統治香港百多年,沒有什麼起色,貪污風氣極嚴重,直至七十年代左右才得到改善,經濟顯著超越大陸,因為大陸不斷搞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

為什麼有中共?為什麼有文革?複雜的不說,早期的領導人如陳獨秀被迫退,是因為中共被對蘇俄三跪九叩的毛澤東之流竊據。自輕自賤、自摧自殘的個性,必然衍生假大空來掩飾,必然導致失敗。對外怯懦,必然以對內鬥爭作補償,窩裡鬥。

香港董建華,澳門何厚鏵,兩個華(鏵)哥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香港的反對派勢力特別大。回歸後香港變成窩裡鬥社會,被香港人藐視的澳門,人均收入已超越香港。英國委派什麼人來做港督,港督委任什麼人做議員,香港人都接受。所謂英治時期比現在好,是香港人的自證預言,反對回歸的人要裝作受害者。

正如上海的外國租界內比租界外繁榮一樣,因為中國人要擠身入洋人的地方,要依附洋人,要穿西裝,忘記屈辱。現在,人均收入US$45300的香港,要向人均收入US$6100的中國求救。

-

2009-03-27 16:41

不過話時話可憐的香港人並無選擇權。
steandric1 發表於 2009-03-26 08:25

這是假設性,是一種推諉。如果香港人有所行動,爭取自主命運,結果並不一定如此。無行動就得不到尊重和地位,只能裝可憐裝受害。


問題是這個政權的統治基礎及所作所為﹐是洪水猛獸﹐比殖民者醜惡百倍﹐更不光彩。
steandric1 發表於 2009-03-26 08:25

這是香港人的僥幸,借用宇宙學,這是一種人擇原理。匪徒甲殺了無辜者乙,把部分乙的財產給了僥幸者丙。僥幸者丙對此事的解釋是在人擇原理和良知之間的選擇。

-

2009-03-29 00:44

顧左右而言他、聲東擊西、指鹿為馬、轉移視線等。

例如,97年前,很少人對保護香港歷史文物有興趣,有的話通常是指和中國人文化習俗有關的歷史文物。回歸後十年,忽然有很多人出來聲稱保護歷史文物,其中皇后碼頭是重要的引發點。皇后碼頭,歷史不長,十分簡陋,和中國人的文化習俗無關,其實是它有英國侵佔香港、統治港人的象徵。

-

2009-03-31 18:12

和啟德機場相比,無論歷史長短、規模、使用過的人數,皇后碼頭都不能相比。但新舊機場的搬遷,絕大部分在港英政府時代進行,所以沒有人反對。

其實天星和皇后碼頭的拆卸是在港英政府時代策劃,只不過絕大部分香港市民不關心、不知道,工程拖延很久,到港中政府時代拆卸就遇到激烈反抗。

另一個是填海。幾乎所有填海是港英政府所為,其實當時也有極小量反對聲音。到港中政府填海,反對之聲忽然洶湧澎湃。

那些所謂爭取港人治港的人,根本是幌子,他們努力證明港人不能治港,必須英人治港。董建華和何厚鏵兩個華(鏵)哥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香港的反對派勢力特別大。

-

2009-04-01 01:14

香港的娛樂事業曾經非常發達,港產電影及歌曲雄霸東南亞。本人覺得這是英國人搞鬼的,暗中資助娛樂事業,把香港人養成知識貧乏,政治無知,用以防止香港人受大陸政治影響。英國人撤退後,娛樂事業就一落千丈。這事產生了幾種後果:

港產的電影及流行歌曲,使到粵語文化興盛。粵語排擠了英語,香港人崇尚的英語一直不能普及。英語不普及,停留在幻想層面,又令英語地位居高不下,不斷追求不斷學習,浪費大量精力。

