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
亞央行等新勢力 五年後擁161萬億 四大資金衝擊全球
顧問公司麥肯錫發表報告,指出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結構性轉變,影響力將從傳統互惠或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逐漸轉移至四大新興勢力,即亞洲各國央行、私募基金、對沖基金及中東油元,估計它們管理的資金,五年內將增長逾倍至20.7萬億美元(約161萬億港元)。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發表連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曾蔭權表示,伊斯蘭金融的發展潛力巨大,香港要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應積極把握這個國際金融新趨勢,建立及發展本土的伊斯蘭金融平台。除了向主要伊斯蘭國家和地區加強推介香港的金融服務外,我們的工作重點將會是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
--
東亞方面,中國經濟暴漲,印度和越南等緊跟其後,日本、台灣、香港都有大量儲備。西亞方面,原油升至80美元一桶,阿拉伯暴富。麥肯錫報告中的四大新興勢力,亞洲各國央行及中東油元,並非來自西方。這兩則新聞顯示了「東亞/遠東/東方世界/」和「西亞/中東/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勢力正力迫「西方/歐美」。
自從工業革命後,西方財雄勢大,影響各到方面,西方的人種和文化都被認為是高尚的,非西方文化披上落後的形象。親西方文化的人,以文化為幌子,實質上是向錢看,其中中國人是靠攏西方文化的表表者。工業革命是由希臘哲學經阿拉伯傳回歐洲後引發,阿拉伯自己卻黯然失色,然而阿拉伯人和中國人不同,他們並不賣帳,一直是抵抗西方文化的中流砥柱。現在他們得天獨厚,油元滾滾來。
香港的回歸出現的種種政制爭論,以民主為幌子,實質上是因為很多人不願意脫離西方。在英國統治時期,極少人對歷史文物有興趣,因為大多是和中國傳統有關。回歸十年後,英國曾統治香港的事實成為歷史,引起很多人起來聲稱保護歷史文物。這些行為,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和貧窮扯上關係,以抗共和恐共為借口(事實是「共」是盲目崇洋地從西方引入),和中國保持距離。時移勢易,西方已不代表富有,美國更加債台高築。中國大陸已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大陸遊客來港大灑現金,香港人虎視眈眈。現在又有中東油元,曾蔭權表示發展伊斯蘭金融平台,是利用香港背靠中國,而中國是沒有親西方背景,適合伊斯蘭文化。
阿拉伯人怎樣看中國?中國是不是真的沒有親西方背景?中國其實是所有主要非西方文化體系中最向西方靠攏的一個,但因為中華文化內容豐富而大部分得以保留,所謂沒有親西方背景只能是指政治方面。中共曾倚靠蘇聯,是西方的東部,而一般所說的西方是指西方的西部。由倚靠蘇聯到脫離蘇聯,中國都沒有在政治上親西方的形象。然而在香港,反對派聲音之多,是顯示親西方分子正在力挽狂欄,他們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是親西方。曾蔭權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嚮,要看香港的政制爭論結果如何了。
以後,熱愛西洋文化的人,改為變形象為清心寡慾,抨擊輕視保育文物的人是財迷心竅。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則變為腰纏萬貫,設法把股市和儒家思想混為一談。
http://www.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2518&extra=page%3D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