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香港的政治運動

自從67暴動後,港英政府重新控制大局。之後港英政府在教育上著手,使香港人遠離大陸的政治運動,親近英國文化。另外引導港人的興趣放在娛樂方面,政府電台鼓舞流行曲和電影,以致香港的流行文化非常興旺。不理政治,埋頭苦幹,香港人也創造了經濟奇蹟。經濟繁榮,製造大量粵語流行曲和電影,卻藐視粵語而熱愛英國的語言文化制度,對政治上無知,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果。

97年前幾年,香港的流行曲和電影從高峰回落,投資者大都損失慘重,他們都歸咎政府打擊翻版不力。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英國人暗中放棄了支持?即是說一直是英國人在背後資助流行曲和電影業的營利,使香港人忘記政治,到97前英國人覺得沒有需要而放棄。97年後電影業界一味指責港中政府不支持電影業,最後終於迫使政府成立電影發展局,以納稅人的金錢幫助他們投資。

97回歸後,出現幾類政客:

第一類是民主派政客,利用香港人政治上的無知和留戀英國的語言文化制度,大搞政治運動,抗拒中國。政治運動的結果,加上金融風暴和非典型肺炎,經濟大幅衰退,董特首也被迫下台。

第二類是商界政客,他們是英國人培養商人治港的得益者,想繼續他們的優勢,不想香港民主化,也避談政治。

第三類是左派政客,他們起源於熱衷中國大陸的政治運動,這些政治運動最後都證明是一場混帳,於是他們避談政治。民主派政客看準他們的弱點,一於窮追猛打,不斷重提六四事件。左派政客一於做縮頭烏龜,只做好地區民生工作,期望得到市民支持。回歸十年後,大量吵吵鬧鬧的政治運動,香港市民都感到厭倦,結果左派的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

http://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2858&extra=page%3D1


realbrother:

英國人大致無干預音樂及電影業的發展,如你有時間你可以查閱黄霑的碩士論文, 簡單些說是卡啦OK的興起抹殺唱片業的發展,創作人的水平下降也是因素。香港的電影業的沒落係大量的黑社會入侵電影圈, 粗製濫造, 電影業臨崩坯時,大量的垃圾片充斥市場。電影發展局的確是浪廢納稅人的金錢。


覆:

香港電台就是催谷香港音樂及電影的大本營,分明是港英政府的刻意策劃。粵語流行文化興旺,粵語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香港人只有興趣學英文,粵語視為低俗,也分明是港英政府的教育和招聘等政策所致。


realbrother:

其實土共也很親英的, 曾珏成的胞妹-曾勵予寫過一本如何入英國名校的書, 程介男、鄺志堅的仔曾留學英國0架

愛國如霍英東的孫也是在英國讀boarding school, 講愛國衹是為了經濟利益。


覆:

大概很多人覺得英國街頭是無乞丐的,因為識講英文應該是高級知識分子。你以俄語讀到博士,人們也認為你不學無術。這種想法充斥全球,但很多人知道是荒謬的,否則不會香港人口裡說支持母語教學。身為中國人當然說要學中文,但最好自己的子女基於某些原因而例外。即使靠粵語流行文化賺錢的藝人也紛紛以不識中文來標榜。

所以雖然土共政治上並不親英,但在文化上也向英國投降。


realbrother:

你太過簡單化了, 香港民主派政客只是認同歐美的基督教文明下的價值觀


覆:

問:清楚表明是認同歐美的基督教文明下的價值觀很難嗎?何必以示威、抗議、吵鬧來表明不認同中國的價值觀?

答:表明認同歐美價值觀會引起辯論,恐怕辯論不到,示威抗議可以轉移視線。


realbrother:

英文係目前世上最普遍國際語言, 一技傍身, 世界通行, 中文、俄文、日文可以代替到英文嗎? 我絕對支持英文教學, 香港的孩子若英語不好, 怎同大陸孩子競爭, 香港怎麼可以維持國際城市的地位啊?


覆:

說得好!那麼為什麼香港人要在母語教學問題上矯柔造作?表面上好像是贊成母語教學政策,但在執行上諸多阻撓,人人希望自己是例外。乾脆表示中國人不必學中文就萬事大吉了,從新一代的小朋友開始完全禁止使用中文,將來香港就順利成為正式的國際城市。

中文、俄文、日文、英文各有各的用處,不見得非用英文不可。暫時代替不到英文不代表要向英文投降,俄國人和日本人絕不像中國人那麼藐視自己的語言。中國人不在語言上與別人競爭,喜歡誇大英文的作用,幻想美國是無乞丐的,主動幫英文當推銷員,香港人和大陸人互相爭奪以掌握別人的語言為榮。英國人在香港提出母語教學豈不枉作小人?

矯柔造作,不想學中文,把英國人提出的母語教學說成是老董討好大陸。回歸後很多的爭拗都是這樣弄虛作假,欺騙外國人的關注,我就不信香港人真的有那麼多的民主要求。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