香港人知識貧乏,政治無知,衍生很多政客搞風搞雨。

娛樂界不甘損失,迫政府成立電影發展局,資助拍電影,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

2009-04-01 01:17

56年的反右運動,是毛澤東迫害知識分子的陰謀(毛澤東說是陽謀)。沒有知識分子,他就可以安然獨攬大權。66年的文革可說是反右運動的延續。

結果大陸人和香港人一樣無知,所以任由別有用心的人擺佈。

-

2009-04-02 01:02

英國人並非善男信女,以小人之心並無不妥。李鵬飛曾寫書透露,為什麼馬卓安忽然炒了衛奕信,改用彭定康?是因為衛奕信沒有偏袒英國公司,沒有把新機場的工程合約送給英國公司。彭定康來香港是幫英國刮壟。所以中方的憂慮並非無理。李鵬飛所說亦還衛奕信一個公道,提出玫瑰園計劃的衛奕信並無偏私。

-

2009-04-03 01:08

新是在97年前完成,後來拖延了一年才完成,所以仍然大部分是港英政府的事情。依我估計,如果拖延了六、七年以上,港中政府便很難搬遷,因為很多人想癱瘓特區政府。保留啟德機場的理由多得很,以前的人送機也像生離死別。

-

2009-04-15 01:07

中國、阿拉伯等國家,雖然錢多,亦不是傻仔,不會隨便拿錢出來幫英美的忙。開G20會議的真正目的在於英美,他們正在療傷,想拉攏其他國家配合英美的工作,其實不想其他國乘機搏懵,槍奪英美的話事權,有時間給英美重新控制世界。加拿大也屬英美集團,也無所謂,但中國和印度就無什麼著數,也可說是愚蠢。

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西方仍要亞洲國家堅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南韓的農民就非常火滾。所以當年曾蔭權大手干預股市,其實相當勇敢。現在英美出爾反爾,否定自由經濟。很快,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會反映英美的主張,得獎的人都會是反對自由經濟。

-

2009-04-25 08:46

周小川提出所謂特別提款權,有點荒謬。以什麼貨幣來交易,或要別人同意,自己以什麼貨幣來作儲備,根本無須徵求他人同意。如果中國認為美元地位下降至一半,中國現在就可以把自己的儲備中的美元減少。中國持大量美元,購買大量美債,目的是擦鞋。即使最高領導人認為擦鞋太多,下級官員還要繼續向外國大擦鞋。即使政府不想向洋人擦太多鞋,不能阻止民間向洋人大擦特擦。

這是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學英文、穿西服等性質相似。拿了大量美元,買了大量美債,騎虎難下。

五十年代印度上書聯合國,要求聯合國修改不科學的西曆曆法。但根本無人規定必須使用西曆,西方文化霸權亦無興趣理會什麼修改。印度發覺自討沒趣,於是決心制定自己的曆法。中國人要向印度人多多學習。

-

2009-05-01 12:20

〝英美加澳法德西〞等國,人口密度不高,住宅較少高樓,但即使是六、七層以上,也是沒有升降機,而且還在興建中。香港無升降機的所謂〝唐樓”已無人興建。

如果比較城市,和香港相似的人口和高樓大廈的密度,可看東京。東京鬧市有七、八層高的百貨公司,沒有升降機。馬路上的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地鐵站裡面不同層數的上落,極少有扶手電梯,和香港相比,十分落後。也可以說香港人的雙腳已經懶慣,也不守規舉,沒有扶手電梯就隨意橫過馬路。

但香港人滿腦子自卑心態,把中國曆叫〝舊曆”,比起中共的〝農曆”還要惡毒。但香港人叫〝新曆”的西曆實比中國曆還要舊。百多年前發明照相機時看到的西裝,和現在的沒有什麼分別,並無新意。所謂〝唐樓”,已經是鋼根混凝土建築,沒有半點〝唐”味。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形容為舊,洋人的東西形容為新,以至現在的政制爭論,實際上是覺得洋人統治是新式,華人統治是舊式。但日本人不嫌棄中國的東西,拿筷子更青出於藍。

-

2009-05-04 00:37

香港的所謂“唐樓”,早已是以鋼根混凝土興建,為什麼不是洋樓的一種?

現在中國只得兩三層樓宇或香港的村屋,也不會以木來興建。反而外國洋人的洋樓有很多木屋,例如在地震帶。但日本也是在地震帶,也不會以木屋方式來避震。

-

2009-05-11 11:37

語言是視乎大多數人怎樣用,不是一小撮人或政府怎樣用。港府以唐樓來表示tenement house,中英文不符,也並不符合大多數港人所想。這是某時期的社會現象,現在這類分租情況很少,但港人仍叫這類樓宇為唐樓,已可證明。

唐樓可指廣州式騎樓的形式,但這也只不過是某些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當這廣州式騎樓相當新穎的時期,港人並不叫這類樓宇為唐樓。廣州式騎樓是爭取行人路上的空間,騎樓最外有柱直落行人路。後來技術進步,不需要這些柱,這特式便模糊(洋樓也不一定沒有騎樓)。

真正的分別是升降機。當樓宇到七、八層,很難沒有升降機。有了升降機後,樓宇便不斷向上爭取空間,不大需要騎樓(但不一定沒有),大廈的入口很有分別。港人叫新式有升降機的樓宇為洋樓。新的叫“洋”,然後舊的叫“唐”,根本就是中國人百多年來的自卑心態。

-

2009-05-14 18:00

住宅大量應用升降機,大規模向高空發展,可說是香港原創,世界各地跟隨這模式的樓宇應該叫做“港樓”才對。港人應設法掌握技術,陪養本地人才,輸出技術賺錢,限制別人來搶生意。可是港人卻叫它們為“洋樓”,鼠目寸光。

-

2009-05-15 01:34

三合土、升降機、扶手電梯等並非香港人發明(香港人亦無大志),但幾十年來很多都應用在香港市場,九成香港的樓宇興建由香港人自己發展出來,卻拿“洋”字代表有高層的住宅,而洋人的住宅實都只有幾層。

-

2009-05-18 07:59

(1)很快有反對自由經濟的學者會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明顯是受霸權主義國家左右。

(2)諾貝爾文學獎實際不是關於文學,是關於創作的內容,應改稱為故事獎,或劇本獎等,根本翻譯成什麼語言都可以,和語言無關。英文著作得獎,多多少少和政治有關,和經濟更很有很大關係。

(3)每次得獎,新聞分析員都找到當時的政治氣氛和作品的關係。

(4)諾貝爾文學獎實際不是文學獎,相信是因為遷就英文這類藝術性不高的語言。真正頒文學獎的話,英文未必及得上中文。


-

2009-05-27 01:02

港人叫的“洋樓”和“唐樓”,是作為新穎和古舊解。這是自卑,也是無知和誤解。不少洋人住的是低層木屋,住石屎樓的樓宇質素實和唐樓差不多,很多外牆還有逃生梯,和住慣高樓的香港相比十分落後。港人卻以為“洋樓”很先進。

什麼是先進?是不是打跛雙腳,不用腳走路,改坐汽車就很先進?把西洋的東西視為先進,盲目崇洋,實質一知半解。

查實這些自我否定,真正的不是中西,不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甚至不是獨裁和民主,是貧富。由五四運動至中共的主張,背後的原因是中國窮。由超英趕美到文革都有很多支持者,但看見中國越搞越窮就轉呔,以反中、藐視中華文明自居,一副正氣凜然,以不懂中文代表有地位。

但時移世易,金融海嘯,各國保零也很困難,中國卻是保八,只有中國的經濟繼續增長,中外實有天淵之別。那些正氣凜然者很快便現形,會以擁共自居,眼裡只看到¥$€¥$€。

-

2009-05-28 23:16

新版Windows無端端叫Windows 7,不外乎7在洋文化是吉祥數字。

-

2009-06-05 11:00

「香港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方案」
「微調」根本不會減低標籤效應,還會增強,但從校外變回校內。微調前,被標籤為低級的中文中學憤憤不平,不斷對政府施加壓力。微調後,學校內的中文班繼續被標籤為低水平學生就讀。學校減低被標籤,減少對政府的壓力,政府可以苟且偷安。什麼強政勵治?

-

2009-06-05 11:07

8=發,是廣東話人傳返大陸的迷信。由諧音產生的迷信,不同方言不同,不同時代不同(因為讀音會轉變),沒有普遍性。但5和7的數字崇拜,大大話話有幾千年。洋人對7的崇拜,伴隨星期曆法入侵中國,很多人都懵然不知。

-

2009-06-05 23:49

雖然都是迷信,也可以分高下。

7有什麼特點?唯一想到的是:幾個圓柱型物體捆綁一起,只有兩種情形能固定不移位,就是物體的數目是3和7。

5有什麼特點?五角形內接五星形,把五星形反向外變五角形,原來的五角形變回五星形。只有5有這特性,中國人由此幻想出相生相剋。

相比之下,5顯然比7巧妙得多。

-

2009-06-06 22:12

無論港人怎樣崇拜英文,香港的英文媒題也搞不起來,英文電視台是虧本經營。寧願付錢參加英文補習班,也不在英文台免費學些日常用語。對英文純粹幻想,沒有融入生活,或只有文字用途,沒有說話用途。

-

2009-06-06 22:14

即使我們同意,中國人必須學好英文,為什麼中國人不須學好中文?這是現實存在的事情:

-從沒有聽過,母語教學的目的是學好中文。推銷母語教學的人,仍然是說怎樣學好英文。很多人不斷質疑母語教學導致英文水準下降,但從不質疑英語教學的學生中文水準有沒有下降。隨便在世界各地找些外國人問問,“香港推行母語教學的論點不是學好母語,而是學好某一外語”,他們必定覺得是天方夜譚。

- 香港的國際學校,原意是給在港生活的外國人子女就讀,但實際上八、九成是本地華人的子女入讀,他們的父母故意讓子女不學好中文。(況且,外國人來港生活,有什麼權利可以不讓子女學中文?)

- 越來越多香港藝人標榜不懂中文,自鳴得意。有錢人刻意安排子女在不學中文的地方成長,然後向親戚朋友炫耀。

-

2009-06-06 23:17

香港怪現象:
英文傳媒慘淡經營,英文學校其門如市。

理由:
自己懶學好英文,把願望推向下一代,迫子女學好英文。

-

2009-06-08 22:04

時辰八字:

如果時辰六字,即年月日,太粗疏。如果時辰十字,古代沒有準確至分鐘的儀器。

八卦:

除了對5的信仰,中國人還有對2的信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0     1     2     3
| 太極即2 ,兩儀即2 ,四象即2 ,八卦即2 。

所以八卦的「八」是來自2,和發財的「發」無關。

-

2009-06-08 22:12

進退失據、自相矛盾,香港到處出現:

一方面盲從洋文化,另一方面『在香港粵語內,7 的中國數字大寫「柒」,被廣泛用作粗俗語之用。』
英文傳媒慘淡經營,英文學校其門如市。(不能改變生活語言,又要拼命英語化。)
大量藝人標榜不懂中文,又要來粵語社會搵食。(羡慕不懂中文的人,又只能聽粵語對白。)

-

2009-06-09 07:08

中學的英語教學問題,藉口是要銜接大學的英語教學。那麼為什麼大學就要英語教學?那麼小學是否又要銜接英語中學?那麼幼稚園...

爭論英語問題,是不斷要求英語,又否認有損民族自尊的虛偽辯論。民族氣節是問題的來源。

如過不是民族自尊作怪,真正的解決語言教學方法不是中學銜接大學,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

首先嬰兒由政府公養,聘請純正英語口音的人做褓姆(哪地方是純正口音?),然後幼稚園全英語教學,然後小學銜接幼稚園,然後中學銜接小學,然後大學銜接中學。這樣才是切合人類生理的語言教學方法。

不過會有人否認是要英語化,而是中英雙語,那麼就把上述過程全改雙語方式。

-

2009-06-09 23:21

續篇:

當這些嬰兒成長,他們會被標籤為上等人。那些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拼命裝能說英語,但他們的口音騙不到人,被標籤為下等人。

-

2009-06-10 00:03

補充:

如有立法局議員提出辯論,很快便辯論出這是民族尊嚴問題:為什麼中國人社會裡的英語那麼重要?

但任由英語教學自由發展,必定是所有中學都是英語教學,然後小學要求銜接英語中學,幼稚園又說要銜接英語小學,之後人人找英語人擔任褓姆工作。

-

2009-06-10 17:27

五邊形和五星形隱藏了很多黃金比例,優美,簡潔,自古以來被數不盡的標誌所採用。七星形在哪裡?

中國人對5的喜好是來自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是五邊形和五星形的關係加上向量。

-

2009-06-10 20:04

美國的卡通片,很常把口音不正的人擔任壞旦角色,美國的兒童在這些偏見下成長。就迪士尼八十多年所出的卡通片,有人作過統計,並出書批評過。口音不正是壞人,是其中之一。

-

2009-06-10 20:12

方案二

設立英語區。區內禁止使用非英語的語言,所有學校、私人活動、工商活動、招牌廣告、傳媒都只能用英語,有真正的英語環境學習和使用英語。

不久,英語區便被標籤為高尚區。人人爭相擁入,地價高升,於是把英語區面積不斷加大,區外不斷減少。最後不能用英語者停留在區外,直至他們過世為止。他們一生會被標籤為低等人。

-

2009-06-11 11:47

中國人邏輯:

英語區內和英語區外用什麼語言溝通?

英語區內的人說,因為這裡用英語,所以要用英語溝通。英語區外的人說,因為那裡用英語,所以要用英語溝通。

破解這怪論,不須找哲學大師,找個小孩就可以。詳情可參考《國皇的新衣》,童言無忌。

-

2009-06-11 14:05

上網搵anti disney,就有大量批評迪士尼的英文網。相信迪士尼是繼微軟後最多人反的公司,只欠未有人請老闆食蛋糕。

-

2009-06-13 22:33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博士根據一套名為《米奇老鼠王國》(Mickey Mouse Monopoly)的影片,為我們解構了迪士尼文化。片中訪問了多位美國學者,他們根據「全球迪士尼觀眾研究計劃」的資料,分析了迪士尼文化對小孩的影響。

該等資料來自18個國家的兒童服務社工者。他們發現,看了迪士尼卡通的小朋友,其價值觀、想像空間及思想均會改變。

鼓吹物質主義

無可否認,影響消費文化的不只是迪士尼。然而,某些形式的消費文化得以廣泛流傳,都是拜迪士尼所賜。他們在樂園建立了「不分類的消費模式」,提供了傳統遊樂場沒有的酒店、餐廳等,實行「一條龍」服務。人們不但可在樂園購物,還可在主題公園裡吃喝玩樂。

他們更提供一系列印著迪士尼卡通圖案的物品:由零歲的學爬用品,至結婚日放在花車前的玩偶,由早上用的牙膏,以至上學用的文具、回家後穿的睡衣,一應俱全。務求令你由小至大,由早至晚,都活在迪士尼的懷抱中。

那種被色彩繽紛卡通人物包圍的快樂,骨子裡全是消費主義。沒有金錢,兒童就很難得到這種快樂了!這等於告訴兒童:「要快樂,就要有金錢。」

局限兒童思想空間

《米奇老鼠王國》一片提及,來自18個國家的老師,觀察小童的遊玩情況,發現看過迪士尼卡通的小朋友,遊玩時會模擬卡通裡的情節,他們創作能力,都不及那些沒有看過迪士尼卡通的小朋友。

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兒童節目供應商,它對小孩的影響力可想而知,家長不宜掉以輕心。

此外,迪士尼卡通又把男性、女性定型。無形中教授兒童如何為男、如何為女。例如迪士尼卡通裡的白雪公主,永遠安於在家掃地,這就是她一生的快樂。她是被動的,故事的演進,只是因為別人對她做了些事,她本身的言行,從沒有主動地影響故事的發展。

又如迪士尼版的《花木蘭》加插了一段劇情,說到木蘭凱旋而歸後,卻被質問:「你帶一把劍回來有何用?帶一個男子回來才有用嘛?」這就渲染了一種價值觀:一個女子找到一個男子結婚,才算是成就,女子打了勝仗也沒甚麼了不起。

這是迪士尼卡通有性別歧視的一些佐證。

大美國主義篡改歷史

「我們常常說日本篡改歷史,為何不說迪士尼篡改歷史呢?」司徒薇說。她舉了《風中奇緣》為例,說明美國篡改歷史,不尊重別國文化。

該故事說一個十一歲的印第安公主追尋戀愛。事實卻非如此。歷史中的印第安公主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女孩,是酋長得力助手。她學習外語,充當外交使節,目的是想使歐洲人了解他們的文化,令大家可以和平共處。她是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卻又被迪士尼拉到談戀愛的事情上去,這位公主就被大大貶低了吧!至於美國人屠殺印第安人,卻被說成是因不了解對方文化而引起的衝突,就像日本人說因不了解中國文化而入侵中國一樣。

隱含階級種族歧視

從迪士尼卡通的忠奸角色,不難看出當中含有階級歧視,甚至種族歧視的成份。司徒薇說:「卡通中的好人、主角,代表著中上階層,操純正口音;而奸角則語音不純,即使被翻譯成外語時,也會用某種口音表現出來。例如譯成粵語時,奸角、配角的對白會用新移民的口音演繹。好人多是白皮膚的,壞人多是黑皮膚的。」

至於迪士尼版《泰山》,司徒薇指出,它所含的種族歧視色彩比從前的電影版更甚。從前電影版《泰山》已被評為種族歧視。片中的泰山是一名白人,他不單是森林之王,更是唯一有智慧的人類,黑人則充當丑角,只懂打鼓和叫囂。

迪士尼版《泰山》變本加厲,片中沒有非洲人,也沒有黑人,除了泰山之外,就只有動物。也就是說,非洲人和黑人沒有機會擔當正面的角色。

對於思想還未定型的小孩來說,這種族歧視的思想會潛移默化,打進小孩子的腦中。

家長需從旁指導

司徒薇還補充說:「日前我到電台接受訪問,有一位女士來電,說家中的小朋友看完《反斗奇兵》、《超級特工隊》後,覺得發脾氣是合理的。其實家長也表示不想小朋友看,但小朋友喜歡看,家長就只得陪伴,並從旁指導。家長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司徒薇說的可能是指非主要的奸角。理由不難想像:
- 一齣電影大多口音,操標準音的人會感覺不舒服。
- 主要奸角一般都是叻人、聰明人,到最後關頭才敗於主角。要貶低有口音的人,不適宜是主要奸角。

所以應該說,迪士尼是把口音不正的人擔當小人角色。“小人”包含奸詐和無出色等意義。

-

2009-06-14 02:04

根據這邏輯,全世界大學都應該是英語授課。為什麼不是?為什麼日、德、俄等大學不認同?其實大學機構只不過是控制了頒發學歷證書的權力,大學的知識是公開的,圖書館已可以找到,什麼語言版本都有,並非只有英語版,只有研究院以上才比較專門。即使研究院的人,加上旅遊行業、外貿行業等從業員,通通必須學英語,所佔的人口比例並不高。但中國人的社會(包括中港台)卻是全民學英語。

而且上述行業並不是只有英語,是中國人刻意吹捧英語。其實中國人是表示,來中國地方旅遊,不懂英語就很難得到服務,來中國做生意,不準備英語就最好不要來,然後對學童說,你看外國人都是說英語的,所以必須學好英語。這樣自圓其說。香港的大學自己研究出來的東西也只用來豐富英語文獻,荒廢漢語,然後對學生說讀大學要用英語。

長城下賣紀念品的小販,外語能力比瘋狂學英語的學生好得多。學語言要有真實的需要和環境才能學到。不斷追求英語,不斷爭論教學語言,勞民傷財,這才是我們永遠落後於人的原因。

-

2009-06-14 02:11

早在互聯網未出現的時代,已有人證明,單從公開的渠道就可以得到製造核彈的技術。所以核武國家只能靠控制原料來阻止別國製造核武。

-

2009-06-17 07:56

在第一帖已經有提到:當有外國人在港說粵語時,例如音調不準的印巴人,附近的華人就跟隨說音調不對的粵語,因此印巴人也無法說好粵語。

港人這種潛意識是外國人是毋須學好我們的語言,只有我們有責任學好外國人的語言。

港人去到英語地方,人家會不會模仿港式英語來對話?

-

2009-06-18 09:09

一個有尊嚴的人,自然會有責任矯正別人對自己文化上的錯誤,擔當主人角色。香港人是有文化自卑感,看見摩囉差的廣東話不正,不但不做好說正音的榜樣,還模仿他們的錯誤。很多印巴人來港多年,廣東話已說得很好,但陌生的華人和他們說話,總是陰陽怪氣,他們也啼笑皆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